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安英烈故事|李青雲:壯志未酬的紅軍悍将

作者:河北退役軍人服務中心
成安英烈故事|李青雲:壯志未酬的紅軍悍将
成安英烈故事|李青雲:壯志未酬的紅軍悍将

李青雲(1903-1934),河北省成安縣賈莊村人。幼讀私塾,1916年考入縣立高小。1920年考入武漢軍校,畢業後留校任教。北伐軍攻克武漢,擁護北伐。1928年,任馮玉祥西北軍二十三軍軍部上尉參謀,結識軍參謀長趙博生。中原大戰失敗後,任二十六路軍七十三旅旅部少校參謀。1931年2月,因不滿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動政策,經七十三旅上尉參謀劉振亞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後任七十三旅學兵連連長和二十六路軍中共特别支部士兵支部書記,先後發展黨員9名,成為我黨在軍中的中堅力量,參與策劃甯都起義的一系列工作。起義成功後,任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十五軍四十三師一二九團團長。1932年2月下旬,率部參加贛州戰鬥,後因戰功升任紅四十三師師長。7月,在水口擊潰粵軍陳濟棠部,受到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的賀電嘉獎,後因戰功卓越,升任紅十五軍軍長。1934年夏,他抱病指揮部隊作戰,病逝于江西永豐縣滕田附近,時年31歲。

01

求學報國

青雲兄妹四人,排行老大。父親李逢昌,文盲,以務農為業。母親武氏,是一個善良的家庭婦女。

青雲的外祖父武棋相(成安楊莊人)是前清一名秀才,思想頗開明,青雲幼時,即跟其讀私塾(後改建為初級國小)。青雲天資聰敏,但初學時不知用功,常于上學的路上玩耍、遲到,人送外号“拉路神”。外祖父為了使其成為有用的人才,便多次給他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以古人刻苦自學的事例開導他。還讓他和自己住在一起,黎明必起,洗漱完畢,就督促其讀書。當時中國正處在辛亥革命時期,政局動蕩,前途莫測,富有愛國心的武老先生就經常給他講諸如嶽飛、文天祥等曆史上民族英雄的故事。勉勵外孫長大後為國出力。在武老先生這樣嚴慈管教和影響下,青雲逐漸養成了勤奮好學的習慣,他決心學好本領,将來報效國家。

一九一六年,青雲初小畢業,父親希望他回家務農,以做自己的幫手。青雲征得了外祖父的支援,說服了父親。考入了縣城國立高小。第一次離開家門,離開親友,但他懷着求學報國的志向,自我嚴格要求,努力學習,惜時如金,同班同學中一些有錢人家的子弟常常去逛大街、上飯館,并慫恿青雲一塊去,但青雲從不與他們苟合。青雲廢寝忘食地鑽研學問,晚上常常須校長老師多次催促才睡覺。由于他的刻苦用功,每年寒暑考試,成績總在前五名之列。年終鑒定品行,每次都得滿分。然而,青雲并不是“埋頭不問窗外事”,他關心時事,關心校内外的政治鬥争。一九一八年,縣城的反動豪紳迫使治學比較嚴謹的原校長辭職。讓一個姓程的大煙鬼擔任校長,青雲和同學們一起摔碎了他的煙具,舉行了罷課鬥争,受到了一次鍛煉。

02

棄文從武

青雲在縣城高小讀書兩年,畢業後于一九二〇年到範町國小擔任教師。這時正是北洋軍閥當政,對外屈服帝國主義的壓力,喪權辱國;對内壓迫群眾,竭力榨取勞動人民的血汗。當時成安一帶又逢大旱之年,許多窮人被追離鄉背井,出外逃荒要飯。面對社會的黑暗,青雲心中很是苦悶。他無心教學,希望能找到一條拯救群眾于水火的出路。

一九二〇年秋,一位在武漢的親戚回來探親。經交談,青雲得知武漢有一所軍校。青雲從軍閥統治的嚴酷現實中,逐漸看到了槍杆子的威力,意識到要改變中國的命運,手中沒有槍杆子不行。是以,便毅然跟着這位親戚出走,竟如意考中了武漢軍校。他奮發學習,努力掌握各種軍事知識,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是以畢業後留校任教。

一九二六年七月,廣東國民政府在中國共産黨的推動群組織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北伐革命戰争。一九二七年一月,北伐軍攻克武漢,青雲深感振奮,他竭誠擁護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擁護北伐,盼望革命軍迅速北進,将反動軍閥全部消滅。但是,四月十二日,隐藏在革命隊伍中的獨夫民賊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反革命武裝政變。七月十五日,武漢的國民黨政府主席汪精衛撕下了“左”派的僞裝,也叛變了革命,大肆逮捕、屠殺共産黨員和各界進步人士,武漢三鎮一片白色恐怖。青雲做為一名竭誠擁護北伐革命的活躍分子,也在被捕之列。危急之中,他換上了老百姓的衣服,冒險混出城外,長途跋涉回到家中。

蔣介石、汪精衛之流,斷送了革命,将中國人民重新投入水深火熱之中。青雲對此萬分悲憤。回到賈莊,又見家鄉人民因旱災、兵禍及反動政府的各種苛捐雜稅,比之過去更加貧困。就連自己這樣原來較殷實的人家,此時也難以維持生計,父親不得不到幾十裡以外的邯鄲去販運高梁,從中賺個一升半鬥,以解危難。青雲悶悶不樂,無計可施。晚上無事時,常一人獨立村頭吹箫解憂。

