天天看點

譚建光:中國式現代化對大學生志願者的素質要求

作者:志願沂蒙
譚建光:中國式現代化對大學生志願者的素質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對大學生志願者的素質要求

譚建光

大學生志願者是中國志願服務發展的活躍力量,大學生志願服務具有“助人”與“育人”雙功能,即促進大學生在關愛幫助社會人群的同時獲得自身的人格成長和素質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對大學生志願者的素質要求,具有新的元素,具有新的特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産黨上司,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作高品質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這裡面包含豐富的内容,也為大學生志願者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提出了嶄新的要求。為此,我們從七個方面分析大學生志願服務的新内涵、新要素。

01

做有理想信念的志願者

在中國談理想信念,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是每隔一個階段就要重新提出、引起讨論。我們發現,今天談到要做有理想信念的志願者,是基于兩個現實問題:一是伴随市場經濟、世俗潮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相信”“不談理想”,隻談感覺和享受、趣味和刺激。二是有些志願者包括大學生志願者也不願意想太多,說自己就是有點善意、做點好事。然而,從大學生志願者的參與和發展,從大學生志願服務的推進和發展看,如果沒有更好的理想信念、志向追求,做着做着就會失去動力,做着做着就會陷入迷茫。因為,當體驗過志願服務最初階段的新鮮好奇,轉向日複一日的平凡瑣碎時難以堅持;當經曆到不同于想象的輕松快樂,遇到困難問題,需要艱辛付出的時候也難以堅持。這個時候,理想信念恰恰是支援大學生志願者堅持下去、做實做好的關鍵,就能夠帶來持續的動力。當然,談志願者的理想信念,既有從政治上說的共産主義理想、社會主義信念;也有從人生中說的要“看得更遠、想得更多”,追求社會更好的未來。其實,我是從20世紀80年代過來的,當時我也是青年,那個時期也有“三信危機(信仰危機、信任危機、信心危機)”的困惑,但是經過幾十年改革開放,從事幾十年志願服務研究與傳播,反而逐漸走出困惑,獲得相信和堅定。如果用非常樸素的比喻,就是“人總要看到比鼻子尖更高的東西。”金錢、物質非常重要,然而就是滿足人吃吃喝喝、玩玩樂樂,那麼除此之外還要有什麼呢?就是需要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社會中的美好、生活中的希望等等,這些就是志願者非常樸實的理想信念,與對共産主義、社會主義的追求也是息息相關、相連相通的。優秀青年志願者徐本禹,20多年前因為看到《中國少年報》刊登的一篇貴州山區偏僻農村孩子上學環境很差,而且缺乏教師的報道,就自行前往暑期支教,後來畢業又前去支教一年、兩年,進而“感動中國”,帶動很多人參加“本禹志願服務隊”,開展支教志願服務和其他各類志願服務。我幾次見到徐本禹,交流溝通的時候,他都沒有說大道理,說“我就是希望山區孩子好一點,也有好的未來。”這就是非常樸素的理想和信念,與為人民美好生活而奮鬥的目标緊密相連,成為激勵志願者愛心奉獻的動力。可見,大學生志願者的理想信念,簡樸地說就是希望通過志願服務讓社會更好一些、讓人民的生活更好一些;更深遠地說就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促進人類生活幸福等。這些認識和了解,逐漸與共産主義理想、社會主義信念相結合,成為支撐大學生志願者成長的根本動力。

