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皇帝除了身經7代之外,還在無意間創造了一個世界記錄

關于乾隆身上的冷知識有很多,比如他個頭不高,再比如他是曆史上唯一一位“身經七代”的皇帝,還有,他曾無意間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

乾隆皇帝,全名愛新覺羅.弘曆,他是雍正皇帝的第四子,也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同時也是清朝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個皇帝。

之是以乾隆皇帝能有這麼高的知名度,得益于他的長壽,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一共活了89歲,而縱觀封建曆史,能活這麼久的皇帝就他一個。

除了長壽之外,乾隆身上還有不少很有意思的冷知識。

在不少影視劇裡,對于乾隆皇帝的身高描述,一般都描述其是個大高個兒,比如在《清高宗實錄》中,就提到了乾隆有着挺拔的身姿。

乾隆皇帝除了身經7代之外,還在無意間創造了一個世界記錄
“生而神靈,天挺奇表,殊庭方廣,隆準欣身,發音铿洪,舉步嶽重”---《清高宗實錄》

什麼意思呢?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乾隆長得十分有靈氣,外表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并且還是高鼻梁和大高個兒,另外聲音有力洪亮,走起路來虎虎生風。

那麼,乾隆真實的長相究竟是不是描述的那樣呢?坦白說,還真不是。

先說身高,乾隆真正的身高,并不算十分高大,甚至嚴格來說,還有點矮,而史書中描述他身材挺拔,隻不過是恭維而已。

其實這也怪不得寫史書的史官,畢竟在古代,描述皇帝外貌确實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

皇帝也是人,是以長成什麼樣子的都有,甚至不好看的也普遍存在,但史官們在描述時敢照實寫嗎?

比如漢高祖劉邦,額頭也就是顴骨很高,有點“天包地”的感覺,但史官們絕對不敢這麼寫,隻能用劉邦有“龍顔”來對付,以此來暗喻劉邦的高顴骨就像龍的犄角。

不是史官們不想寫實,而是如果把皇帝寫得太醜的話,那自己的小命就沒了。

是以,在描述乾隆的身高時,史官們也隻能含糊其辭,拿“隆準”這個安全的詞兒來進行描述,畢竟“隆準”二字,是曆史上已經多次用在描述皇帝外貌上,像前文所說的劉邦,也是“隆準”之軀。

是以,在史官們的描述下,乾隆就有了挺拔的身軀和偉岸的身材,所謂“隆準欣身”,就是這麼來的。

但實際上,乾隆的身材跟不高大威猛,一點都不沾邊。

乾隆皇帝除了身經7代之外,還在無意間創造了一個世界記錄

乾隆的真實身高,大約是在1米6左右,得出這個結論的,是當年有個叫做馬嘠戈尼的英國使臣,在他來訪并觐見乾隆皇帝後,目測得出了乾隆身高約為五英尺二英寸。

一英尺等于0.3米多,五英尺就是1米53左右,加上多出來的二英寸,以及他目測的些許誤差,是以,乾隆的身高确實在1米6上下。

另外一個證據,就是乾隆的衣服,故宮博物院裡收藏有乾隆老年時期的兩件夏裝朝服,這兩件朝服全長144公分,而這個長度,就基本上等于乾隆脖子到腳的長度。

而人腦袋的長度,通常為整體身高的七分之一,這麼換算下來的話,乾隆的身高大約就在1米6多,不到1米七。

這個身高,雖說并不算太矮,但至少和高大威猛沒關系,也就是普通人一個。

另外就是乾隆的長相問題,得益于當時西洋繪畫技術的傳入,我們目前所看到的乾隆畫像,雖說有美化的成分,但還是具有一定真實度的。

而最貼近乾隆的真實長相的,應該就屬現藏于甯夏銀川當代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也就是當年郎世甯畫的那張《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

在這張畫像中,乾隆細眼窄眉,薄片子嘴,“同”字臉型,如果不說畫像中的人是乾隆,估計很多人都會認為這隻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這就是乾隆皇帝,一個身高一般,長相一般的人,若是褪去皇帝的光環,把他扔到人堆裡,也是泯然于衆人,沒什麼出奇的地方,至少,他真實的長相,遠比電視劇中所演繹的差得多。

乾隆皇帝除了身經7代之外,還在無意間創造了一個世界記錄

什麼叫做“身經七代”呢?簡單來說,就是他見過包括他在内的七代直系親屬成員,這一點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在平均壽命比較短的古代。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清代人的平均壽命在45歲左右,而在清代皇室中,皇族的平均壽命更低,大概在40歲左右。