一九二八年,馮玉祥所屬西北軍路經賈莊。内有一位軍官是青雲的熟人。青雲早已得知,當廣東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時,馮玉祥也率部誓師,響應北伐,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将領,于是青雲便抱着希望,随這支部隊離開了家鄉,不久開拔陝西。

成安英烈故事|李青雲:壯志未酬的紅軍悍将

圖|李青雲烈士逝世位址—江西省永豐縣藤田(白玉高)

03

得遇“知己”

青雲投身西北軍,在二十三軍軍部任上尉參謀。在這裡,青雲結識了軍參謀長趙博生。趙博生,一九一七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素懷救國救民之志,從無升官發财之心,在西北軍向來被稱為“真正不要錢的将軍”。趙、李二人性格相似,都以沉着寡言著稱。對時局對人生都有大緻相同的看法,是以一見如故,相識恨晚。博生将青雲視為心腹,青雲将其視為知己。

青雲文章和字型都寫得不錯,是以,軍部一切刻寫油印事宜便都由他承擔。此類事情又累又髒,但青雲埋頭工作,從無半點怨言。由于他有魄力、能吃苦,很快由上尉參謀提拔為少校參謀。

一九三O年,趙博生調任十四軍參謀長兼特種兵旅旅長。該旅實際上正處在籌建階段,所屬隻有一個五百餘人的教導團,趙便借此為契機,設法将青雲調來,任特種兵旅旅部副長官,協助自已負責教導團的訓練工作。青雲深知趙博生的用意,和博生一起,積極在教導團灌輸救國救民的思想。趙博生為了抒發自己的革命壯志和理想,親自編寫了一首《革命精神之歌》:“先鋒、先鋒!熱血沸騰。先烈為平等犧牲,作人類解放救星。側耳遠聽,宇宙充滿饑寒聲,警醒先鋒!個人自由全犧牲。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仁、成功;實作大同。”青雲非常喜歡這首充滿革命激情的戰歌,幫助趙博生斟酌字句,帶領學員積極學唱,激發大家為平等而戰,為解救饑寒交迫的人民而奮鬥。

在練兵場上,青雲從難從嚴要求,親自示範,事事做表率,一切從實戰出發。有一次他領學員打野外,赤腳涉過一條河流,對面是一座山丘,山上荊棘叢生,蒺藜滿坡,而山頭正是假設的敵人的陣地,怎麼辦?學員正在猶豫,隻見青雲涉水上岸無半步停留。大喊一聲:“沖啊!”恰似離弦之箭,直向山巅沖去,學員們見此情景,士氣頓時大振,争先恐後,蜂擁而上,一鼓作氣占領了“敵人工事”,将勝利的旗幟插上頂峰。趙博生目睹這個情景,和孫毅同志談及此事,連口誇獎青雲“不簡單”。

04

南山舉起

一九三O年,馮玉祥聯合山西閻錫山和桂系軍閥,展開反蔣戰争。從四月份起,一直打到九月,這時東北的奉系軍閥發出通電擁蔣,大舉入關,突然抄了反蔣聯軍的後路,閻錫山縮回山西。攻入湖南的桂軍退回廣西。蔣介石機用重金收買馮玉祥的進階将領,緻使馮部二十六萬将士土崩瓦解,馮玉祥被迫下野。十月,蔣軍兵臨西安城下,留守西安的馮部十四軍軍長陳毓耀為保官保命,繳械投降,接受為蔣介石的改編。面對這種局勢,青雲心潮起伏,徹夜難眠。他怎能忘記,一九二七年,就是這個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斷送了北伐革命;他怎能忘記,一場中原大混戰,又是這個蔣介石,蹂躏了多少無辜的百姓。舊恨未報,又添新仇,他的心情難以平靜,于是找到趙博生,一反平時穩重寡言的習慣,慷慨激昂直抒己見,表示甯死也不做蔣介石的“走卒”。聽了青雲的話,博生頓時面露喜色,原來這也是他的想法!

趙博生、李青雲、孫毅、郭如嶽這些可以信賴的知心朋友,經過細緻地分析商讨,一緻認為:由于平時的教育,教導隊多數學員已具有初步的革命覺悟和愛國熱情;那麼,可以不可以把這支部隊拉出去,擺脫軍閥的控制,逐漸發展壯大,建立一支真正地獨立地為國為民的軍隊?他們決心嘗試一下……

緊張的半個月過去了,雖然經過周密的安排,部隊沒有什麼大的傷亡,但勢孤力單,供給無着,特别是軍糧無法解決,這時,被委任為“渭北招撫司令”的陳毓耀得知此情,乘機派原教導團教官詹世澤前來東江口,勸趙博生回西安接受改編。迫于無奈,為免遭全軍覆滅的危險,救國軍隻好傳回了西安,五百餘人被編散。青雲和郭如嶽被編到五十八師一七三旅旅部任參謀。

由于沒有先進政黨的上司,不懂得做群衆工作,起義失敗了,事業未成,報國無門。青雲、博生他們的心情是苦悶的,他們不甘心就此罷休,但今後的路該怎麼走呢?青雲感到仿徨。不過有一點他是深有體會的,那就是:“要革命就必須有實力。”趙博生對此深為贊同,他分析,駐在山東濟甯、嘉祥一帶的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孫連仲,原是馮玉祥的親密部下。馮失敗後,孫接受了蔣介石的改編。但如果馮玉祥東山再起,孫連仲還是馮的人,基于這樣的認識,趙博生建議青雲和郭如嶽暫去山東孫部,到七十三旅董振堂那兒,等待時機,另謀出路。他自己則準備到别的地方轉一轉,看一看,再做決定。事情就這麼定下來。