02

做有家國情懷的志願者

談起青年志願者、大學生志願者的家國情懷,是源于去年(2023年)在參加中國青年志願服務公益創業賽評審之後,幾位專家和志願者資深人士交流的時候,一起讨論、一起分析的。我們認為,從革命戰争年代到新中國建設年代,以及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特色新時代,都有很多青年在家國情懷的引領下英勇奮鬥、拼搏進取,值得深入的發掘和研究。為此,我也想到大學生志願者在參與服務的時候,不僅僅是做一些好事,幫助一些人,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厚植家國情懷、深化愛國精神的重要途徑。因為,當大學生志願者深入社群和農村、深入平原和山區、深入沿海和邊疆開展志願服務,貼近人民群衆的時候,對我們的國家增加了解和感情,對我們的人民增加深情厚誼。我從2010年開始,有幾次應邀到中央民族大學“關注三農協會”學生志願服務社團交流輔導,就被這些學生志願者的家國情懷所打動、所感染。很多同學進大學、進課堂的時候,對于中國國情,對于社群農村是非常不了解的,認識非常膚淺,也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這個時候,通過大學學生社團招新的活動,報名參加“關注三農協會”,聽來自關心關愛農民的專家學者演講中了解農村的狀況,從搜集農村情況的交流讨論中了解農民的需求,從每年寒暑假到各地鄉村深入調查研究中感受農村真實的情況、農民真正的需求。這樣,大學生志願者将專業學習與為農村服務、為農民奉獻相結合,逐漸明确成長成才的目标。參與“關愛三農協會”志願服務活動的大學生,有一些後來報名參加西部計劃志願服務、有些報名參加海外華文傳播志願服務、有些報名參加關愛特殊困難人群的志願服務,并且在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之後,還繼續組織和實施關愛幫助農村農民的志願服務活動。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厚植家國情懷、培養愛國精神,不僅僅是讀書本、聽報告,更需要參與面向社群和農村的志願服務,在服務體驗中增進感情、提高認識。

03做有群衆觀念的志願者

在任何時候共産黨員都不能脫離群衆,要有群衆觀念,要走群衆路線。同樣,大學生志願者也要有群衆觀念,密切聯系群衆,真正為群衆服務,也從群衆中獲得啟迪、獲得力量。有人會說,“我就是出生勞工或者農民家庭,我不是群衆嗎,為什麼還要培養群衆觀念?”其實,大學生志願者來自各種類型的群衆家庭,但是一方面從國小、中學、大學的校園生活,與廣大社會大衆的生活有距離;另一方面每一個家庭的生活情況各有不同,熟悉自己或者親友的狀況,不一定了解社會大衆的生活狀況。尤其是城市學生對山區農村群衆的生活不了解,農村學生對老舊社群群衆的生活不了解。為此,大學生志願者在深入社群、農村開展服務的時候,就要學會了解群衆需求,從群衆的願望出發,為群衆的利益着想。我們接觸過不少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研究所學生支教團志願者,他們到了山區農村,尤其是到了邊疆地區參與服務之後,都有很大的心靈震動,都有很多的思想感受。不論是山區、邊疆孩子的狀況,以及各種願望和需求;還是山區、農村群衆的生活現狀,發展需求,都與大學生事先想象的不一樣,都有很多複雜多樣的曲折與艱辛。為此,大學生志願者不僅僅是備好課、講好課,力求用真情實意、鮮活知識引導山區孩子的成長;而且主動聯系愛心企業、愛心基金、社會熱心人士等資源,為山區孩子的成長提供幫助,為農村群衆生活的改善提供幫助。現在進一步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幫助,為美麗鄉村提供幫助。我們發現,大學生志願者原來僅僅是想着發揮熱情、發揮特長,做一些志願服務就可以了;現在學會從山區群衆的願望出發,從農村孩子的需求出發,策劃和實施多種有實效的志願服務項目。是以,大學生在志願服務中樹立群衆觀念,就是一種素質的提升,就是一種思想的升華。

