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作者:清江鶴

“枇杷”這一獨特的春夏應季水果,自古以來就承載着豐富的曆史文化内涵和實用價值。

枇杷甜美的果肉、獨特的生長習性以及深厚的枇杷文化底蘊,都使得枇杷成為人們心中的珍馐美味與文化象征。

圖檔01~02):提早上市的鮮食枇杷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讓人不知的是,最初的枇杷命名來源于宮廷音樂表演的奏樂樂器“琵琶”,但很多地方卻将枇杷稱為“盧橘”。枇杷乃非橘,枇杷與橘有着怎樣的功史“淵源”?又有哪些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因為“枇杷”的存在,又發生過哪些與枇杷有關的曆史故事?

本期圖文,清江鶴将與各位親們各位老師重點關注和聊聊關于枇杷的話題,旨在帶領各位親們各位老師一起探尋枇杷的基本生物學特征、生長習性,以及其食用、觀賞和藥用價值,并追溯與枇杷相關的曆史故事,最後解讀枇杷所蘊含的深刻寓意。希望你喜歡并積極參與互動評論,轉發分享本期圖文。

圖檔03~04):外觀顔值極高的枇杷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是一種常綠的小喬木:

枇杷樹是一種四季常綠的小喬木,樹形優美,葉片翠綠。高約8~10m。小枝粗壯呈黃褐色且密生灰棕色的絨毛。葉革質倒卵形或橢圓形,葉柄較短且有灰色絨毛。

花序頂生園錐花序,其花朵潔白如雪,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是冬季裡(10月~12月)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枇杷果實呈橢圓形或球形,每果長約3㎝~5㎝,果皮金黃光滑,尤如樂器之中的“琵琶”,故最初的枇杷被稱為“琵琶”而非枇杷。

枇杷果肉柔軟多汁,口感鮮美。種子球形或扁球形,褐色光亮。枇杷的生長習性獨特,它不畏嚴寒,能在冬季開花,春季結果,成為果樹中的佼佼者。

圖檔05~06):集中上市的枇杷果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有白肉和紅肉品種之分。喜光喜溫耐陰不耐嚴寒,生長發育緩慢,最宜生長發育溫度在12℃~15℃。枇杷冬季溫度不低于5℃,花果期的最低溫度不得低于0℃。

枇杷是曆經四季的夏熟(露地種植)水果。清代陳淏子在《花鏡》中說:“枇杷果大獨備四時之氣者”。也就是說枇杷“秋天蓄蕾,冬季綻花,春來結籽,夏初成熟”。此乃為果樹中獨有。

枇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與觀賞價值:

枇杷的食用價值極高,其果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礦物質,果糖,胡蘿蔔素,及各種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具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

圖檔07~08):枇杷的轉色期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在炎炎春夏之交,一顆清甜的枇杷便能帶來無盡的清涼與舒适。多食枇杷有助于消化。

此外,枇杷樹的樹形優雅,枝葉繁茂,花朵潔白如雪,果實金黃誘人,極具觀賞價值。在庭院或公園中常種植枇杷樹,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為人們提供一處避暑納涼的佳地。

枇杷除食用和觀賞價值外,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枇杷不僅可以食用觀賞,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枇杷的葉、花、果實均可以入藥,具有治療咳嗽、潤肺養陰、清熱解毒等功效。在中醫理論中,枇杷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呼吸系統疾病。但是枇杷果仁不能食用(謹防“氰”中毒),孕婦不宜多吃枇杷(謹防腹瀉或引起腰疼),糖尿病人少吃枇杷(控制糖的攝入量)。

圖檔09~10):枇杷開花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枇杷止咳是“葉片”入藥的功效,而非鮮食的枇杷果肉。也就是說枇杷果實沒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隻是一種普通的果實而已。

枇杷源于“琵琶”,又稱為“盧橘”:

枇杷又稱為“批把”源于“琵琶”,緣于胡人騎在馬上的彈奏樂器“琵琶”。漢代劉熙《釋名》中載:枇杷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清代汪道謙等人編著的《釋名》中:“批”釋“枇”,“把”釋“杷",亦即“批把”為“枇杷”。

直至魏晉時,“枇杷”就正式演變為“琵琶”。在晉代傳玄《琵琶賦序》之中,“枇杷”就成了人們常吃的一種普通水果。

那麼,為什麼很多地方又把“枇杷”喚為“盧橘”呢?

