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充電樁在海外“赢麻了”?

作者:平庸
國産充電樁在海外“赢麻了”?
國産充電樁在海外“赢麻了”?

“今年的海外版充電樁子產品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我們一直在馬不停蹄地趕工。”

“充電樁出海業務一直很爆啊,雖然競争越來越激烈,但我們的訂單量還在持續增長。”

“海外市場業務量持續攀升,海外人員需求不斷擴大,我們正在擴充海外銷售服務隊伍。”

……

新能源汽車出海一路狂飙,國産充電樁也在快速走出去。有業内人士透露,每年一季度對充電樁行業來說,通常是行業淡季,但是今年充電樁市場卻格外熱鬧,尤其中國樁在海外市場更是供不應求。

01

中國樁在海外吃得開

随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的充電樁亦開始走向世界。業内人士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2023年是大陸充電樁出海放量的一年”。一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充電樁企業負責人表示,該公司最近3年的充電樁出口量呈現翻倍增長。2021年出口3萬套,2022年出口7.5萬套,2023年出口15萬套。

中國樁在海外市場為何如此“吃得開”?首先是海外市場需求的暴增。

車樁比是進入海外市場的一個觀察名額。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爆發,多家研報機構測算,歐洲和美國公共充電樁的車樁比都在15:1以上,遠不及中國的7.5:1。與此同時,歐洲各國充電樁市場發展極不均衡,充電樁建設密度非常低。在此背景下,充電樁缺口持續加大。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計,2030年全球将有550萬個公共快充樁和1000萬個公共慢充樁,市場空間廣闊。

其次是中國充電樁産品給力。

EN+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區域就是中國、美國和歐洲,充電樁的需求都是随着新能源汽車的增長而增長的,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哪裡,充電樁的市場就會在哪裡。

中國樁能夠脫穎而出,第一在于成本效益高。國内得天獨厚的供應鍊和資源優勢,讓中國樁企在與海外品牌樁企PK的時候,同等産品力情況下更具成本效益。第二是中國樁企能提供靈活的可定制化服務。海外本土定制化業務成本高,對于有商業想法的客戶,不僅僅是賣産品,同時希望能夠實作他們在産品上的更多需求,是以中國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就成為促進雙方合作的優勢之一。

國産充電樁在海外“赢麻了”?

02

海外供需缺口大,中企跑馬圈地

能鍊智電總裁兼首席财務官吳雪廬曾表示:“中國電車和補能網絡生态在世界都是領先的。”帶着中國品牌的領先優勢,進入電價高、使用者消費水準更高的歐洲,“這對我們是很好的機會”。

億瓦研究院創始人黃山分析,市場需求足夠大、利潤足夠高,中國充電樁出海前景相當廣闊。在海外市場,汽車充電樁可以進入超市、商場、五金店像普通商品一樣銷售。歐美客戶對充電樁價格敏感度較低,充電樁價格較高,海外同功率充電樁價格為國内充電樁價格的數倍,可大幅提高國内充電樁廠家的盈利能力。

而且海外市場電力資源市場化營運,充電樁用電與家庭用電的能源套餐綁定。換言之,一個家庭的用電可能來自于多個電網,用電可随時切換最低電價,尤其是在用電低谷期的時候還會打折出售,甚至出現“負電價”,這更便利了充電樁的使用。

面對巨大的市場蛋糕,中國充電樁企業紛紛搶灘,有能力的企業幾乎都在 “走出去”。近年來,包括特來電、星星充電、盛弘股份、道通科技、炬華科技、英傑電氣等大陸充電樁産業鍊上下遊企業相繼布局海外市場。

在競争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EN+科技今年一季度,依舊能夠保持穩步的增長。EN+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對于EN+科技來講是全球區域市場全面開花的一年。經過2023年公司在産品端的發力與儲備,EN+科技更加完善在全球主要區域市場的産品矩陣。

除了原有深耕的歐洲市場,2024年将加強發力在新區域市場的業務推廣,例如東南亞、美國、日本。今年3月,EN+科技已正式拿到日本CHAdeMO的認證,北美50A-80A的家用及營運交流樁也釋出上線。接下來就是發揮前端市場優勢,不斷開拓區域業務,與當地的優勢管道達成商務合作,做好本地化服務。

國産充電樁在海外“赢麻了”?

03

激進打法失靈,中企要有耐心

“内卷”加劇,國内充電樁市場漸成紅海,樁企急需拓展新市場。然而海外市場看上去生機勃勃,但真正踏上去的那一刻,金錢翻滾的熱浪也伴随着掘金的艱辛。

EN+科技相關負責人直言,出海的蛋糕很大,但是對于國産樁企來講,難度還是很大。第一難點就是各區域的不同認證,時間長、費用高、種類多。

比如,歐洲CE認證費用超幾十萬元,整個流程要經過項目申請、資料準備、産品檢測、編制報告、遞交稽核至簽發證書6個階段;美國UL認證,費用在近100萬元,周期為7個月。面對不同區域的認證标準和政策,中國樁企必須因地制宜,重新研發産品來比對不同的标準,研發成本也是直線上升。

第二難點就是充電樁營運,安裝、調試、維護等都需要考慮當地的習慣和需求,同時各地語言不通,溝通也有難度。對于中國樁企來講,隻能集中在上遊,出售整裝或零部件。即便如此,找到比對的銷售管道依舊是一個難題。是以,企業在紮實做好産品力的同時,還需不斷加大在全球各區域的品牌宣傳,增強品牌曝光,來擷取更多的客戶。

雖然今年以來中國充電樁在海外賣爆了,但中國充電樁企業在海外市場仍處于初級探索階段。

黃山指出,中國充電樁企業在海外目前仍以代工生産為主,這意味着中國充電樁品牌在國外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不足,“我們隻能賺點代工生産的辛苦錢”。特别是中國充電樁企業在海外的服務團隊普遍缺失,而海外使用者又高度看重售後服務,加之競争日益激烈,出現了“中國人卷中國人”的不合理競争現象,如此一來則更加不利于中國品牌的建設。

業内人士提醒,中國充電樁出海還面臨着政策挑戰。充電樁作為新能源生态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其國際化程序中必然要适應各國的政策架構和準入條件。歐美等地嚴苛的環保标準、技術門檻、原産地規定,以及傾向本土産品的政府采購政策等,給中國企業在充電樁領域的海外拓展帶來了潛在的挑戰。

文:郝文麗 編輯:黃霞 版式:王琨

給小編加個雞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