04做有專業素質的志願者

在志願服務發展的早期,有些一般化、形式化的活動引起群衆的争議,說有些大學生志願者隻是“看看老人、做作表演”等,缺乏針對性強、專業性強的服務。伴随時代的發展變化,伴随人民群衆需求變化,要求大學生志願者更多發揮興趣特長、做好專業服務。最近,“中國青年志願者”微信公衆号發表的一篇“志願觀察”文章《高校志願服務要多整些“專業活兒”》受到廣泛的關注,就是提出大學生志願者既要運用所學專業為社群農村服務,也要根據群衆需要做好專業性的技術技能服務。我們參加第六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公益創業賽評審的時候,有一個項目引起評委們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即天津大學志願者開展的“黔程無憂——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旅遊發展”項目。大學生在貴州山區鄉鎮農村支教服務的時候,發現在各地區的“鄉村旅遊”如火如荼,但是仍然有不少周邊的群衆不善于利用旅遊産品銷售、旅遊飲食消費等機會,仍然處于收入低、經濟困難的狀況。經過調查,發現主要的原因是當地農民缺乏旅遊觀念、知識、技能,停留在傳統農業生産的習慣之中,無法從鄉村旅遊發展中獲益。為此,他們開展“夜校+旅遊”的志願服務,為村民開設基礎文化課、旅遊服務課、技能提升課、民俗文化課等四大類别24門課程,逐漸盤活農村消費市場、促進鄉村閑置勞動力的再就業,帶動村民增加經濟收入、獲得生活改善。如今,通過建立資訊平台,實作線上線下“夜校”教學的方式,在全國7個省份40餘地得到采納推廣,走出貴州、走向全國,實作了在甘肅、福建、天津等地的推廣拓展,幫助多地區實作了旅遊資源到旅遊資産的成功轉化。可見,大學生志願者在面向社會人群、深入社群農村開展服務的時候,擁有“師資+學生”“知識+創意”等優勢,通過專業性的傳播推廣,為廣大群衆提供支援和幫助。

05做有智慧創新的志願者

大學生志願服務要有生機活力,就要充分發揮年輕人的智慧和創造優勢,就要讓年輕人在志願服務中獲得創新的機會。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恰恰需要新一代大學生的創新創造,在志願服務中也是體驗和鍛煉的好機會。一方面,大學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索,面對鄉村社群的境況、面對城鄉群衆的需求,善于尋找新的方式、新的路徑提供幫助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大學生掌握資訊時代的學習新方法、新途徑,能夠将自己的思考與廣泛的資訊相結合,為鄉村社群的志願服務開拓新路徑、新天地。北京市優秀青年志願者張佳鑫,從外地考入北京郵電大學之後,就主動報名加入陽光志願者協會,開展關愛幫助流動兒童、關愛幫助社群老人等服務。尤其是在助老服務中,他們發現“銀發族”的最大困難就是與資訊時代脫節,被擋在網絡世界之外。為此,張佳鑫和小夥伴們就發起“夕陽再晨”志願服務,從教老人“手機、上網、遊戲”等技術,到開發老年人運用網絡開啟智慧生活的簡易教程,再到引導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參與社群治理等。張佳鑫、何紹森、羅旭等大學生、研究所學生志願者,用他們的聰明智慧,用他們的創新創造,為老人帶來希望和快樂,為社會帶來生機與活力。如今,“夕陽再晨”志願服務項目涉及越來越多的領域,覆寫到全國各地的城市社群,成為在“智慧中國”建設中發揮積極力量的志願者活動。我認識張佳鑫有十多年了,還經常與“夕陽再晨”的大學生志願者交流,他們從大學、碩士、博士畢業,不管成為高校教師、還是成為科研人員等,都一直以智慧志願服務,為人民群衆創造更好的生活,作出優異的貢獻。我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程序,需要更多有智慧的大學生志願者,在各個領域有貢獻、有作為。