成安英烈故事|李青雲:壯志未酬的紅軍悍将

圖|李青雲親筆書寫甯都起義經過

成安英烈故事|李青雲:壯志未酬的紅軍悍将

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姬鵬飛題詞

05

宜黃入黨

青雲從陝西去山東,途經家鄉,他停留了幾天。那時正是舊曆年底,眼看春節将到,年老的父母,久别的妻子,還有已啞啞學語的幼子,他們是多麼希望青雲能在家裡一塊過一個團圓年呀!人非草木,青雲怎麼不想留下來呢?但他左右權衡,認為還是應以軍事政事為重,須盡快到山東找到董振堂旅長才是。于是他耐心說服了父母雙親,辭别了妻子,登上了東去的征程。

青雲到達七十三旅的駐地嘉祥縣,董振堂高興地接待了他。董振堂,一九二三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與趙博生有同學兼老鄉之誼,也是一個正直的愛國軍人。他将青雲安排在旅部,仍任少校參謀。先期到達的郭如嶽仍任上尉參謀。不久,趙博生也受孫連仲的邀請,來到二十六路軍任總參謀長。

二十六略軍是馮玉祥戰敗後被蔣介石改編的部隊,官兵大都是北方人。蔣介石對這支部隊很不放心,怕他們留在北方不好管理,便于一九三一年二月間,指令二十六路軍開跋江西“剿共”,以圖達到排除異己和消滅紅軍之一箭雙雕的目的。這件事情對于青雲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晴空霹靂。當時他對共産黨的宗旨、共産黨的性質,并不怎麼清楚,但知道共産黨是北伐革命的中堅,是堅決革命的政黨。他想,自己到二十六路軍來,本是要尋找一個報國的機會,現在卻要去打共産黨,這怎麼行呢?不!不能,可又該如何呢?他苦思良久,能不能找到共産黨,跟着他們一起革命呢?對,到江西前線,找共産黨去!就是懷着這樣複雜的心情。青雲随着隊伍出發了。

他們坐火車到達南昌,由南昌出發改為步行。路上青雲認識了七十三旅學兵連學兵王際坦(現名王幼平)。王是因幫廚燙傷了腳落在隊伍後面。在交談中,得知王是山東濟南人,因參加學潮被學校開除,流浪到天津,才當的學兵。這就引起了青雲的注意,問:“你們學校有共産黨嗎?王答:“我的幾個同學就是共産黨員。”青雲心中暗喜,忙試探地問:“那些同學還能不能找到?”王搖搖頭說:“自分散之後天各一方,已找不到了。”從這裡以看出,青雲尋找黨的心情是何等的迫切。

一九三一年三月下旬,青雲所在的二十五師至江西宜黃,這兒已是接近中央蘇區的前沿地帶。隻見各處牆壁上有紅軍遊擊隊刷寫的一條又一條智語口号,特别是高高的山坡上,赫然醒目地刻着一行大字:白軍弟兄們,你們在山東、河南苦戰半年之久得了什麼?為什麼又來打工農?青雲看了為之一振,更加希望能找到共産黨。但事情并不是那麼容易的,二十六路軍雖然遭到遊擊隊的騷擾襲擊,弄得疲憊不堪,但卻連紅軍的影子也沒見過。人地兩生,怎麼能與共産黨取得聯系呢?青雲秘密和趙博生談起自己的心思,結果兩人又不謀而合。博生不由得又回憶起大革命時期共産黨員劉伯堅等在西北軍工作的情景,那時候,全軍政治空氣濃厚,官兵愛國熱情高漲,軍紀嚴明,士氣大振。趙博生說,能找到劉部長(指劉伯堅),就能和共産黨聯系上,共産黨的中共機關在上海,博生建議青雲去上海設法打聽尋找一下。青雲完全贊同,便請了事假,來到繁華的上海。但當時黨處于絕密的情況下,雖然多方奔走,猶如大海撈針,何處去尋?青雲徒勞而歸,隻買回兩本政治書籍(普列漢諾夫的《論唯物主義的曆史觀》和布哈林的《政治經濟學與唯物史觀》),與知心朋友秘密傳閱。

與此同時,二十六路軍中的地下黨員也正在積極尋找黨的上級組織。七十三旅的上尉參謀劉振亞,是大革命失敗後潛伏下來的少數共産黨員之一。他與黨員袁漢澄(現名袁血卒)接上關系後,便與袁到開封找河南省組織,通過河南省黨組織,袁到上海與中央取得了聯系。參加了由中央軍委兵運科負責人朱瑞同志主持舉辦的兵運訓練班。五月下旬,袁漢澄與特派員王超等人一塊回到宜黃,向劉振亞傳達了中央關于在二十六路軍中積極開展兵運工作,争取該軍到革命方面來的訓示。此時恰逢二十六路軍高樹勳師剛剛在中村吃了敗仗,加上南方正是煩人的梅雨季節,官兵士氣低落。根據這種情況,他們決定立即開展活動,抓住沖突,利用關系,進行政治瓦解,把反蔣與傾向革命盡力争取到共産黨方面來,成熟一個發展一個。

