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茶綠茶岩茶毛茶惠茶小而美 品質科技文化産業發展大文章

作者:南方都市報
紅茶綠茶岩茶毛茶惠茶小而美 品質科技文化産業發展大文章

春暖催香葉,清明采幼芽。惠州茶曆史源遠流長,茶産業是惠州農業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動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打響惠州茶葉品牌知名度,4月10日下午,由惠州市農業農村局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主辦,南方都市報承辦的“品千年惠茶,會四海之友”惠州茶産業發展論壇活動在惠州舉行。

活動邀請茶葉研究所專家、茶葉協會負責人、惠州各大知名茶企負責人等學界、行業和企業代表100多人共聚一堂,共品惠州茶,共話茶産業,展開行業深度交流,為惠州茶産業的高品質發展彙聚多方智慧。

惠州已有10個茶葉專業鎮

春意盎然,茶香袅袅,惠州既有羅浮山、蓮花山、南昆山、象頭山等四季常青的名山,又有奔騰不息的江河、靜谧如鏡的湖泊、浩渺無垠的海洋,山水相連,是發展優質茶葉的絕佳之地。惠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洪介紹,惠州茶葉不僅曆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起于東晉,已有1600多年的曆史,是全國最早的茶葉産區之一。今天的惠州已是全國重要的優質茶産區,2023年全市茶葉種植面積約11萬畝,産量4322噸,産值約23億元,打造出10個茶葉專業鎮、19個茶葉專業村,擁有10個“粵字号”品牌,茶産業已成為惠州市鄉村振興聯農帶農富農的重要支柱性産業,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山村處處采新茶,一道春流繞幾家”,陳洪表示,為推動茶山打造成為金山銀山,舉辦以“品千年惠茶,會四海之友”主題的茶産業發展論壇活動,就是要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推動惠州茶産業高品質發展,為深入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出力。

作為廣東唯一省一級的從事茶葉科學研究的科研機構,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鄭顯汶表示,茶産業是一個富有生機和獨具魅力的朝陽産業,是鄉村振興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特色優勢産業。

“今天,我們齊聚一堂,不僅是為了品味千年惠茶的醇厚口感,更是為了凝聚各方力量和才智,将惠州茶推向更廣闊的舞台,讓更多的人領略到惠州茶的獨特魅力。”作為活動承辦方,南方都市報社編委謝江濤緻辭時表示。

南方都市報是全國都市媒體的領軍者,也是智庫媒體的先行者,“我們踐行媒體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僅是資訊的傳遞者,更是文化的傳播者、産業的推動者。我們一直在探索媒體與産業的深度融合,那麼這次跟惠州茶結緣,是個非常好的契機,助力惠州茶産業的發展,以及茶文化的傳播,讓惠州茶出圈出彩,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謝江濤表示。

發力點:貫通産加銷、農文旅

南昆山毛茶、柏塘山茶、惠東岩茶,當天的活動現場,邀請了16家本地茶葉企業現場展示自家的産業産品,還有來自學界和業界的嘉賓現場作了主題分享,對惠州本地茶葉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分析和研究。

茶産業如何發展新質生産力?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助理、科技處處長姚明哲分享了《為茶産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的演講。他指出,未來,茶葉全産業鍊高品質發展趨勢,是向提升品質效益轉變,向綠色生态化轉型,向融合發展轉變,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标準化生産,加速一二三産融合發展,貫通産加銷、農文旅,促進技術、品牌和業态全方位創新。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茶學系教授黃亞輝帶來《南昆山毛葉茶的研究》。毛葉茶是于20世紀80年代初在廣東南昆山發現的一種天然無(低)咖啡堿茶樹資源。他表示,作為極小種群的南昆山毛葉茶種,正在遭受茶種植物的基因入侵。如果不采取得力的物種保護措施,不久的将來,純種毛葉茶植物将會消失。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加工研究室研究員喬小燕博士認為,惠州茶産業目前需發力的點是,做明縣域茶的品質特征,提升辨識度。做實标準化的加工技術,為一杯好茶穿上铠甲。做精穩定的品質,成為可長期購買的好茶。

在新形勢下,如何發展茶産業新質生産力,打造羅浮山茶大品牌?博羅縣茶葉行業協會會長盧天福表示,嚴格把控好安全品質關,發揮好茶産業的品牌強鎮的作用。

“茶香也怕巷子深呀!感謝舉辦本次活動助推惠州茶業發展,為當地茶農帶來更多的收益。”惠東縣茶業行業協會會長徐金鵬在介紹惠東茶葉的特色和優勢時表示,惠東有獨特的少年丹霞地貌的岩土,适合種植岩茶。

“茶情惠州”文創禮盒釋出

在當天的論壇活動現場,“茶情惠州”文創禮盒正式釋出。陳洪、謝江濤、丘燕倫(惠州市茶文化促進會會長、惠州市優茶集茶葉審評中心主任)、盧天福、徐金鵬等一同摁下釋出按鈕,“茶情惠州”文創禮盒展現,正式釋出。