圖檔11~12):枇杷冬季開花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在古代的四川眉山一帶,盛産枇杷。蘇轼記憶中的“盧橘”就是這種味道鮮美的枇杷。

蘇轼在《直覺院有洛花,花時不暇住,四月十八日與劉景文同住~賞枇杷》中說:綠暗初迎夏,紅殘不及春。魏花非老伴,盧橘是鄉人。井落依山盡,岩崖發興新。歲寒君記取,松雪看蒼鱗。

蘇轼說:牡丹花并不是他一直以來的陪伴,而“盧橘”才是他的老鄉。“盧橘”就是“枇杷”。

是以,他在《食荔枝》中寫道:“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詩中的“盧橘”就是枇杷。

圖檔13~14):山野上結出來的枇杷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東園載酒西園醉,一樹枇杷一樹金:

枇杷還與衆多曆史文化故事緊密相連。據傳,古代文人墨客常以枇杷為題材,吟詠其美麗與寓意。枇杷在詩詞歌賦中成為了美好、純潔的象征。

南宋戴複古在《初夏遊張園》之中說:“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寫的就是作者在“農家樂”裡宴飲的生活場景。

唐代詩聖杜甫在《田舍》之中說:“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榉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鸬鹚西日照,曬翅滿魚梁。”說的就是枇杷是夏初時節最早成熟的水果。是以,唐柳宗元也在《奉寄濕州》中說“寒初茶橘柚,夏首薦枇杷”。枇杷就成了“夏初第一果”。

圖檔15~16):坐果率極高的枇杷果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在曆史的長河中,枇杷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唐代北方人岑參在《赴嘉州過城固縣尋永安超禅師房》中說:“滿樹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見具袈裟。漢王城北雪初霁,韓信台西日欲斜。門外不須催五馬,林中且聽演三車。豈料巴川多勝事,為君書此報京華"。

詩中講的就是岑參人生中第1次在旅居漢中城固縣時,看見冬季的枇杷樹開花,非常興奮,就把這個“勝事”作為特大新聞,趕緊寫信給在京的朋友“報喜”。

宋代周必大在《枇杷》中說:“琉璃葉底黃金簇,纖手拈來嗅清馥。可人風味少人知,把盡春風夏作熟"。

周大詩人很少看見過枇杷,對于他這個北方人而言,枇杷隻不過是“圖檔”上的水果,是以在見過且品味枇杷之後,他才感慨:“枇杷如此美妙的風味,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圖檔17~18):轉色期的枇杷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這些曆史故事不僅展現了枇杷的美味,更凸顯了其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這些曆史故事不僅豐富了枇杷的文化内涵,也使其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枇杷寓意着美好吉祥和團圓:

枇杷在中華傳統曆史文化之中寓意着美好、吉祥和團圓。其金黃的果實象征着豐收和富貴,而潔白的花朵則寓意着純潔和高雅。

在傳統節日和慶典活動中,人們常常以枇杷作為禮品饋贈親友,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和期望。此外,枇杷還象征着堅韌不拔的精神,它能在嚴寒中傲然綻放,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枇杷與柑橘配植,有“招财進寶”的祈願。枇杷與石榴配植,有“多子多福”的喻意。枇杷與“銀杏”配植,有“金玉良緣”的美好祝福。

圖檔19~20):枇杷的青果期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品味枇杷,感悟生活:

枇杷以其獨特的生物學特征、生長習性以及豐富的食用、觀賞和藥用價值,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過探尋枇杷的奧秘和品味其美味,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更能從中領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哲理。

讓我們在品味枇杷的同時,也學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與感動。

圖檔21~22):枇杷的開花與結果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枇杷源于樂器“琵琶”,為何又稱“盧橘”?一文帶你探尋枇杷奧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