劉振亞與李青雲同在七十三旅旅部參謀任職,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接觸中,他對青雲的才幹與為人是十分敬佩的,他詳細了解了青雲的曆史與思想狀況,知道青雲迫切要求進步。他向青雲講了共産黨的性質、任務、奮鬥目标,共産主義與三民主義的差別等知識,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他問:“你願意加入共産黨嗎?”對于這個問題,青雲既感到突然,又感到自然。他從劉振亞和他的幾次談話中已經有了某種預感,渴望已久的心願就要實作,茫茫黑夜的摸索即将結束,在黨的正确上司下為救過救民出力的光明前程就在眼前,還有什麼猶豫呢?他的心激動得好像要跳出來,肯定地答道:“共産黨是真正革命的黨,是為窮苦人民謀利益的黨,我願意加入共産黨,成為黨的一名忠誠戰士。”“做共産黨員是要冒殺頭危險的!”劉振亞嚴肅地說。“劉參謀”,青雲握住劉振亞的雙手,充滿激情地說:“為了救國救民,我李青雲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為了找黨,我已經奔跑了好多地方,找了好久。現在終于找到了,沒說的,此後青雲這百餘斤就交給黨了。”

青雲終于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産黨員,實作了他的夙願。他決心把自己的一切直至寶貴的生命,全都貢獻給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考慮到當時環境的複雜艱苦,任何情況包括流血犧牲随時都可能發生,是以這年夏天他給家裡去了一封信(信寄給舅父,由舅父轉達),郵了平時積攢的一百五十塊錢。信中透露這可能是最後一封信了,他托舅父把這筆錢代管好,如果父親因抽大煙将地霍完,這錢就作為母親的養老費;如果還有地,這錢就作為兒子的撫養費,他殷切希望父親改掉近幾年染上的抽大煙的惡習,好好種地過日子,他還對母親、妻子、兒子表達了無限深情……

06

甯暴中堅

青雲入黨之後,積極為黨工作,在劉振亞的訓示下,也開始了發展黨員的工作。那次青雲和王際坦相識,雖然沒有得到黨的線索,但互相有了了解,成為經常來往的好朋友,此後青雲多次和王際坦接觸,講社會黑暗,百姓的痛苦,常常有意識地轉到共産黨的話題上,使王際坦在不知不覺中對共産黨有深刻的認識,這時,他便對找不到那些黨員同學而感到十分的遺憾。青雲抓住火候,說:“我是共産黨員,你願意加入嗎?”王際坦自然是求之不得。

王際坦入黨,這是二十六路軍地下黨恢複活動後發展的第一個士兵黨員,為在士兵中發展黨的組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以黨組織非重視,讓青雲着重抓好這一工作。青雲與王際擔多次聯系,規劃了今後黨的工作方向,訓示王際坦盡快在學兵連開展秘密建黨工作,積極發展黨員,但初期要個體活動,單線上司……他強調學兵連工作的重要性,他還談到自己也打算活動一個能接近學兵連的職務。

一九三一年七月,蔣介石開始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三次“圍剿”,指令二十六路軍進駐甯都,在這裡青雲又介紹老戰友郭如嶽入了黨。

當時的甯都,縣城周圍一二十裡地以外即是紅軍蘇區,二十六路軍僅靠一個團維持一條通住廣昌、宜黃的狹窄交通線,而且常受到共産黨遊擊隊的襲擾、截擊,很不安甯。二十六路軍官兵本來對南方的環境就不适應。如今又孤軍深入,兵饷不足,水土不服,疾病流行,每天都有死人的事情發生。進駐甯都不到三個月時間,城周圍就增加了二三千個新墳頭。因而官兵厭戰思鄉,人心浮動。九月中旬,第三次“圍剿”又被紅軍徹底粉碎。二十六路軍雖然沒有受到打擊,但蔣介石令其他各路軍都向後撤,唯獨要二十六路軍繼續留在甯都,此時,東北又發生了“九·一八”事變,二十六路軍紛紛要求:回北方,打日寇。蔣介石卻大加訓斥,還令其嫡系朱紹良部在甯都北邊的廣昌一帶堵住二十六路軍的後路。這就更加激起了二十六路軍廣大官兵的不滿和憤慨。黨組織研究和分析了這種形勢,決定抓住時機開展有組織有計劃地政治鼓動,因勢利導,把官兵引導到正确的方向,促進革命條件的早日成熱。于是,黨員們分頭活動,利用各種機會,開展宣傳瓦解工作。如有的以閑談的方式啟發士兵的覺悟;有的利用連隊集合點名時的開場白借機發揮,宣傳抗戰。青雲、劉振亞則在給七十三旅學兵連上課時,詳細講述日寇在東北制造的“萬寶山慘案”,抨擊蔣介石拱手把東北的大好河山送給敵人的賣國罪行,激發士兵的愛國熱情。

七十三旅學兵連原是軍閥孫殿英在天津招收的學兵,被孫連仲部十三師師長董振堂在河南修武縣扣下,組成該師軍官訓練隊,後改為學兵連的。其學兵多是失學、失業的青年學生、小知識分子,易于接受革命思想。地下黨為了抓住這支力量,完全贊成青雲關于“活動一個能接近學兵連的職務”的打算。第一步向董振堂旅長建議,恢複了對學兵連的教學業務,青雲、劉振亞等兼任了教官,接着又進一步活動青雲到學兵連任職。原學兵連的連長名叫孫錫,常常打罵學兵、克扣軍饷,是一個民憤極大的家夥,但過去學兵敢怒不敢言,地下黨就暗中鼓動學兵展開鬥争,向旅部派來的教官反映孫的所作所為,揚言再這樣下去就要開小差。董振堂一向把學兵連視為“嫡系”,聽了衆人的反映,自然十分重視。便撤了孫的連長職務。青雲自到七十三旅以來,董振堂頗為賞識。認為他有才能,可信賴,經慎重考慮,任命青雲擔任了學兵連連長。