據悉,“茶情惠州”文創産品由惠州市農業農村局與南方都市報聯合推出。這是一款惠州的“城市禮品”,它以惠州特色茶為原料,融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僅僅是一款茶葉,更是一份承載着惠州故事、傳遞着茶文化的情感載體。“茶情惠州”産品的願景是将惠州茶品牌向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内推廣和展示,通過創新性的茶葉文創産品,實作惠州茶的國際化傳播。

“茶情惠州”文創産品的推出,是媒體與産業融合的一次有益探索。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惠州茶、愛上惠州茶,進而推動惠州茶産業的繁榮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通過創新性的茶葉文創産品,促進當地農民的收益增長,同時将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傳遞給更廣泛的閱聽人。

觀點

惠州茶種類豐富,紅茶、綠茶、岩茶、毛茶,各有特色,在推廣過程中,如何能夠形成合力,避免内耗,共同打造惠州茶産業的大品牌?在茶産業發展交流會環節,由姚明哲、黃亞輝以及本地知名茶企負責人惠州中農鼎盛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鋒波、岚滋茶園總經理劉桓宏、惠州寶溪口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藍志堅等,大家圍繞如何了解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打造惠茶大品牌等話題進行了讨論。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助理、科技處處長姚明哲:堅持“三茶”統籌 培育龍頭企業

惠州茶産業具有獨特的發展優勢,但還存在良種化率不高、茶葉加工的機械化自動化水準低、茶葉生産标準化水準不高、區域公共品牌培育有待加強等問題。大陸茶産業要實作高品質發展,必須堅持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三茶”統籌,以文化引領、科技支撐,通過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培育和标準化生産,提高機關面積産量和效益,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茶農增收緻富。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茶學系教授黃亞輝:培育當家品種形成核心競争力

廣東省是茶樹資源大省,惠州的茶樹資源也很豐富,可以從現有茶種或選育、或雜交育種,培育自己的當家品種,這樣才能形成産品的核心競争力。博羅柏塘有小葉種山茶,葉片差不多應是全國最小的,屬于特小葉種,機器采不友善,手采更費工,如果将這小葉品種嫁接到老樹上面,制作成盆景,可能就是一個大産業。

在柏塘和惠東還有個開紅花的茶種,有種梅花的清香,很珍稀。這個紅花茶資源能不能利用起來,譬如開發成紅花茶,或打造成觀賞品種。這方面可以參考廣西金花茶的做法。關于新質生産力推動茶産業高品質發展,黃亞輝認為還可以将羅浮山的道家文化融合進來,打造羅浮道茶。惠州茶企還有個特點,就是小而全,有些效益還挺不錯。

◎惠州中農鼎盛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鋒波:建議組建“茶情惠州大聯盟”

惠州市農業農村局、南方都市報聯合各地茶企業組建“茶情惠州大聯盟”,就像漫威宇宙裡的英雄集結一樣,把惠州各茶企都聚集到這個聯盟,每個茶葉種類都有自己的“超能力”,也就是特色。通過這個聯盟,統一推廣惠州茶的文化和特色,讓外界更全面地了解惠州茶的魅力,同時避免内耗共同打造惠茶大品牌。

我建議設計一個“茶情惠州大聯盟”logo,把各種茶葉的特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既具有辨識度又富有創意的辨別。還可以組織線下聯盟活動,比如“惠州茶情英雄大會”,邀請各種茶葉代表一起展示各自的特色和優勢。

通過“茶情惠州大聯盟”這樣的形式,将惠州各茶企團結起來,形成合力,共同打造惠州茶産業的大品牌。這樣惠州茶就能更好地走出去,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惠州岚滋茶園總經理劉桓宏:借先進采茶制茶機械降低人工成本

對于茶葉産業來講,目前最大的難題是人工成本,借助先進的采茶、制茶機械,可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品質立茶,科技興茶,文化美茶,品牌強茶,這是茶葉産業的共同目标。“茶情惠州”文創禮盒是個很好的開端,如果能做到統一區域大品牌+企業品牌的模式,凝心聚力共同推進全市茶産業的品牌整合。

◎惠州寶溪口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藍志堅:大力推行茶文化 促産業發展

我從事茶葉行業已有20年,惠州茶文化有千年傳承。源于蘇東坡喜愛鬥茶,惠州連續14年舉辦鬥茶比賽,對提升本地茶葉制作水準做出一定貢獻,同時大力推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宋式點茶》。我認為茶文化是茶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應該大力去推動,并不斷提升。

我分享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火燒窯客家茶制作技藝,該技藝對火候、時間控制嚴格,制好的茶葉必須像“紙炮引”,也就是如鞭炮的引線一樣,旋緊修長,茶香四溢,即使廣東的潮濕天氣裡,也隻需常溫儲存。

統籌:南都記者 劉輝龍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楊振華 李曉慧 王詩媛 田飛 黃海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