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4月10日

作者:新華财經

新華财經北京4月10日電 四大證券報内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市面顯暖意、賬面有改善 經濟運作釋放持續向好信号

近期,中國經濟運作釋放積極信号。從消費看,市場活躍度有所上升;從賬面看,部分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改善。專家表示,一季度經濟“開門紅”成色足,為全年經濟增長目标的達成打下基礎。随着裝置更新改造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加快落地顯效,經濟回升向好基礎有望進一步鞏固。目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穩增長、穩預期政策持續推出,有望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态勢。

•‍周期行情漸入佳境 公募持續缺席亟待跟進布局

近期,周期股行情可圈可點。自2022年1月1日以來,A股全市場漲幅最高的闆塊為石油石化,其次為煤炭闆塊,有色金屬等闆塊也收獲較大漲幅。近年來,公募基金的持股集中在景氣成長賽道,而在周期品種方面長期低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周期股本身的特性,例如周期波動大,難以進行長期布局;另一方面,更為主要的是,公募機構在長期的市場風格化中,習慣了成長投資、景氣投資,集中的抱團布局意味着放棄了行業和風格的配置和輪動。不過,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近期已在資産配置、風格輪動、行業組合方面投入更多精力,避免持續出現類似周期股行情這樣“熱鬧都是别人的”情況,真正夯實全市場投資能力。

•‍資本向“新”聚集 服務新質生産力茁壯成長

今年以來,A股市場融資節奏放緩,但服務科技創新的特征更加顯著,募集資金多用于支援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發展,這些行業産業正是新質生産力形成的關鍵領域。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市場人士表示,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援,建立健全相關支援政策和服務體系至關重要。在提升IPO制度設計對于新質生産力的包容度,提升創投資本、股權資本服務質效等制度預期之下,資本市場将持續優化服務,為新質生産力發展“蓄勢賦能”,資本“活水”支援科技創新的質效将進一步提升。

上海證券報

•‍多家券商将保證金利率由0.25%調降至0.2%

券商新一輪“降息潮”來襲。近期,多家券商宣布降低保證金利率,由0.25%調整至0.2%。近年來,受市場利率影響,券商客戶保證金活期存款年利率已經曆多輪下調。有券商人士表示,保證金利率調降為大趨勢,隻要是在證券賬戶餘額中看到的可用資金,都會按年化收益率計算活期利息。下調保證金利率對個人投資者的影響有限,但對券商的息差收入有所提振。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145家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含信用交易資金)為1.76萬億元。

•‍百億級私募平均回撤收窄 主觀政策一季度扭虧

私募排排網最新資料顯示,截至3月底,今年以來百億級私募平均回撤收窄至0.63%,主觀政策私募更是扭虧為盈。從績優私募的投資布局來看,跨境ETF備受青睐。資料顯示,今年3月,有業績展示的83家百億級私募平均收益為1.92%,其中71家百億級私募實作正收益,占比高達85.84%。截至3月底,百億級私募今年以來的平均回撤收窄至0.63%,正收益占比升至42.17%。據統計,截至3月底,有業績記錄的37家百億級主觀私募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1.51%,正收益占比為56.76%。不過,同期百億級量化私募平均回撤高達3.53%,其中正收益占比僅18.18%。

•‍百餘隻産品反彈超30% 基金淨值強勢“回血”

2月6日以來,市場開啟一輪強勢反彈,從AI概念股的如火如荼,到有色資源股和低空經濟概念股的接連起舞,熱點輪動十分頻繁。從主動型權益類基金的業績表現看,過半基金淨值反彈超10%,反彈超過30%的基金過百隻,反彈最高的超60%。從二季度投資政策來看,基金公司依然看好後市機會。