青雲來到學兵連,立即廢除了打罵制度,提倡官兵平等,鼓勵士兵敢于講話,敢于發表意見。教育大家關心時事,愛國家夫妻民,他還組織了由副班長和士兵中的積極分子參加的“學術研究會”(該連正班長多系行伍出身的老兵油子,副班長則都是青年知識分子),一方面學習測繪、畫圖等業務知識,一方面研究時局,研究政治理論,借以宣傳革命,培養骨幹。學兵如撥雲見日,久旱得雨。從此,學兵連開始出現一派新的氣象。

與此同時,王際坦根據青雲的訓示,積極而又慎重地在學兵連發展黨員。從七月到十一月份,先後發展了趙鴻志、楊藝林、譚時清(現名譚志剛)、劉靜生、霍萬仲及一個姓陳、一個姓李的同志共七名黨員。加上青雲和王際坦,學兵連就有了九名黨員,是二十六路軍地下黨員最多最集中的機關,成為黨在該路軍的中堅力量。

根據組織發展情況,二十六路軍秘密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劉振亞任書記,袁漢澄任組織委員,王銘五任宣傳委員;特支下面分設官長支部和士兵支部,劉振亞兼官長支部書記,青雲任士兵支部書記。

黨的地下工作正在積極穩妥地向前發展,起義條件日趨成熟的時候,十二月初突然發生了意外緊急情況:王超奉調回上海,路經南昌的時候,誤将二十六路軍地下黨的檔案交給了敵人。蔣介石的南昌行營發來了十萬火急電報:“令二十六路軍指揮部嚴緝劉振亞、袁漢澄、王銘五三名共匪分子,星夜送行營懲處。”

特支火速研究了這種意外情況,決定以“聯合紅軍抗擊日寇”作為政治鼓動口号,立即着手,準備起義。根據分工,劉振亞、王銘五和李青雲負責下級軍官及士兵的黨員組織工作,已成為共産黨員的總參謀長趙博生,負責應付南昌行營的壓力和争取上層軍官的工作,袁漢澄則去蘇區向紅軍總司令部取得聯系,彙報情況。

七十三旅旅長董振堂,在趙博生、劉振亞以及青雲的争取下,已完全站在了起義的一邊,他為了慎重,與青雲商量,也準備派人去蘇區聯系。青雲争得地下黨同意後,董便把郭如嶽叫到旅部,向他交待了任務,讓他起草了給紅軍總司令部的信,修改後王際坦抄好,叫郭如嶽縫在襯衣内,化好裝,翌日拂曉動身上蘇區。因當時董振堂還不是黨員,有些事情不便說明,青雲等郭如嶽走出旅部後,才低聲告訴他:“到蘇區的聯絡暗号是‘朱瑞叫來的’”,連說幾遍叫他記住,并對他說,此次袁漢澄也要去蘇區聯絡,囑咐他要親自把信交給朱總司令。

郭如嶽走後,青雲以外出測繪為名,把王際坦帶到甯都南郊,王彙報了黨員在下面活動的情況,青雲決定自翌日晨開始準備,以僞裝野外演習,準備在萬不得已時把隊伍拉走。他拿着一張預先畫好的路線圖。指着圖上二十六将軍警戒線,說:“野外演習時,越過警戒線向東插,經賴坊奔固村,第一集合點賴坊,第二集合點固村。”

到蘇區聯系的袁漢澄、郭如嶽,先後到達端金的葉坪,向毛澤東、朱德、葉劍英等上司同志彙報了二十六路軍準備暴動的情況。取得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關于用最大的努力争取全部暴動,萬一不能全部暴動,則實行局部起義,時間定為十二月十三日”等具體訓示。他們傳回甯都後,地下黨堅決貫徹執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訓示,立即進行起義的具體部署。

青雲帶領全連,到長嶺腦、老溪坎一帶,天天以進行野外演習為名,熟悉到蘇區的道路和山川地形,回營後又積極備戰,兵不離營,槍不離手,束裝待命,空氣十分緊張。士兵們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情,但都感到暴風雨就要來了。

這天晚上,趙博生來到學兵連連部。青雲喜出望外,忙讓王際坦到外面放哨,昔日的戰友,如今又成為同志,兩人每每見面,心中有多少話要說啊!但此時他們無暇談及其它,而将話題集中在了準備起義這件大事上。趙博生說:“如今情況複雜,變化難測,咱們做最壞的打算。假如大部隊起義不成,最終也要将學兵連拉走,有把握嗎?”青雲望着博生那期待與信任的目光,深深感到了自己肩負的責任是多麼重大,莊嚴地點了點頭。爾後,又将王際坦叫進屋,向博生作了介紹。

送走趙博生,青雲問王際坦:“我們有沒有把握把學兵連拉到紅軍那裡去?”随即他們認真制定了計劃:責成每個共産黨員至少要團結和帶動學兵三個人,要在連上進行鼓動,說二十六路軍的兵早晚要喂江西的狗,罵國民黨官僚腐敗,罵蔣介石是賣國賊,紅軍不打人、不罵人,官兵平等,作戰勇敢等等。根據商定的計劃,王際坦趕緊找同志“咬耳朵”。大家都認為隻要能團結三十人,帶動一個連有把握,于是立即開展了活動。一天,趙鴻志設法試探,在廚房裡借故發作;最後大發牢騷:“老子當紅軍去!”十幾個戰士圍着行軍鍋正喝水,聽到之後紛紛相應:“你前邊走,我後邊跟。”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正在這個時候,傳來一個消息:從南昌給二十六路軍運來的棉軍衣和薪饷已經到達廣昌,不日即可運到甯都。如果仍按原定時間起義,這批物資就無法得到。于是,特支派袁漢澄,七十四旅派盧壽椿,再次去蘇區彙報請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研究了這一情況,同意起義時間推遲一天,并決定起義成功後部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下轄十三、十四、十五軍。

