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何湛泉:以菊为题 匠心铸陶

作者:南方工报
何湛泉:以菊为题 匠心铸陶

拆模

何湛泉:以菊为题 匠心铸陶

修坯

何湛泉:以菊为题 匠心铸陶

上釉

何湛泉:以菊为题 匠心铸陶

给窑加柴火增加温度

何湛泉:以菊为题 匠心铸陶

出窑

何湛泉:以菊为题 匠心铸陶

何湛泉陶艺作品

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粤剧艺术博物馆、肇庆德庆悦成龙母祖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岭南古建筑,它们的瓦脊修复工作全系出于何湛泉的“菊城陶屋”。何湛泉来自中山小榄,从艺44年,是首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广东传统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南派陶塑瓦脊是一种装置在岭南传统建筑屋顶上的高浮雕陶塑艺术装饰品,其主要以神话传说和戏剧故事为题材,以亭台、阁楼、山林树木等作背景,用龙凤、博古龙件和人物花草等穿插相隔,加各种动物、花鸟、瓜果等图案点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何湛泉介绍,相比于北派,南派陶塑瓦脊工艺更高,许多保存至今的百年古建筑仍历久弥新。

1983年,学有所成的何湛泉建立了“菊城陶屋”,旨在延续小榄旧称“菊城”及其背后的乡土文化。多年来,他始终秉持古法,坚持用植物和矿物调制釉料,并坚持人工在龙窑用柴火烧制。尽管在外人看来不用机械化生产,坚持手工制作,事必躬行的何湛泉“很傻”,但他却说:“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让人能一辈子坚持走下去的精神信仰,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也正是凭借这股韧劲和坚持手工制作的匠心,让何湛泉在古建筑修复领域打响了名号,持续为岭南传统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作出重要贡献。而在所有的文物修复中,最令他满意的是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玅灵宫的修复——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制作,2020年12月8日,一条20米长、体现岭南陶艺精髓的大型龙脊在“菊城陶屋”龙窑烧制完毕。修旧如旧的龙脊涵盖神话故事、传统民俗、道教典故等元素,集合了广府文化的精粹,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如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众多古建筑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7年前,何湛泉创建了陶文化艺术馆,致力将传统陶文化推广至大湾区、面向全世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何湛泉深有感触地说:“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希望这门代代相传的手艺,通过艺术的形式传达人文情怀,传递岭南文化的魅力。”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文/全媒体记者誉建业 图/全媒体记者林景余)

责编:黄瑜

二审: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