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湛泉:以菊為題 匠心鑄陶

作者:南方工報
何湛泉:以菊為題 匠心鑄陶

拆模

何湛泉:以菊為題 匠心鑄陶

修坯

何湛泉:以菊為題 匠心鑄陶

上釉

何湛泉:以菊為題 匠心鑄陶

給窯加柴火增加溫度

何湛泉:以菊為題 匠心鑄陶

出窯

何湛泉:以菊為題 匠心鑄陶

何湛泉陶藝作品

廣州陳家祠、佛山祖廟、粵劇藝術博物館、肇慶德慶悅成龍母祖廟……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嶺南古建築,它們的瓦脊修複工作全系出于何湛泉的“菊城陶屋”。何湛泉來自中山小榄,從藝44年,是首屆廣東省傳統建築名匠,廣東傳統建築陶塑瓦脊制作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南派陶塑瓦脊是一種裝置在嶺南傳統建築屋頂上的高浮雕陶塑藝術裝飾品,其主要以神話傳說和戲劇故事為題材,以亭台、閣樓、山林樹木等作背景,用龍鳳、博古龍件和人物花草等穿插相隔,加各種動物、花鳥、瓜果等圖案點綴,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風尚和審美情趣。何湛泉介紹,相比于北派,南派陶塑瓦脊工藝更高,許多儲存至今的百年古建築仍曆久彌新。

1983年,學有所成的何湛泉建立了“菊城陶屋”,旨在延續小榄舊稱“菊城”及其背後的鄉土文化。多年來,他始終秉持古法,堅持用植物和礦物調制釉料,并堅持人工在龍窯用柴火燒制。盡管在外人看來不用機械化生産,堅持手工制作,事必躬行的何湛泉“很傻”,但他卻說:“我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讓人能一輩子堅持走下去的精神信仰,是對傳統文化的敬畏。”

也正是憑借這股韌勁和堅持手工制作的匠心,讓何湛泉在古建築修複領域打響了名号,持續為嶺南傳統古建築陶塑瓦脊制作技藝的保護和傳承作出重要貢獻。而在所有的文物修複中,最令他滿意的是中山市小榄鎮永甯玅靈宮的修複——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制作,2020年12月8日,一條20米長、展現嶺南陶藝精髓的大型龍脊在“菊城陶屋”龍窯燒制完畢。修舊如舊的龍脊涵蓋神話故事、傳統民俗、道教典故等元素,集合了廣府文化的精粹,栩栩如生、氣勢磅礴。

如今,曆史文化保護傳承越來越受到重視,衆多古建築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7年前,何湛泉建立了陶文化藝術館,緻力将傳統陶文化推廣至大灣區、面向全世界。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何湛泉深有感觸地說:“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和‘魂’,希望這門代代相傳的手藝,通過藝術的形式傳達人文情懷,傳遞嶺南文化的魅力。”

(來源:南方工報 作者:文/全媒體記者譽建業 圖/全媒體記者林景餘)

責編:黃瑜

二審: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