特支馬上在七十三旅旅部小樓上召開了包括李青雲、趙博生、董振堂參加的行動會議,就起義事宜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青雲和董振堂出于對起義成敗的關心,表示了對七十四旅的疑慮。經趙博生、袁漢澄介紹情況,大家一緻同意盡最大努力争取實作全部暴動的方案。

根據部署,十三日晨,李青雲指令全連官兵立即全副武裝,随時準備緊急集合,當下全連裝束停當,集合在營房靜待了一天,晚上又下令不準解包袱毯子,抱着槍睡覺。十四日白天又是照樣待命,不見動靜。黨員們已經沉不住氣,都來找王際坦,王就來找青雲連長。青雲兩天操勞過度,顯得很憔悴,不是獨坐在連部門口,就是在院子裡踱來踱去,見王際坦着急,他不是隻說一句“沉住氣”,就是光搖頭,不答腔。可以想見在這暴風雨即将來臨的時刻,青雲的心裡也是七上八下,十分不安的。

由十三日等到十四日,這一天一晚的時間好難熬呵!好不容易到了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四日的黃昏,這是甯都暴動的時刻。青雲從旅部開會回來,立即找到王際坦,興奮地說:“問題鬧大了!”意思是二十六路軍都要參加暴動。緊接着,青雲又召集各班的積極分子談話,激動地宣布:咱們就要解放了!頓時滿屋子沸騰起來,大家壓抑不住内心的喜悅,一個個熱淚盈眶,輕輕地喊出:“解放啦”“當紅軍去!”青雲接着又說:“今晚要特别加強警戒,從十字街口到東門和北大街,都要派出雙崗,加強簡易工事,注意來往行人,答不上密碼者,不論是誰,一律扣押關進連部空屋内。”

這晚學兵連擔負着十分重要的任務,一是扼守城内大街,二是占領總指揮部電台。

根據青雲連長的緊急指令,一部分戰士跑步來到各警戒地點,警惕地守衛着各個崗哨。王際坦和蔣躍德在十字路口放遊動哨,他倆手持明晃晃的刺刀、步槍,或前或後,監視着四周的一草一木。那些從這裡路過的反動軍官、官吏和豪紳地主,答不上密碼,就被抓了走來,關了滿滿一屋子。這些家夥平時威風慣了,這時候氣極敗壞地喊叫:“是自己人,為什麼要關我們?快找你們當官的來!”士兵們回答:“誰和你們是自己人?你們是壓榨人民的吸血鬼,是敵人!”

與此同時,青雲指令四班和七班由郭如嶽指揮,攻占了總指揮部電台,沒放一槍一彈分别占領了總部第一電台和第二電台。黑漆的夜晚,天上下着蒙蒙細雨,平靜的夜幕下面卻遮蓋着多麼不平靜的場面。

在城東原天主堂傳教士住處的二十六路軍總指揮部裡,小樓上燈火通明,香味四溢,趙博生按預計計劃正以參謀長的身份“宴請”團以上軍官,晚上十點鐘左右“叭”一聲槍啊,趙博生當即宣布暴動開始,贊成者舉手表态,少數幾個想逃跑的當場被捉。

清脆的槍聲從總指揮部傳遍甯都的夜空。聽到這振奮人心的起義信号聲,蔣躍德趕緊跑到連部報告,青雲高興地說:“好,好!你們更要加緊警戒。”

各起義部隊按預先指定的目标一起行動,十五日清晨六點,戰鬥全部結束。大股大股的起義部隊陸續地來到城外東南角的高塔下集合,然後整隊走向蘇區,出城走的路,正是青雲帶領學兵連演習的路線。過去他們出來,何曾見過老百姓的一個影子?可如今剛走到長嶺腦,就見路兩旁站滿了男女老幼,他們有的舉着彩色小旗,有的捧着熱乎乎的米粥,個個面帶笑容,這種場面對于白軍士兵是非常陌生的。青雲見此情景,十分感慨地告訴大家:“這是蘇區的老百姓在歡迎我們哪!”大家聽了,不由得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成安英烈故事|李青雲:壯志未酬的紅軍悍将

圖|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顧問孫毅題詞

07

愛兵楷模

偉大的甯都暴動,标志着舊軍隊生活的結束,做為光榮的工農紅軍的一員,走上了一條嶄新的道路。興奮之餘,青雲也考慮着今後的努力方向。

就在這時,三班發生了一件事:學兵蔣躍德因夜間執行任務勞累過度身體欠佳,白日又背着兩支槍行軍五六十裡,走着走着,突然頭暈眼花,一頭栽倒在地上。他剛想坐下歇歇再走,不料班長谷占彪上來就給了他一腳。蔣躍德非常生氣,說:“暴動了你還打人?”谷占彪見蔣敢于當面頂撞他,竟說:“就打你!”說着又是拳打腳踢,蔣躍德忍氣又走了二十餘裡,到達宿營地後,就去找青雲連長報告,青雲聽了此事,氣的臉都白了。這個谷占彪以前不時打罵士兵,青雲多次批評教育,可至今不改。青雲一向痛恨這種軍閥習氣,特别是在這大喜日子裡,他怎能允許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于是馬上把谷占彪叫來厲聲訓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你怎麼還打人?我們已加入了紅軍,紅軍不許打罵士兵,你不知道嗎?你這樣屢教不改,真是無法無天。”為了使這些有軍閥舊習的人幡然醒悟,青雲采取了一個嚴厲的措施,罰谷占彪在三班門口認錯賠禮。這一下士兵們揚眉吐氣,心中好不暢快。

