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作者:小馬聊趣事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前言

2007年的一個普通日子裡,申女士滿懷期待地走進銀行,準備将八年來辛苦積累的90萬存款轉移給兒子。誰曾想,在那遙遠的1999年,為了防止揮霍無度的丈夫揮霍她辛苦賺來的錢财,她就開始使用假名"劉藍"在銀行存款,悄悄為自己和家人儲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資金。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困境,申女士的情緒一下子失控了,她懊惱而憤怒地向銀行從業人員大聲咆哮:"那麼這九十萬的資金該如何處理呢?"從業人員冷淡地回絕道:"根據規定,我們無能為力為您辦理轉賬手續。

申女士悲痛欲絕地哭泣起來,淚水沿着手中的醫院檢查報告緩緩滑落。她回想起八年前的那個自己--一個為了事業和家庭拼搏奮鬥的北京普通女性。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盡管家境并不寬裕,但作為地道地道的北京人,在父母的殷切期盼下,她還是憑借自身的努力考入了一家銀行工作。

可惜的是,她嫁給了一個無憂無慮、揮霍無度的丈夫。面對事業與家庭的雙重重任,申女士對丈夫無度消費的惡習忍無可忍。

她深知,如果任由丈夫這樣肆意揮霍下去,他們一家人遲早會陷入經濟困境。為了不讓多年的付出化為烏有,為了給家人創造安穩的未來,申女士暗暗下定決心,要為自己和家人存下能應對突發情況的資金。

生活的覆水難收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可是如果直接以本名存款,那麼大筆資金一旦被揮霍無度的丈夫發現,申女士辛苦攢下的錢恐怕又會像流水般很快消失。

她深知,這筆存款必須對丈夫保密,否則她絕難達成為家人儲備應急資金的目的。

于是在思慮再三後,申女士決定使用一個假名來辦理存款業務。她找來一位熟人,請他幫忙僞造了一張名為"劉藍"的身份證,上面的照片就是她本人的模樣。

就這樣,從1999年開始,每當收到工資,申女士總會默默将一部分存入名為"劉藍"的銀行賬戶。由于當時銀行體系尚未同公安部門身份資訊系統聯網,從業人員隻能簡單核驗申女士遞交的身份證件,而沒有發現其假造的事實。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漸漸地,假名"劉藍"賬戶裡的存款數目越攢越多。申女士暗自慶幸,虛構這個身份是一個正确的決定,否則難以在丈夫的揮霍無度面前維系家庭的正常生活開支。

就這樣,八年時光一晃而過。申女士仿佛行走在雲端,過着幸福安穩的生活。誰也想不到,這份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秘密,竟會在某一天突然曝光,讓她這麼多年的心血就此付諸東流。

對于申女士來說,這筆存款不僅是為家人未雨綢缪的應急資金,也是對自己多年打拼的一種期許和保障。失去了它,就等于她這八年的付出都前功盡棄。

法網恐慌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回到2007年,申女士察覺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出現了一些變化,不得不去醫院做詳細檢查。檢查結果令她倍感壓力,她開始為兒子的未來生活操心。

為了能讓兒子從此無憂無慮地生活,她決定将"劉藍"名下90萬存款轉移至兒子名下。

滿懷期待的申女士來到銀行,向從業人員求助辦理轉賬手續。當她在轉賬申請表上老習慣地寫下"劉藍"這個熟悉的名字時,一切似乎和過去八年一樣順利。

然而就在這時,出乎她的意料,銀行從業人員在核查"劉藍"的身份資訊時,竟然發現這是一張僞造的身份證,根本查不到任何有效資訊。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申女士當場驚呆了,她意識到自己八年來用假名在銀行存款的秘密終于被識破。主管不由分說,态度堅決地告知她,由于持有的是虛假證件,銀行無法為她辦理轉賬或取款手續。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申女士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憤怒而焦慮地大聲質問從業人員到:"那麼這九十萬的資金該如何處理呢?"從業人員的回答依舊是冷冰冰的拒絕。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申女士屢次前往銀行求助,試圖解開這個僵局,但銀行的态度卻堅決不移。每每被拒之門外,她徹夜難眠,沉甸甸的壓力如同巨石般壓在心頭,讓她懷疑人生。

漸漸地,申女士意識到,要想重新拿回這筆屬于自己的辛苦錢,單憑口頭是行不通的,她必須尋求法律途徑來捍衛自身權益。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于是,她找到了新的希望和出路。

法院維權

時間推移到2008年下半年,眼見儲蓄即将付諸東流,申女士終于鼓足勇氣,尋找專業律師尋求幫助。在律師的建議下,她毅然将工商銀行南禮士路支行告上法庭,決定通過法律途徑讨回公道。

雙方在法庭上的攻守交鋒可謂是你來我往、旗鼓相當。申女士的代理律師當庭陳詞,認為申女士無任何騙取銀行資金的主觀惡意,更不存在觸碰法律紅線的情況,銀行理應履行給付義務,将90萬元存款支付給她。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另一方面,銀行方面則堅持要求申女士拿出确鑿證據,證明"劉藍"确實就是她本人,否則無法将款項轉移出賬戶。

雙方就證據問題激烈交鋒,場面一度劍拔弩張、險象環生。

"根據現行法律,我行作為金融機構有義務防範金融風險,維護資金安全。原告無法提供有效身份證明,我行自然不能将資金付給虛假身份。

"銀行律師理直氣壯地說。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法官不得不維持現場秩序,待雙方陳詞完畢後,法庭最終決定将此案中止,并委托專業機構對申女士送出的簽名和書證進行筆迹鑒定,以稽核她是否就是"劉藍"的背後主體。

漫長的等待終于迎來了結果,專業筆迹鑒定報告無疑地指出,申女士送出的所有簽名以及銀行業務憑證均出自同一人之手,從側面佐證了"劉藍"的虛構身份背後指向的就是申女士本人。

該結論為申女士的訴求增加了有力證據支撐,法庭亦由此确認,90萬存款的所有權确實屬于申女士。

就這樣,經過幾個月的耐心等候,九月的第十五天,西城區人民法院依據确鑿證據做出裁定,确認存款90萬元的最終所有權歸申女士所有。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盡管法院嚴厲批評了她曾使用虛假身份證的不當行為,但最終還是令申女士如釋重負,将屬于自己的90萬元存款悉數取出。

法律溫情

對于申女士來說,法院的這個判決結果無疑是一個正義的結果。是法院用實際行動教育了她,讓她深刻認識到了使用假身份證的違法之處,同時也展現了法律的溫情一面。

盡管法院嚴厲批評了申女士曾使用虛假身份證的不當行為,但并未完全不予同情和諒解。相反,通過認真審理、全面查證,法院展現出人文關懷,最終判決申女士雖有過錯,但存款歸根結底是她自己辛苦掙來的,應當歸還給她所有。

女子用假名存銀行90萬,多年後取款遭到拒絕,法院:銀行敗訴

面對法院的判決結果,申女士内心百感交集。她在接受法院批評教育的同時,也由衷地感謝着法官和律師們的公正裁判。

能夠重新拿回這筆存款,等于是給了她重生的機會,她發自内心地感謝法律的公平公正。

這份判決書也将永遠承載着申女士的珍貴經曆和感悟,提醒她用正當合法的方式努力賺錢,規規矩矩地過好生活。

申女士将永遠銘記住這段慘痛而寶貴的教訓,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謹守紀律、遵紀守法,再也不會濫用身份證這種違法手段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