壽命低就說明活不久,是以,想要五世同堂或者劉世,就注定了難度很大,更别說見過上下七代人了。

但是乾隆皇帝,卻十分輕松地做到了這一點。

乾隆生于公元1711年,這一年,還是康熙五十年,距離康熙皇帝去世還有整整十一年,這也就是說,乾隆出生的時候,康熙皇帝還活的好好的。

并且,在乾隆幼年時,康熙皇帝還曾親自見過他,史料記載,當時是康熙在還是皇子的雍正家中進行晚宴,為了讨父親歡心,雍正特意把兒子乾隆叫了出來。

而在見了幼年的乾隆之後,康熙對這個孫子大加贊賞,不久後就下令将其帶到宮中親自培養,這件事也在後來成了乾隆引以為傲的事情之一。

回歸正題,乾隆見過爺爺祖父康熙,父親雍正自不必說,加上他自己,這已經是三代人了。

而在之後,乾隆的兒女同樣也不用說,而他的長孫綿德出生于乾隆十二年,算上這兩代人,乾隆這就見過五代人了。

再往後,綿德的長子奕純(乾隆曾孫),生于乾隆三十六年,而奕純的兒子載錫,也就是乾隆的第一個玄孫,則是生于乾隆四十九年。

算上曾孫、玄孫這兩代,剛好是七代人。

據記載,載錫出生時,乾隆皇帝非常高興,畢竟這是他的第一個玄孫,并且載錫從身世上來講,還屬于是“長房長子長孫長曾孫長玄孫”,這幾種身份加在一起,讓老年的乾隆開心的不得了。

中國人最注重什麼?說白了就是子孫滿堂,這個樸素而偉大的願望,乾隆皇帝不僅做到了,并且還是創造記錄地做到了。

前文也講過,古代生産力低下,醫療水準同樣也低下,即便是皇族,壽命也不算長,而能在活着的時候見過七代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縱觀整個封建時期,能做到這一點的皇帝,也就乾隆一個。

就不說皇族,把老百姓也加進來,能七代同堂的也是屈指可數,根據資料記載,幾千年下來,能達到這一點的,隻有七個人,這其中就有乾隆。

是以,他才會非常高興,不僅親自教育這個玄孫,更是對其有諸多賞賜。

乾隆皇帝除了身經7代之外,還在無意間創造了一個世界記錄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掌握實權的概念,就是不包括未曾親政階段,以及其他隻有名号,沒有權力的階段。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而在雍正去世的同時,宮廷内侍按照雍正的遺囑,宣布乾隆繼位,在次年,也就是公元1736年,年号正式更改為乾隆元年。

從這一年起,乾隆開始了他漫長的執政生涯,在他繼位時,他已經24歲,從年齡上來講,已經不存在像他的祖父康熙那樣的幼年繼位,是以,也就不需要有人輔政。

也就是說,從他繼位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開始執政,而他退位的時間,又是哪一年呢?

答案是乾隆六十年,也就是公元1795年。

這麼算下來的話,他實際執政的時間,足足有六十年,加上即位之初,也就是年号沒有改的那一年,整體算下來就是六十一年。

六十一年多不多呢?不算多,康熙皇帝在位也是六十一年,但是别忘了,康熙是八歲登基,當時的他遠沒有執政能力,全靠着有人輔助。

更重要的是,乾隆在退位後,權力還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舉行了盛大的歸政大典,其子嘉慶正式登基,而在此之後,乾隆則開始了長達三年的太上皇帝生涯。

不過,乾隆是典型的“退位不放權”,朝中的大事小事,依舊還是他做主說了算,而嘉慶皇帝,也頂多隻能幹點祭祀之類的工作。

甚至,在此期間,乾隆還要求,外地官員到京城後,需要先到他這裡報道,聽完他的訓話訓示之後,才可以去朝見嘉慶皇帝。

另外,在某次外國使臣觐見乾隆時,乾隆還當着一衆人的面說,他雖然歸政了,但大事還得他來主持。

在這種乾隆絲毫不放權的情況下,嘉慶隻能是夾着尾巴當了整整三年的“乖寶寶”,在這三年裡,嘉慶對前來請示他政務的大臣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惟皇爺(乾隆)處分,朕何敢與焉?”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三年後乾隆去世,嘉慶親政為止。

是以說,這三年,也屬于是乾隆的實際掌權時期,而加上前面的六十一年,合在一起,就是六十四年。

而在曆史上,實際掌權時間較長的幾個君主,沒有一個超過乾隆的。

乾隆皇帝除了身經7代之外,還在無意間創造了一個世界記錄

康熙在位時間是超過乾隆的,但他執政時間沒有乾隆長,除了這爺倆,在大陸古代曆史上,沒有人比他們長了。

再放眼到國外,在位時間超過康熙的有兩個,一個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他前後當了72年的國王,還有一個是伊朗國王沙普爾二世,他當國王的時間更長,足足有72年。

但這兩位,跟乾隆同樣沒法比,首先那個路易十四,他的情況和康熙很像,五歲登基,是以朝政就不得不依靠别人的輔助,而他親政的時間,則是到了他22歲的時候。

也就是說,他執政的時間,隻有五十年,而另一位沙普爾二世,他當上國王的時間比路易十四更小,在他還沒出生時,父親就死了,而當時的貴族們,是把王冠放在了他母親的肚子上,以這種方式為他加了冕。

同樣的,在他就這麼當上國王後,很長一段時間也是靠人輔政,而他真正執政的時間,也隻有60年。

是以,算來算去,乾隆的實際掌權時間,是在世界曆史上最長的一個,這也算是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

至于說乾隆的壽命,他在中國古代的皇帝中是最長壽的,但在世界範圍内,隻能排第二,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就活到了90歲,剛好比乾隆大一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