這件事使青雲深刻認識到,雖然起義了,但舊的思想舊的習慣并不是很快就消滅了的,把部隊改造成真正的紅軍,還必須下一番功夫。

正是為了這個目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令起義部隊集中在九堡、龍崗、秋溪一帶整軍。

七十三旅編為十三軍,駐在龍崗。一天晚上,由青雲主持,召開了原中共二十六路軍士兵支部大會。這是士兵支部第一次也是最後的一次支部大會。劉振亞、趙博生、董振堂和剛到任的十三軍政治委員邝朱權等都參加了會議。青雲同志首先向大會報告了甯都起義的經過。總結了士兵支部的工作,對即将奔赴新崗位的黨員們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會議接着讨論并一緻通過了董振堂同志的入黨申請,報請上級黨組織審批,最後,士兵支部完成了曆史使命,宣布解散。學兵連黨員們留下配置設定工作,其餘則全部開往瑞金,入紅軍學校學習。

青雲被配置設定到第十五軍四十三師一二九團任團長。十五軍是以原二十六路軍二十五師七十四旅為基礎組建的。該旅較之其他旅,武器最好,實力雄厚,官兵也多一些傲氣,加之起義前黨的力量比較薄弱,是以起義後的改造工作相對來說也比較重。如何帶好本團,使之為一支過硬的隊伍,這是青雲時時思考的問題。

生活簡樸,不擺架子,關心他人,愛護士兵,這是青雲一貫的作風,還是在西北軍十四軍特種兵旅教導團的時候,一次工兵助教郭如嶽患病,青雲不但每天給他煎藥、端飯,還與趙博生一起頓頓吃小米窩頭,省下細糧讓郭如嶽吃,體貼愛護親如兄長。那時候,青雲認為這是一個正直的軍人應有的品質。入黨之後,他進一步從階級感情上看待這個問題。在學兵連,他和士兵穿一樣的服裝,束小皮帶,着布鞋。衣服髒了從沒有讓别人洗過,都是自己動手。他說話和氣,面帶笑容,不吸煙,不酗酒,高興時就哼兩句京腔,早起跑步,傍晚散步,有時爬山,辦公餘暇,總是看書學習。

青雲擔任了紅軍的指揮員,更是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模範地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帶頭如饑似渴地學習政治、軍事,還積極協助上級派來的政工幹部搞好全團的整編與思想政治工作,他經常深入連隊,檢查幹部、戰士的作風、紀律,鼓勵他們向紅軍兄弟部隊學習,盡快使自己在思想上、作風上迅速轉變成為真正的紅軍戰士。

青雲愛護紅軍戰士,關心他們的疾苦,對于戰士的困難,隻要他知道的,都盡量幫助解決,他擔任師長時,一次聽到有人在痛苦地呻吟,走過去一問,原來是戰士王金堂挖戰壕時腿部受細菌感染,肌肉發黑,疼痛難忍。醫生為挽救其生命,要給他鋸腿,但他死活不同意。青雲了解他的心情,一個戰士沒有了腿,還怎麼行軍,怎麼打仗,怎麼消滅敵人?青雲将這件事記在心上,關切地向醫生詢問治療辦法,得知師衛生隊存有一支治療感染的特效藥——德國“六○六”針劑,那時由于敵人的封鎖,蘇區醫藥奇缺。這支針劑本來是留給師首長以防急用的。青雲說服了醫生,将針劑送給了王金堂,使他的傷腿得以保留下來,并很快痊愈。這位戰士對此終生念念不忘。

08

英勇善戰

一九三二年二月下旬,紅五軍團接受了第一個戰鬥任務:開赴贛州外圍,援助攻城的紅三軍團,打贛州,(這是“左”傾機會主義者鼓吹“以占領幾個中心城市為主,實作革命在一省或數省首先勝利”的錯誤方針指導下的盲目行動)。該城三面環水,地形險要,城池堅固,城内守敵兵力雄厚。紅三軍團幾經炸城未克,反而發生了師長郭炳生率衆火線叛變投敵的事件,緻使三軍團遭到城内守敵與城外援敵的腹背夾擊。危急時刻,經過兩個月的整編與政治教育,面貌一新、鬥志高昂的紅五軍團進入陣地,他們手揮銀光閃閃的大刀片與敵拼搏,殺的敵人屍橫遍野,頂住了前來救援的敵王牌十一師,掩護紅三軍團安全地撤了下來。

随後,紅五軍團又與紅一軍團組成東路軍,由毛澤東同志率領,東征福建。四月十日,占領龍岩,殲滅福建軍閥張貞部之教導團大部、獨立團全部。十九日乘勝追擊,與敵張貞的四十九師及敵陳國輝部,戰于天寶、十二嶺榕子峰及寶林一帶。敵張貞師大部被消滅,小部潰散,俘副旅長一名,兵士數千名,軍用品無數。二十日占領贛州,繳獲飛機二架,兵工廠一家。

