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軍就配個炮兵團!裝備的24門大炮,具體又是如何編成的?

作者:熊熊講武

在抗日戰争中,大陸軍隊的炮兵規模比較小,裝備的火炮也比較輕型。

當時國内部隊中裝備的絕大多數火炮其實都是迫擊炮類,山野榴炮所占的比例極小;正因為所占比例小,是以山野榴炮之類的火炮往往俗稱為是“大炮”。

以當時的編制狀況來看,隻有極小一部分步兵師才裝備有山炮,其中能配齊山炮營的更是少之又少;而當時的絕大多數火炮都編制在獨立炮兵部隊,戰時按照需要配置。

隻有極其精銳的一些軍,才配備了炮兵團,如被劃入“攻擊軍”序列的第74軍等。

一個軍就配個炮兵團!裝備的24門大炮,具體又是如何編成的?

但這樣的軍其實很少,至于非中央軍部隊裡,要想在一個軍裡面編制一個炮兵團的,那就更是稀罕了。

而在這種稀罕的背景下,傅作義的第35軍就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第35軍是中原大戰後,晉綏軍接受南京方面統一整編後,所保有的4個軍級番号之一,傅作義長期統領該軍。

不過在1930年代的前、中期,這個軍還在晉綏軍的系統之内,直到1938年底傅作義就任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後,把這個軍帶回了綏遠,就此徹底脫離了晉綏軍系統。

當時跟着傅作義出走綏遠的晉綏軍部隊,總計有8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其中這8個步兵團後來整合成了傅系部隊的三大步兵師——第101師、新31師和新32師,而炮兵團則轉而成為第35軍直轄,進而使得這個軍也擁有了軍屬炮團,這在當時的國内部隊中可是一等一的存在,畢竟當時所謂的攻擊軍可還沒有出現呢!

這個炮兵團的正式番号是第25團,原為晉綏軍正式編制的9個炮團之一。

一個軍就配個炮兵團!裝備的24門大炮,具體又是如何編成的?

按照晉綏軍當時的炮兵團編制,一個團轄3個炮兵營、一個營轄3個炮兵連,理論上每個團有兵力約1100人,另有火炮36門。當然為了便于馱載運輸火炮,一個炮兵團内還有數百匹騾馬。

經曆了1937年的太原會戰後,晉綏軍步炮部隊均損失慘重,尤其是太原失守後,因為失去了兵工廠的造炮能力,是以晉綏軍的炮兵便不能維持9個炮團的規模,而是在取消了4個炮團編制後,充實剩下的5個團,而炮兵第25團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盡管是充實後的炮團,但其規模卻不如往前。

據1938年時統計的晉綏軍炮團編制狀況,第25團實際編有3個炮兵營,其中第1營、第2營均為三連制,第3營則隻有兩個連,另外每個連均少一個班。

就火炮的裝備情況來看,第1營、第2營均從原先的4門制連,改為3門制連,是以一個炮兵營裝備的火炮數量就從12門下降到了9門;第3營所轄的也是3門制連,但因為隻有2個炮連,是以隻有6門炮。

是以炮兵第25團的第1營裝備9門炮、第2營裝備9門炮、第3營裝備6門炮,全團總計裝備24門炮,較之原先的編制狀态,炮數隻有先前的三分之二。

一個軍就配個炮兵團!裝備的24門大炮,具體又是如何編成的?

至于裝備的火炮類型,則為仿造日本大正六年式山炮的晉造13式75毫米山炮。

這種火炮的性能不及原版,而且由于山西造的品控不佳,是以使用壽命和威力、射程都差些意思,但是在當時的國内部隊中,能用這種級别的山炮用就算不錯了。

是以這個炮兵團随着傅作義出走綏遠後,當然便成為了傅作義和第35軍力的“寶貝疙瘩”。

在1939年底到1940年初的標頭、綏西、五原等三次戰役中,炮兵第25團随同步兵部隊多次出擊,總計打出了2000餘發炮彈,消滅了大量日軍。

不過在殘酷的戰鬥中,炮兵第25團也付出了相當大代價。

據第8戰區在標頭、綏西、五原的戰鬥詳報中所載,在三次戰役中炮兵第25團總計陣亡98人、負傷90人、失蹤58人。

在火炮損失方面,標頭戰役中損失8門山炮、綏西戰役中損失6門山炮、五原戰役中損失3門山炮,總計損失17門山炮。

一個軍就配個炮兵團!裝備的24門大炮,具體又是如何編成的?

如上面所載,炮兵第25團原來裝備的火炮數為24門,如果按照這個編制數計,那麼在三次戰役中炮兵第25團損失的山炮數占到了編制的七成還要多,基本上從一個炮兵團的實力打成了一個炮兵營的實力。

因為當時傅作義部隊已經從晉綏軍中脫離,是以該部的武器彈藥已不能從山西方面獲得,事實上當時的閻錫山僅剩晉西一隅,而且撤到後方的兵工廠也不能再制造山炮,就算閻錫山樂意也不可能給傅作義補充火炮。

而老蔣方面的話,當時的火炮也是搶手貨,不清楚後續是否給傅部炮兵補充了損失。

不過在1940年的大戰中,傅作義的步兵部隊損失也很大,這很可能也是此後幾年時間内綏遠方面大戰較少的重要原因了。

當然了,日寇因為經曆了上述三次戰役的嚴重打擊,其亦不敢再輕易進軍綏西,綏遠方面的抗戰便進入了一個新的鬥争階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