06做有治理能力的志願者

志願服務要助力基層治理,大學生志願者也要積極參與鄉村社群的治理創新,發揮愛心熱情、發揮聰明才智、發揮專業特長等,一點一滴幫助解決問題、一點一滴促進改善。一方面,大學生志願者要向居民、村民請教和學習,了解當地生活狀況、民俗特點,産生治理難題的原因,解決難題的路徑和契機;另一方面,大學生要發揮智慧特長、知識特長,收集并整理國内外治理創新的經驗,提供鄉村社群參考。我在參與湖北省青年志願者進社群服務的項目時,發現一個很有啟發的案例。恩施市紅廟社群一直以來面臨區域人口密度大、基礎設施落後、社群服務精細化程度不高等難題。這一次,大學生志願者進入社群,與社群老年志願者、婦女志願者等共同實施“社群計劃”,就是有的放矢、針對問題,探索以“繡花功夫”推進“無微不治”的精細治理機制。具體實施“六微精治”計劃。即關注居民“微訴求”,助力社群“微公益”,靈活運用“微方法”,建設活動“微陣地”,滿足群衆“微心願”,實作社群“微幸福”。這樣,青年志願服務“社群計劃”就針對存在的問題,針對改善的需求,一點一滴進行突破,一點一滴做出成效,讓廣大群衆看到志願服務的堅韌力量,感受志願服務的創造價值。這樣,從細微入手、以細緻見長,大學生志願者與社群志願者一起解決了一個個的治理難題,創造了群衆生活的和睦氛圍、美好環境。還有,廣東省博羅縣開展“大學生返鄉志願者服務計劃”,引導大學生志願者參與百村調查,發現農村治理面臨的難題和症結,也收集全國各地鄉村治理、創造和諧的經驗,針對性提出解決問題、促進變化的有效建議,獲得鎮村的采納,産生良好的效果。可見,大學生志願者在參與鄉村社群治理服務的過程中,既向基層群衆學到實踐經驗,也在基層社會中發揮智力支援作用,發揮創新推動作用,呈現積極的成效。

07做有國際視野的志願者

當代大學生志願者,身處兩個“百年大變局”的時代,不僅僅要有面向國内服務和貢獻的意識,也要有面向國際服務和貢獻的意識,要積極主動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進入21世紀以來,大學生志願者的國際視野獲得不斷拓展、不斷豐富的機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深圳大運會等,是大學生志願者參與國際賽會、國際展會服務,面向世界展示中國青年風采的機會,引起全球的關注和贊譽。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3年杭州亞運會、2023成都大運會等,進一步展現中國大學生志願者的愛心熱情、專業素質,提供有品質、有創意的服務,赢得全球的尊重和敬佩。與此同時,大學生志願者走出國外,參加中國青年志願者海外服務計劃——服務聯合國機構等項目,為所在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提供關愛幫助、提供真誠服務;同時也了解和學習各國經驗,豐富自身的素質能力。越來越多的高校鼓勵學生開展國際合作服務,創造了特殊經驗,做出了積極貢獻,如暨南大學“聲海”志願服務隊

秉持“立足灣區,聲傳四海”的創作原則,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文物局等30多個機關開展合作,組織上萬名粵港澳台僑青年深入走訪調研,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學習強國、雲聽、粵聽、花城FM、華人頭條(海外)、知書(中國香港)、巴士的報(中國香港)等40多個平台搭建管道,完成了以講好廣州故事、灣區故事、中國故事為主線的38個系列音頻項目共計10000餘件音頻作品,累計收聽量突破13.4億。這些新時代大學生的志願服務,促進了國際國内的交流融合,促進了境内境外的溝通合作,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為塑造中國國際合作發展的友好形象,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優異的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為大學生的學習成長、發展成才提供新的機遇,也為大學生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面向社群農村開展志願服務,面向人民群衆提供關愛幫助,在時間和體驗中提高思想道德水準,提高自身素質能力,成為合格的現代化建設人才。這就是大學生志願服務“助人”與“育人”雙功能的展現,也是大學生志願服務具有的特殊價值,應該引起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譚建光:中國式現代化對大學生志願者的素質要求

來源:社會志

2024年第276期 | 總第471434期

編輯:耿琪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