在這些戰鬥中,青雲經常主動出擊,擔當最艱巨的任務。關鍵的時刻,他身先士卒,将上衣一摔,光着膀子,揮着大刀,親自帶領戰士們沖鋒陷陣,出奇制勝,屢建戰功。是以漳州戰役之後,他被提拔為四十三師師長。

紅軍東征,蔣介石非常恐慌,便調十九路軍至福建,對付紅軍,同時又令廣東軍閥陳濟棠進攻中央蘇區之南部地區。

陳濟棠自恃強大,糾集了二十個團的兵力,在餘漢謀的指揮下,氣勢洶洶,直向我根據地撲來。六月初一,紅五軍團奉命向西行動。于中下旬與紅三軍團彙合。在我軍夾擊下,粵軍紛紛逃竄。企圖退回廣東。七月一日,紅軍與敵李振球、葉肇的兩個師激戰于新城、池江一帶。二日,又乘勝追擊潰軍,占領大小梅關。将南雄守敵一個團全部繳械。粵軍狗急跳牆,急紅了眼,于是敵張枚新師四個團、李漢魂三個團、陳章兩個團,張達一個團、香翰屏、餘漢謀之各教導團、獨立團,共十三團之衆,集于南雄之水口圩南岸,企圖憑險頑抗。

水口圩是廣東南雄縣的一個小村莊,坐茲在山坡之上,山沿着水,水環着山。粵軍依仗兵精糧足地形熟,以少數兵力占據山頭做據點,構築工事以逸待勞,青雲仔細觀察了敵人的陣勢,研究破敵辦法,成竹在胸。于是報告總指揮部:“我出擊了!”避開敵人火力強大的正面陣地,尋其薄弱之處,來了個鑽心戰術,出其不意地一直向敵後衛打去。刀光閃閃,殺聲震天,敵人陣角頓時大亂。

水口一戰,我英雄的紅一、三、五軍團與敵激戰三日三夜,雖未全部消滅敵人,但擊潰了号稱頑強之粵敵十幾個團的兵力,保衛了蘇區南部邊疆,受到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的賀電嘉獎。青雲也受到軍團指揮部的表揚,被提為紅十五軍軍長。

七月下旬,青雲率紅十五軍北上,與紅十三、十四軍及第一、五軍團并肩戰鬥,于八月間連克樂安、宜黃、南豐等縣城。

十二月中旬,值甯都兵暴成立紅五軍團一車紀念日,青雲做為甯暴的上司者之一,與博生、董振堂一起,受到了中華蘇維埃臨時央政府的表彰和獎勵。

一九三三年初,蔣介石發動了第四次“圍剿”。這期間,青雲率部于一月上旬在長員廟鉗住一路敵軍,有力地配合了紅軍主力在黃獅渡擊潰敵九十、二十七、十四師;二至三月,在黃坡、東坡與紅一、三、五軍團其餘各部一道,用集中優勢兵力,大兵伏擊的戰法,先後全殲敵五十二、五十九、十一師,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在這次戰鬥中,紅十五軍的大刀片又發揮了其所向披靡的威力。

紅五軍團劈大刀是劈出了名的,但“左”傾路線的上司者卻嫌其“不正規”,在水口戰役之後,竟指令這些大刀片回爐。結果打出的刺刀軟的不能用,青雲對這種愚蠢的做法很生氣,就想辦法讓十五軍的一、二、三團每個連留下了六十把大刀,在東坡戰鬥中,當敵十一師在草鞋崗垂死掙紮,戰鬥不能迅速結束時,青雲組織一支四五百人的大刀隊,威風凜凜殺向敵陣,頓時把敵人劈得魂飛魄散,鬼哭狼嚎,乖乖舉手投降,師長肖乾也被擊斃。

一九三三年十月,蔣介石又調集一百萬兵力,二百架飛機,并以五十萬重兵,對我中央蘇區開始第五次“圍剿”,敵以堡壘主義的新戰略,層層構築碉堡,步步為營向根據地内部壓來,面對強敵,“左”傾冒險者實行“六路分兵”、“全線抵禦”的錯誤對策,要禦敵于國門之外。結果仗越打越被動,根據地越打越小。此次戰役中,青雲率十五軍擔負着在蘇區北線抗擊敵人進攻的艱巨任務。當時的環境十分艱苦,一個惡仗接着一個惡仗,青雲的身體被拖垮了,一九三四年的夏季,他患了瘧疾,常常發作。但是他集中精力考慮的是如何消滅敵人,保衛蘇區,毫不顧惜自己,結果病情越來越重,竟至高燒、昏迷,戰士們急忙用擔架擡着他送後方醫院,但走至永豐縣的滕田附近,這位年輕的紅軍将領,竟帶着他未酬的壯志,阖然與世長辭,長卧于青山之中,時年三十一歲。

成安英烈故事|李青雲:壯志未酬的紅軍悍将

圖|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

青雲同志短促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探索真理的一生。他是黨的一名忠誠戰士,紅軍的一位優秀指揮員。他的戰友,原十五軍政委朱良才同志回憶說:“李青雲同志思想先進,作風民主,指揮打仗時英勇、沉着、機警,是我共事中最好的一個。”他的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給他人以很深的感染力。他的一位部下和戰友,由于受青雲的影響,現已是中央部長級職務,卻仍然保持着自己動手洗衣服的習慣。青雲将他的青春,他的生命,毫無保留地獻給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他的事迹激勵着千百萬後來者為人類最壯麗的事業——共産主義而奮鬥不息。

青雲同志永垂不朽!

素材來源:邯鄲市檔案館、成安縣檔案館、成安縣黨史辦

來源:邯鄲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