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作者:地産裁員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席卷全球的時候,大多數人隻記得4萬億的刺激政策,很少有人注意到當年去産能的最強大招“家電下鄉”。

靠着刺激農村龐大人口基數的購買力,當年大陸的剩餘産能被龐大的人口基數消耗掉,進而實作了經濟的平穩落地。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當年那波“家電下鄉”堪稱去産能的超級大招。

如今,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這個操作看起來是如此熟悉。所謂“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就國家動員央企、國企大規模更新裝置和生産線,去除落後産能,提升市場競争力。而以汽車、家電、家裝為代表的消費品,則用政策支援人們“以舊換新”。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以舊換新”就是變相刺激消費,去除過剩産能。

“以舊換新”的套路并不新鮮,隻是這一次就連房子也參與了“以舊換新”。這至少說明了兩點:

1.房子的庫存量很大;如果房子的庫存量不大的話,誰跟你花時間和耐心去搞“以舊換新”的活動。

2.房子的銷售比想象中的差;如果房子好賣的話,還用得着“以舊換新”的政策來刺激銷售嗎。

正因為房子不好賣了,越來越多的房子變成了庫存,是以如今房子也開始“以舊換新”了。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房子“以舊換新”的形式

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30城釋出了房子“以舊換新”的政策,接下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跟進。

總體來看,房子“以舊換新”的模式主要有三種:

其一,購房補貼。這是目前最正常的一種“以舊換新”的政策,意思是政府針對購房者買新房給予一定的契稅優惠和購房補貼。降低購房成本,刺激改善人群的換房需求。

這個模式之是以“正常”是因為此前用過太多次了。大多數人對這個政策已經麻木了,并沒有太大的感覺。購房補貼就是購房優惠,這種優惠開發商也能給,多數人也不會為了這點購房補貼、契稅優惠就貿然去購買新房。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購房優惠政策已經實行很久了,如果有效就不需要其他的政策了。

其二,換新購。這是政府、開發商、購房者、中介四方合作,購房者先去看新房,跟開發商交定金認購新房并鎖定房源,再把自己的舊房委托中介進行銷售。如果自己的二手房被賣掉,則賣房款自動抵扣新房款,如果賣不掉,時間到期後,新房的認購金自動退還給購房者。

與傳統賣房置換相比,換新購政策“新”的地方在于政府下場監督開發商和中介。在政府公信力的加持下,開發商是真給優惠,中介也不敢兩頭吃差價,進而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二手房流動性。

不過這個政策仍然會遇到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二手房如果真能賣得動,無論政府下不下場監督,問題都不大,可現在問題就是二手房沒有流動性。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二手房沒流動性,委托中介賣舊房也必須賤價甩賣才能賣掉。

其三,國企收購。地方國企收購人們手中的舊房,置換國企推出的新房,用舊房來抵扣新房的房款。國企把收購來的舊房作為租賃保障性用房。

這是目前最猛烈、最激進的“以舊換新”政策,目前也隻有江蘇蘇州、連雲港、河南鄭州等部分城市率先試點。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國企入場收購舊房是當下最快刺激樓市需求的政策。

這個政策,屬于超級大招,既盤活了二手房市場的流動性,又能有效去化新房。可目前該政策還處在部分城市試點階段,沒有大規模推廣普及。畢竟,國企城投直接收購,非常考驗國企的資金實力,沒錢的城市是做不到的。

總而言之,這三個目前主流的“以舊換新”政策,都圍繞着去庫存,刺激需求制定。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二手房流動性沖突

如果仔細看這些“以舊換新”政策,實際上都不是最近才推出,而是早就在實行的政策。至于效果如何,隻能說,如果效果很好,就不需要繼續再出政策松綁樓市了。

正是因為此前的效果有限,才需要動用“國企收購舊房”這種激進的政策。“國企收購舊房”之是以目前無法大範圍推廣,主要的卡點仍然是二手房的流動性問題。

衆所周知,市場上存在大量賣一買一、賣舊買新、賣小買大的置換、改善型購房需求,這些需求要釋放出來需要把二手房賣掉才有購買力。可如果二手房都沒有流動性,舊房賣不掉,你這新增的購房需求就無法實作。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房子舊到一定年限,租都租不出去何況是賣?

可要讓二手房具備流動性,除了學區房外,必然需要金融屬性,也就是得允許投資、投機需求的出現,讓房子具備“炒”的基礎,才能實作二手房的流動性,這又與“房住不炒”的思想相違背。

二手房沒有流動性,價格必然下跌,一手房的價格也支撐不住。即使出現了“賣一買一,賣舊買新”的需求,那也是高買低賣,虧的是購房者。人購房者就算再傻,也不可能割肉賣舊房,然後再買一套新房,這是違反人性的操作,是落不了地的。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除學區房外,現在具備流動性的大多是前些年剛買的次新房。

這種二手房流動性的沖突,即使國企入場收購舊房,改造成保障租賃性住房的情況下,同樣隐藏着巨大的風險隐患。

國企收購舊房需要花費大量資金,而收購回來的舊房拿去做租賃保障住房,僅靠收租金根本無法覆寫收購資金。國企會因收購舊房而處于負債狀态,這就是變成了地方“隐性債務”。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這個操作有推高地方債務的風險,無法大面積推廣。

而如果把收購來的舊房拆除,再進行城市更新也同樣不可行。原因是,收購的價格太高,土地成本太貴。直接賣地,地價會高得離譜,房價無法支撐地價,土地根本賣不動。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城市更新隻能拆舊村,拆不動舊房。

由此我們可知,房子“以舊換新”屬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操作,是很難普及推廣。

當年熟悉的味道回來了,房子正在“以舊換新”

寫在最後

房子很難“以舊換新”,本質上是房子并不是一般的消費品。如果沒有金融屬性的加持,普通人想要增加購房欲望,必要的條件是增加收入。

普通人的買房需求并不是靠刺激出來的,而是靠收入增加帶來的安全感,自發生長出來的。如果收入沒有增長,光靠刺激,效果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