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節痛不可近,甘草附子湯救之

作者:經方中醫張先生

甘草附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暖肌補中,益精氣之功效。主治①《傷寒論》: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②《外台秘要》引《近效方》: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

甘草附子湯方。甘草二兩(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術二兩 桂枝四兩(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止複煩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妙。”

關節痛不可近,甘草附子湯救之

這個比上面那個(此指桂枝附子湯)痛還厲害,“骨節疼煩”跟上邊一樣,他“掣痛不得屈伸”,這個掣痛呀就是一種牽引痛,這個疼得比較劇烈。“不得屈伸”,不隻不得側翻了,甚至四肢屈伸都不能。那麼他直着一彎他也疼,彎也彎不得,彎着一直他也疼,直也直不得,這是屈伸不得,不得屈同時不得伸。“近之則痛劇”,這個人呀,挨他近他都害怕,疼得特别厲害,是以這個疼具有敏感性。

“汗出短氣”,自汗出,短氣呢裡邊有停飲,裡有停飲壓迫胃就短氣,這是《金匮》說的,說心下有停水,厲害了心悸,微者短氣,這個短氣都是胃有水。

“小便不利”,這個胃有水就有小便不利,水不下行。此不但外面有濕,裡面也有停飲,是以非用桂枝不可,氣沖的厲害,往上,故水也不往下走。

“惡風不欲去衣”,前者講了雖外有熱,不欲去衣,此寒在骨也。此正是陰證,陰證則惡寒的厲害,這些都是屬少陰病類的。有表證,也用桂枝甘草,由于如此惡寒惡風,故加附子。

“甘草附子湯主之”,就是桂枝甘草加附術。桂枝東加附術,桂枝甘草加附術,桂枝去芍藥加附術,這些都在治關節痛中常用的。疼得厲害,氣沖得明顯,用這個方子,桂枝甘草湯前面講過了,也解表。

關節痛不可近,甘草附子湯救之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因有桂枝是要發汗的,“能食,汗止複煩者,将服五合”,能食,也不出汗了,還煩,再吃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始”,開始的時候用一升太重,可服六七合,逐漸增加。這個方子也比較常用。

如果臨床風濕,且氣沖得厲害,小便不利,用此方比較好。

【功效配伍】甘草附子湯益氣健脾,溫經助陽,祛風除濕。本方是桂枝附子湯去生姜、大棗加白術組成。方中炙甘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炮附子辛熱,溫表裡之陽,散寒除濕,止痹痛;桂枝辛甘溫,走表入裡,溫經通陽化氣,祛風散寒;白術甘苦溫,健脾益氣,除表裡之濕。四味藥配伍,扶正祛邪,表裡俱治。以甘草為方名者,意在凸顯甘緩藥的緩治及扶正祛邪作用,使藥力緩行于筋肉骨節表裡之間,以散寒除濕。陳修園《傷寒論淺注》雲: “此方甘草隻用二兩而名方,冠各藥之上,大有深意。餘嘗與門人言,仲師不獨審病有法,處方有法,即方名中藥品之先後,亦寓以法,是以讀書當于無字處著神也。受業門人答曰:此方中桂枝視他藥而倍用之,取其入心也。蓋此證原因心陽不振,以緻外邪不撤,是以甘草為運籌之元帥,以桂枝為應敵之先鋒也。彼時不禁有起予之歎,故附錄之。”

上四味藥,水煮,分三次溫服。初服即得微汗,飲食如常者,可繼續服藥;若服藥後汗出心煩者,應減量服藥。

關節痛不可近,甘草附子湯救之

【方證論治辨析】甘草附子湯治濕病,風濕表裡陽氣俱虛證。症見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肢體屈伸不利,疼痛拒按,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

風濕表裡陽氣俱虛之證,或因素體陽氣虧虛,風寒濕邪外襲,或因久患風寒濕痹緻陽氣虛損。風寒濕邪互相搏結,滞留肌肉關節,經脈氣血阻痹不通,故骨節疼煩掣痛,肢體屈伸不利,疼痛拒按。風邪侵襲,衛陽虧虛不固,則汗出;寒濕入裡,裡陽虧虛,脾虛不運,則短氣,小便不利,或身微腫。此病情久而深重,既有風寒濕滞留肌肉關節的典型症狀,又有表裡陽氣俱虛的特征。故治以甘草附子湯益氣健脾,溫經助陽,祛風除濕。

關節痛不可近,甘草附子湯救之

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甘草附子湯治療風寒濕痹證,方中關鍵藥即桂枝、附子、白術,共用藥即附子、甘草。臨證若風甚者,重用桂枝;陽虛寒濕甚者,重用附子;濕甚者,重用白術,或并用蒼術;骨節疼煩掣痛,加乳香、沒藥、地龍、蜈蚣、烏梢蛇等;久病氣血虛損者,加人參、黃芪、當歸、芍藥、川芎等。甘草附子湯臨床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強直性脊椎炎、坐骨神經痛、痛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疾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