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4月10日

作者: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4月10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市面显暖意、账面有改善 经济运行释放持续向好信号

近期,中国经济运行释放积极信号。从消费看,市场活跃度有所上升;从账面看,部分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改善。专家表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成色足,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达成打下基础。随着设备更新改造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加快落地显效,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有望进一步巩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稳增长、稳预期政策持续推出,有望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周期行情渐入佳境 公募持续缺席亟待跟进布局

近期,周期股行情可圈可点。自2022年1月1日以来,A股全市场涨幅最高的板块为石油石化,其次为煤炭板块,有色金属等板块也收获较大涨幅。近年来,公募基金的持股集中在景气成长赛道,而在周期品种方面长期低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周期股本身的特性,例如周期波动大,难以进行长期布局;另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公募机构在长期的市场风格化中,习惯了成长投资、景气投资,集中的抱团布局意味着放弃了行业和风格的配置和轮动。不过,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近期已在资产配置、风格轮动、行业组合方面投入更多精力,避免持续出现类似周期股行情这样“热闹都是别人的”情况,真正夯实全市场投资能力。

•‍资本向“新”聚集 服务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

今年以来,A股市场融资节奏放缓,但服务科技创新的特征更加显著,募集资金多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这些行业产业正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领域。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建立健全相关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在提升IPO制度设计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包容度,提升创投资本、股权资本服务质效等制度预期之下,资本市场将持续优化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资本“活水”支持科技创新的质效将进一步提升。

上海证券报

•‍多家券商将保证金利率由0.25%调降至0.2%

券商新一轮“降息潮”来袭。近期,多家券商宣布降低保证金利率,由0.25%调整至0.2%。近年来,受市场利率影响,券商客户保证金活期存款年利率已经历多轮下调。有券商人士表示,保证金利率调降为大趋势,只要是在证券账户余额中看到的可用资金,都会按年化收益率计算活期利息。下调保证金利率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有限,但对券商的息差收入有所提振。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145家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为1.76万亿元。

•‍百亿级私募平均回撤收窄 主观策略一季度扭亏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平均回撤收窄至0.63%,主观策略私募更是扭亏为盈。从绩优私募的投资布局来看,跨境ETF备受青睐。数据显示,今年3月,有业绩展示的83家百亿级私募平均收益为1.92%,其中71家百亿级私募实现正收益,占比高达85.84%。截至3月底,百亿级私募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撤收窄至0.63%,正收益占比升至42.17%。据统计,截至3月底,有业绩记录的37家百亿级主观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1.51%,正收益占比为56.76%。不过,同期百亿级量化私募平均回撤高达3.53%,其中正收益占比仅18.18%。

•‍百余只产品反弹超30% 基金净值强势“回血”

2月6日以来,市场开启一轮强势反弹,从AI概念股的如火如荼,到有色资源股和低空经济概念股的接连起舞,热点轮动十分频繁。从主动型权益类基金的业绩表现看,过半基金净值反弹超10%,反弹超过30%的基金过百只,反弹最高的超60%。从二季度投资策略来看,基金公司依然看好后市机会。

证券时报

•‍二季度宏观经济政策有必要继续保持力度

有市场人士担忧由于经济回升向好,二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可能总体偏审慎,如近期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提出“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就引起了市场对于后续央行是否会转变货币政策取向,乃至主动引导市场利率抬升的猜测。需要看到,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力度具有现实意义。虽然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信贷数据显示居民端加杠杆购房意愿依旧偏弱,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需求的修复仍需要降成本工具加力,利率维持相对低位有必要性。在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对资金支持基建投资、提升投资意愿、推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等都需要财政发力来巩固。

•‍实探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机器人总动员”上演 产业链协同创新才有未来

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在北京举行。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高速发展的关键元年,本届峰会可谓上演了一场“机器人总动员”,是观察这种预期的一个重要窗口。记者现场探营发现,人形机器人整个产业生态已经初步形成,不过如何实现“身体”与“脑子”并进,以及如何通过规模化量产做低价格、扩围应用场景等,依然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各地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支持政策仍在加码,产业和政策暖风之下,业内开始更多关注产业玩家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进阶。

•‍黄金热潮背后暗藏风险 投资者谨防“踩坑”

在黄金投资热潮背后存在不少风险点,普通民众如果盲目投资黄金,也很容易“踩坑”,需要留意相关风险。投资者需要提高警惕,“淘金热”或需适当降温,避免金价出现超预期逆转导致投资“踩踏”,对于相关职能部门而言,对黄金产品或黄金投资品种,包括金饰、黄金期货、黄金ETF等实物或金融类产品,需要加强监管,尽量减少潜在风险点。对于品牌黄金珠宝企业而言,需切实加强经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加盟商的巡查和管控,避免出现失控局面。银行方面,需加强黄金产品设计能力,审慎科学设计相关贵金属产品,对存在潜在缺陷或风险点的产品和业务及时清退或暂停,加强日常风控,同时加强营销管理。

证券日报

•‍红利基金超七成实现正收益 攻守兼备特征凸显

今年以来,红利基金超七成实现正收益。同时,超七成产品规模不足10亿元,小小的体量展现不俗的潜力。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记者表示,红利基金的核心配置策略在于选取那些分红率较高的公司,这类高红利股票在近两年权益市场震荡、风险偏好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较为显著的上涨,优势凸显。

•‍A股公司分拆上市降温 多家转道新三板或港股市场

A股公司分拆上市现象明显降温。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四家公司终止“A拆A”计划,更有多家公司“拆子”至新三板挂牌,或筹备赴港上市。另外,与往年相比,年内首次披露分拆计划的公司数量也在减少。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终止分拆可以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变化,也可能是公司经营情况的改变,或者分拆计划预期目标落空。企业需要充分披露终止分拆的原因和影响,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科创债快速扩容呈现新亮点:中长期债券占比明显提升 民企发行人逐渐增多

科技创新公司债发行热度不减。今年以来截至4月9日,交易所债市共发行83只科技创新公司债,合计募资958.91亿元,同比增长157%。在发行规模增长的同时,科创债结构亦有所优化,期限明显拉长,5年期以上中长期债券占比明显提升,另外,民企主体科创债发行逐渐增多。财达证券资本市场总部总经理郝晓姝表示,今年以来,科创债的发行规模呈现出积极稳健的增长态势,且发行期限呈现出不断延长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科创企业融资需求较高;另一方面是基准利率下行压力增加,债券价格上涨,债券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在基准利率较低的总体市场环境下,科技创新型企业更愿意发行长期债券以获得长期低成本资金。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