證券時報

•‍二季度宏觀經濟政策有必要繼續保持力度

有市場人士擔憂由于經濟回升向好,二季度宏觀經濟政策可能總體偏審慎,如近期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提出“關注長期收益率變化”就引起了市場對于後續央行是否會轉變貨币政策取向,乃至主動引導市場利率擡升的猜測。需要看到,宏觀經濟政策保持力度具有現實意義。雖然一季度經濟運作實作良好開局,但信貸資料顯示居民端加杠杆購房意願依舊偏弱,需求不足的沖突仍然突出。需求的修複仍需要降成本工具加力,利率維持相對低位有必要性。在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加快推進的背景下,對資金支援基建投資、提升投資意願、推進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等都需要财政發力來鞏固。

•‍實探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産業大會:“機器人總動員”上演 産業鍊協同創新才有未來

4月9日,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産業大會暨具身智能峰會在北京舉行。業内普遍認為,2024年是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高速發展的關鍵元年,本屆峰會可謂上演了一場“機器人總動員”,是觀察這種預期的一個重要視窗。記者現場探營發現,人形機器人整個産業生态已經初步形成,不過如何實作“身體”與“腦子”并進,以及如何通過規模化量産做低價格、擴圍應用場景等,依然是擺在行業面前的重要課題。各地對于人形機器人産業化發展的支援政策仍在加碼,産業和政策暖風之下,業内開始更多關注産業玩家從單打獨鬥到協同作戰的進階。

•‍黃金熱潮背後暗藏風險 投資者謹防“踩坑”

在黃金投資熱潮背後存在不少風險點,普通群眾如果盲目投資黃金,也很容易“踩坑”,需要留意相關風險。投資者需要提高警惕,“淘金熱”或需适當降溫,避免金價出現超預期逆轉導緻投資“踩踏”,對于相關職能部門而言,對黃金産品或黃金投資品種,包括金飾、黃金期貨、黃金ETF等實物或金融類産品,需要加強監管,盡量減少潛在風險點。對于品牌黃金珠寶企業而言,需切實加強經營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加盟商的巡查和管控,避免出現失控局面。銀行方面,需加強黃金産品設計能力,審慎科學設計相關貴金屬産品,對存在潛在缺陷或風險點的産品和業務及時清退或暫停,加強日常風控,同時加強營銷管理。

證券日報

•‍紅利基金超七成實作正收益 攻守兼備特征凸顯

今年以來,紅利基金超七成實作正收益。同時,超七成産品規模不足10億元,小小的體量展現不俗的潛力。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記者表示,紅利基金的核心配置政策在于選取那些分紅率較高的公司,這類高紅利股票在近兩年權益市場震蕩、風險偏好較低的情況下,實作了較為顯著的上漲,優勢凸顯。

•‍A股公司分拆上市降溫 多家轉道新三闆或港股市場

A股公司分拆上市現象明顯降溫。據不完全統計,年内已有四家公司終止“A拆A”計劃,更有多家公司“拆子”至新三闆挂牌,或籌備赴港上市。另外,與往年相比,年内首次披露分拆計劃的公司數量也在減少。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記者表示,終止分拆可以是企業戰略決策的變化,也可能是公司經營情況的改變,或者分拆計劃預期目标落空。企業需要充分披露終止分拆的原因和影響,以保障投資者的權益。

•‍科創債快速擴容呈現新亮點:中長期債券占比明顯提升 民企發行人逐漸增多

科技創新公司債發行熱度不減。今年以來截至4月9日,交易所債市共發行83隻科技創新公司債,合計募資958.91億元,同比增長157%。在發行規模增長的同時,科創債結構亦有所優化,期限明顯拉長,5年期以上中長期債券占比明顯提升,另外,民企主體科創債發行逐漸增多。财達證券資本市場總部總經理郝曉姝表示,今年以來,科創債的發行規模呈現出積極穩健的增長态勢,且發行期限呈現出不斷延長趨勢。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國家對科技創新支援力度不斷加大,科創企業融資需求較高;另一方面是基準利率下行壓力增加,債券價格上漲,債券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在基準利率較低的總體市場環境下,科技創新型企業更願意發行長期債券以獲得長期低成本資金。

編輯:羅浩

聲明:新華财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資訊平台。任何情況下,本平台所釋出的資訊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