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韌性增長背後,興業銀行如何構築高品質發展新底座?

作者:市值觀察SZGC

#精品長文創作季#

韌性增長背後,興業銀行如何構築高品質發展新底座?

作者:徐風,編輯:小市妹

3月28日,興業銀行釋出了2023年度業績報告,在行業息差承壓的大背景下,全年實作營業收入2108.31億元,同比下降了5.19%,若剔除理财老産品收益的一次性影響,按可比口徑,公司營收同比正增長0.94%,同時利息淨收入也實作正增長,達1465.03億元,同比增長0.85%,經營依舊穩健有韌性。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總資産首次站上了10萬億元大關。

與此同時,興業銀行“三張名片”和數字化的差異化優勢更加凸顯,在推動區域經濟産業更新、培育創新動能和助力新質生産力方面成績搶眼。自身的業務結構轉型也在加快推進,向有特色的價值銀行方向穩步前行。

【資産負債表加速重構】

“走老路困難重重,必須堅定不移地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興業銀行董事長呂家進在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拒絕走老路,堅定表态背後,是國内外經濟局勢的深刻變革。

目前,國内産業更新的大潮持續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逐漸形成,經濟模式正從“房地産—基建—金融”舊三角循環轉向“科技—産業—金融”新三角循環,傳統産業信貸增長逐漸放緩。國外經濟形勢更加複雜多變,不确定性因素不斷加大。

是以,轉型發展不僅是興業銀行的挑戰,更是擺在整個行業面前的共同課題。隻有盡快轉變傳統思維,加快業務轉型實作高品質發展才是商業銀行穿越周期的核心要義。這方面興業銀行已經先行一步。

作為國内系統重要性銀行,興業銀行提出的“三張名片”“五大新賽道”“數字化轉型”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五篇大文章”高度契合,近年來通過自身經營模式的轉型更新,持續推進資産負債表重構,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在資産端,興業銀行提出“鞏固基本盤,布局新賽道”政策,業務布局與經濟轉型方向高度契合。科創、普惠、能源、汽車、園區“五大新賽道”領域的貸款較年初均實作兩位數增長,增速分别達31.88%、23.95%、16.16%、26.14%、27.40%。

而反觀興業銀行傳統産業占比則不斷下降,房地産貸款占企金貸款比重下降至13.82%,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資産規模壓降幅度更是超過了50%。

在負債端,興業銀行通過壓降負債成本作為穩定息差的關鍵抓手,以财資管理、供應鍊金融、場景生态平台等為核心,不斷提升結算性資金與零售存款占比,壓降高成本存款,實作了降本增效。全年公司人民币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了11BP至2.18%。

盡管行業息差水準不斷承壓,興業銀行憑借資産結構優化以及負債成本的管控,2023年淨息差同比下降了17個BP,降幅較上年收窄了2個BP。

呂家進強調,興業銀行未來重點是補齊零售業務短闆,逐漸實作同業、企金和零售三大條線的三足鼎立。2023年,興業銀行零售闆塊業務結構持續優化,在穩固按揭基本盤同時,較為薄弱的經營貸款、消費貸款也分别增長了16.22%、20.57%,非按揭類貸款占比較2020年末提升了6.98%到45.56%。

在風險控制上,資産品質是衡量銀行競争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關鍵名額之一。興業銀行資産品質呈現逐年改善的趨勢,在房地産、地方政府融資、信用卡三大重點領域風險不斷收斂。2023年公司不良貸款率為1.07%,同比下降了0.02%,實作了3連降。

與此同時,興業銀行的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提升,撥備覆寫率為245.21%,同比增加了8.77%,在7家已公布财報的股份行中增幅最大。

此外,興業銀行包括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在内其他非息收入表現也較為搶眼,背靠自身金融市場強項,2023年其他非息收入達365.73億,同比增長了14.08%,占整體營收比重較2020年提升了6.56%至17.35%。

【持續擦亮“三張名片”】

近年來,興業銀行立足自身戰略和資源禀賦,圍繞服務綠色發展、共同富裕、科技創新,努力打造綠色銀行、财富銀行、投資銀行“三張名片”,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差異化優勢。

綠色銀行作為興業銀行重點打造的“三張名片”之首,在“雙碳”戰略目标下不斷探索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穩步建構綠色資産負債表。

興業銀行與綠色金融的淵源已久,在綠色金融領域深耕近18載,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生态圈和産品服務體系。目前綠色金融已成為興業銀行貸款投放和業績的新增長點,并呈現領跑者姿态。

2023年興業銀行綠色融資餘額達1.8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14%,保持股份行第一;承銷的綠色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規模為218.06億元,位列股份行第二。

目前興業銀行已建構起涵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理财、綠色租賃、綠色信托、綠色基金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2023年末興業銀行綠色租賃、綠色信托、綠色基金餘額合計990億,較上年末增長了16.89%,增速依然較快。

截至2023年底,興業銀行綠色金融客戶較上年末增長17.83%至5.83萬戶,其中,深綠客戶(客戶主營範圍符合綠色産業指導目錄)較上年末增長16.85%至5.39萬戶,帶動存款規模超過2000億元,戶均配置産品3.4個,高于整體企金客戶平均水準,綠色金融客戶的綜合效益不斷提升,綠色搭橋、綜合創利的商業模式愈發得到驗證。

值得一提的是,興業銀行将ESG理念率先融入戰略管理,納入集團發展戰略規劃,全面推進ESG管理體系建設。ESG作為企業環境、社會及企業治理可持續發展經營情況的重要評價名額,對銀行業的綠色業務轉型也有很大的導向意義。2023年明晟(MSCI)ESG将興業銀行評級上調至AA,在中國境内銀行業中是唯一一家連續5年獲得最高評級的銀行。

韌性增長背後,興業銀行如何構築高品質發展新底座?

