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旅行攻略:去美國旅行,小費文化,真的是遺留許久的糟粕!

作者:什麼值得買

本内容來源于@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周末旅行

去美國旅行時,最大的感觸就是,風景、體驗都不錯,但小費,真的是太讨厭了!

相信對于不少去過美國的朋友來說,最為噩夢般的經曆,莫過于是在吃飯時等了幾十分鐘終于上了菜,你的嘴裡塞滿了食物,準備咽下的時候,突然剛才那個對你服務的不冷不熱,叫點菜半天才來的那個服務生,笑容可掬的來了一句

Everything is OK?

每次碰到這樣的時刻,我其實都想把嘴裡的食物吐TA一臉,并回一句:O XX K!

其實我知道,大姐其實對我吃的好不好并沒有興趣,她隻是想說:

嘿哥們,一會别忘了給小費。

當然最後我每次都會說一句Good或者是Fine,畢竟嘴裡面塞滿東西的時候,别的單詞不太好發音。

我就是想趕緊把飯吃了而已。

美國旅行攻略:去美國旅行,小費文化,真的是遺留許久的糟粕!

無論是在任意一家網紅餐廳,還是你在谷歌地圖上随便搜出來的一家小餐館,小費文化,是美國餐廳中你永遠不可避免的。

相比國内優質的服務來說,小費文化真的是美國的糟粕文化。

這簡直是社會主義優越性吊打資本主義的具體展現。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小費呢,就要入鄉随俗,人家寫多少就給多少,要多給,在外不能給中國人丢人。

美國旅行攻略:去美國旅行,小費文化,真的是遺留許久的糟粕!

我同意你的這個說法,但這個小費文化,真的是陋習!

這不就是把勞資雙方的沖突,轉移到了人民之間嗎?

可是在美國的很多餐館當中,小費都像是搶劫一樣,你的發票上會直接有15%、20%、25%等不同崗位的建議小費,你選了一個就會按你的總金額來進行小費的扣費。

要是吃的東西可口,上菜速度在意料之中,小費給出去倒不是不能接受。可是總不能受了一肚子氣,還要額外付出這樣的小費吧?

就像全聚德,最被人诟病的一點就是在你整體就餐的賬單上,加收10%,還是15%的服務費,然而對于大多數朋友來說,對于全聚德最大的惡評就在于你到底給我服務了什麼?

就想大家對全聚德的抱怨一樣,如果你去美國,對于大多數的餐廳,其實你同樣會有這樣的想法,隻不過,他們的最高小費,有的時候會給你幹到30%。

雖然在各式各樣的都市傳說當中都會告訴你,小費是從歐洲傳到美國來的。比如下面這個說法:

18世紀在英國倫敦的酒店裡,往往在餐桌上擺放一隻碗,上面寫着“To insure prompt service”(意為“保證服務迅速”)。

顧客入座後便随意地将少量零錢放入碗中,就會得到熱情周到的服務。久而久之,這種做法就演變成了為感謝服務員而付給的報酬。上面幾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聯起來,就成了tips(小費)。

美國旅行攻略:去美國旅行,小費文化,真的是遺留許久的糟粕!

現在的歐洲人民是真的鄙視這種陋習,除了在部分高檔餐廳,設定服務費或者是你可以給小費(不給也沒關系)。

我去了将近20個歐洲國家以後,發現大部分網紅餐廳或者平民館子,也沒有美國小費這樣的過分。

明顯現在美國的小費與服務,違背了當年小費設定的初衷。

在美國,小費是服務人員工資收入的組成部分,有些生意火爆場所的服務生,老闆不給工資或僅給象征性地少許工資,小費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且收入頗豐,需要向政府繳稅。

看到重點了嗎?

老闆不給工資,或者隻是象征性的給工資,這簡直就是把,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沖突轉化為了人民内部沖突。

美國旅行攻略:去美國旅行,小費文化,真的是遺留許久的糟粕!

給小費是否能夠激勵美國的餐廳服務員有更好的服務?

想多了,你去日本或者東南亞旅遊,不給小費服務也比美國好得多啊!

而且在在美國這些收小費的地方,真的……除了把菜端過來之外并沒什麼服務,但即使是這樣也不能不給小費。

美國旅行攻略:去美國旅行,小費文化,真的是遺留許久的糟粕!

更有一種說法是,很多美國人都覺得如果給很少的小費,那麼服務員擺臉色,主動要小費,甚至對菜打噴嚏都是可以了解情有可原的……

因為是顧客不對在先。

這真的是PUA大師所為啊!

美國旅行攻略:去美國旅行,小費文化,真的是遺留許久的糟粕!

坦白來說,作為服務行業的基礎,他們直面顧客,而其職責便是為顧客提供便利的服務,進而提高餐廳的效率、增進顧客的就餐體驗。

更重要的是和在酒店裡面,你給服務生、打掃房間的阿姨,以及幫你拿行李或者停車的門童不同,那些小費都是你直接塞到對方手裡。

美國旅行攻略:去美國旅行,小費文化,真的是遺留許久的糟粕!

而在餐廳中,你加入的這個小費,最後到底給了誰,可能是個謎。

是以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你的服務員,在拿了你小費的同時,還保持着惡劣的服務态度。

當然也不能說惡劣吧,隻能說對比國内的服務品質來說是差太多了。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