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在漢舉行的地下水科學領域大會,吸引數名院士和百名專家參會

作者: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

通訊員 耿婧 孫彥欽 鄧娅敏

珍視地下水資源,保護健康生态環境。4月13日,第一屆全國地下水資源與生态環境大會在武漢召開。來自國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行業機關的1200餘名代表參會,包括7位院士,100餘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是大陸地下水科學領域的學術盛宴。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日趨強烈的人類活動影響大背景下,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安全供給、地下水與生态環境保護是現今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大會曆時2天,圍繞地下水資源與生态環境、地下水水質成因、地下水與人體健康、地下水—地表水互相作用、污染治理與修複技術、地下水研究新技術與方法等多個領域設定24個分會場。

這個在漢舉行的地下水科學領域大會,吸引數名院士和百名專家參會

活動現場

近年來,大陸地下水科學領域的學術成就和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開幕式上,大會主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院士緻辭,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關心指導,以及全國地下水科學領域專家學者、主辦機關、協辦機關的支援表示衷心的感謝。

他表示,此次大會精英荟萃,群賢畢至,是大陸地下水科學領域的“大閱兵”。作為全國最早開展水文地質專業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學校,地大已經形成了“水—土—氣—生—環”跨學科專業的育人和科技創新體系。王焰新希望,本次大會能夠充分展現“創新、合作、跨越、前瞻”的會議宗旨,促進地下水科學領域創新與科教産業融合,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

這個在漢舉行的地下水科學領域大會,吸引數名院士和百名專家參會

活動現場

開幕式上,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袁道先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實體研究所汪集旸院士和吉林大學林學钰院士分别作視訊緻辭。袁道先院士表示,地下水作為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資源之一,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和保護地下水資源,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他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在本次大會上廣泛交流探讨,為大陸乃至全國的地下水資源保護和生态環境建設提供新的啟發。

汪集旸院士談道,地下水和地表水兩者不可分,整個地球的水圈是一個整體,在開展科研時一定不要将兩者分開,尤其是從生态環境角度。與此同時,在研究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時,除了從地球實體、地球化學等方面,還應從地下微生物學展開。他還談道,在研究地下水科學領域相關問題時,還要與國家的重大的工程結合起來。

林學钰院士表示,第一屆全國地下水資源與生态環境大會的勝利召開,必将進一步推動大陸地下水科學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推動科教産學研用一體化的程序,并為保護生态環境,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作出一流的貢獻。她還談道,在地下水科學領域的發展中,亟需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多學科交叉背景的高素質綜合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作為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學科發展和科技創新的生力軍,他們就是新質生産力。”林學钰院士說,她建議各級組織要更加高度地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特别是要扶持有科學潛質的優秀青年人才。

這個在漢舉行的地下水科學領域大會,吸引數名院士和百名專家參會

活動現場

大會期間,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院士、長安大學彭建兵院士、甯波東方理工大學鄭春苗教授、吉林大學許天福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實體研究所龐忠和研究員先後作大會主旨報告,精彩紛呈,反響熱烈。大會分會場還開展了484個報告,42個牆報,地下水環境監測、模拟與修複以及相關儀器裝置公司參展,舉辦學術論文報展、研究所學生和青年學者專題報告會、基金講座、學科前沿發展戰略研讨等學術活動。

據悉,本次大會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生态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态環境監管技術中心主辦,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等機關協辦。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