投資銀行是興業銀行的傳統優勢,早在2014年該行便提出了建構“大投行、大财富、大資管”的戰略,是向輕資産轉型的重要一環。

在“商行+投行”戰略下,2023年該行大投行FPA餘額4.3萬億,較上年末增長6.51%。在債券承銷、投資交易等領域繼續保持優勢,承銷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規模超7300億元,重回市場首位;承銷的境外債券規模54.51億美元,位列股份制銀行第一。在并購和銀團貸款、資本市場業務上興業銀行也取得了不俗的表現,并購規模逐漸站穩第一梯隊。

随着經濟快速發展、居民财富快速積累和高淨值客群的壯大成熟,财富管理的服務需求更加複雜多元,且财富管理業務因其輕資本屬性、周期性較弱且抗風險能力強等特點已成為商業銀行的必争之地。

與其他銀行普遍從零售端發力不同的是,興業銀行充分發揮同業生态優勢,緻力于打造更加開放的“投資生态圈”“投行生态圈”,整合全市場資源推動财富銀行更快更好發展。

在産品端,興業銀行持續深化全市場優選。引入基金、保險、券商等專業機構産品,滿足客戶全方位、多樣化資産配置需求。零售方面,與289家機構達成代銷合作,在售産品數超萬支。

在管道端,興業銀行努力實作全場景觸達。依托興業普惠、興業管家、興業生活、錢大掌櫃、銀銀平台五大線上平台,推動财富管道實作資源整合與全方位覆寫。銀銀平台通過連接配接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470家區域性銀行及農村金融機構,将興銀理财産品輸出,實作興銀理财行外銷售保有規模869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0.32%,占總規模的38.39%。

面對市場波動,興業銀行财富銀行業務增長勢頭依然較快,2023年零售AUM達4.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42%;興銀理财管理規模為2.2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18%,躍居市場第2位;綜合理财能力累計24個季度居普益标準綜合理财能力榜首。

得益于興業銀行“三張名片”的差異化優勢,在重點聚焦的“五大新賽道”融資和客戶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動了自身客戶結構、資産和負債結構的優化調整。

【數字興業厚積成勢】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不僅是商業銀行推進業務創新、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的重要驅動力,更是在競争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建構差異化優勢的戰略高地。

興業銀行堅持科技興行基本方略,近年來将數字化轉型作為“生死存亡之戰”,過去三年,興業銀行科技投入增幅超70%,科技人才增長兩倍多,發明專利申請增長了50倍。2023年末,集團科技投入83.98億元,占營收比重達3.98%;科技人才達7828人,占比達13.91%。

“數字化轉型,我們已經從謀劃期、建設期逐漸進入收獲期。”興業銀行行長陳信健表示。

目前興業銀行已初步建構起“1+5+N”的數字興業體系,并取得明顯成效。自2022年公司煥新更新手機銀行和“五大線上平台”以來,相關核心名額持續快速增長。其中手機銀行月活躍使用者數(MAU)增長了44.11%達2252.62萬戶;興業普惠線上平台融資餘額691.95億,近兩年增速達646.44%;興業生活、錢大掌櫃月均MAU近兩年分别增長了43.54%、220.09%等。

數字化轉型在助力興業銀行業務模式創新、提質增效上功不可沒。興業銀行的優勢在于協同,基于金融市場和同業的優勢為建構各場景生态圈提供了想象空間,而數字化就是各個場景生态的連接配接紐帶。

興業銀行緻力于建構“連接配接一切的能力”,除了“五大線上平台”外,還持續融入各類生态場景,深化“數字興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圍繞住建、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穩步推進B端場景生态平台建設。報告期内新增建設項目1000餘個,覆寫日均結算型存款3190.4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61%。開放銀行API接口1941個,較上年末增長28.54%,覆寫機構 8734家。

在風險管理上數字化也大有用武之地,既提高了業務審批效率也能有效管控風險,是商業銀行數字化重點布局的領域。而興業銀行數字化風控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不斷疊代更新“技術流”評審模式,對企業技術實力進行量化評估并進行模型審批,尤其是對于輕資産且存在融資難問題的科創型企業,“技術流”發揮的空間很大,能夠為企業精準畫像。2023年在“技術流”項下的審批金額超過了1萬億元。

目前銀行業仍面臨挑戰,隻有順應經濟轉型大勢盡快調整經營模式和業務結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而興業銀行憑借“三張名片”和數字化轉型已經走出差異化道路,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轉型發展樣本。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内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産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