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朝: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

作者:四月故事會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曆史标記。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隻限于北方。氐族前秦苻堅采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隻有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個成功統一南北的外族政權。

如何看待元朝的“外族”統治?

對比于北魏孝文帝時期,蒙古族的漢化程度很低,朝廷上不少高官連漢語漢字也不懂,他們基本上是以遊牧民族的文化思維,來管理一個成熟的農耕文治社會。

元朝: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

在元朝統治下,蒙古官員權貴采用種種手段搜刮民财,如強侵百姓田地,把茶葉與農具列入專賣,以紙币換取民間銀錢,巧立名目向百姓征費,設立種種科差。為了收稅的便利,元朝采取類似競投的方式,由某某向中央保證繳交稅款,然後在指定地區代行收稅,衍生的問題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元朝設立十個行省,劃分不按山川形便。以今日廣東為例, 分屬受嶺南阻隔的湖廣及江西。

這點反映了元朝沒有認真檢視地方制度。權力下放,在原有的地方機關上簡單加上一層,設定十個行中書省,成為最進階别的地方行政機關,像是把中央運作複制到地方上:設立丞相為長官,平章政事為副長官,擁有所轄地區的行玫、财政、軍事及司法等權力。行省之下,維持路、州、縣,長官稱為達魯花赤。地方長官均由蒙古族或色目人擔任。

元朝: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

從意義上,行省權力廣泛而強大,地方高度自治,但運作上卻有很大問題。在原有制度再加一層,成為四層行政架構,導緻行政效率散漫;對行省長官猜疑,令行省丞相時置時廢,打擊制度的穩定性;為了友善監察地方,行省的分界不按山川形便,反而刻意将不同天然環境及族群文化劃歸一起,令地方難以發展。

元朝的“外族”的統治思維還展現在皇室内鬥上。元朝國祚九十八年,世祖忽必烈擔任統一皇朝的君主達二十二年,其後至元順帝登基的近四十年,更換了九位君主,反映皇室内鬥嚴重。

為了争權,皇室不但暗鬥,甚至兵戎相見,大大打擊中央的實力及政權的穩定性。元順帝是另一位在位時間較長的君主,起用脫脫進行若幹改革,大有中興之勢,可惜功虧一篑,皇室再次陷入權鬥之中。

元朝: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

其實宮廷鬥争是皇朝曆史的常态,但如此不絕及公然的鬥争,正反映了元朝未能建立一套承繼制度,儒家文化也沒有發揮遏制野心的作用。

元朝國祚近百年,不算長壽,但也不能說是速亡。元朝官僚腐敗也不等于整個國家亂作一團,經濟發展及文化交流都有一定成就。元朝不足百年而亡,或從統治政策分析,或從經濟環境讨論。但其中一個不能忽略的背景,是元朝以遊牧民族思維管治農耕文治社會。

筆者的意思不是說,擁有外族特色是原罪,而是如何平衡本族文化與漢族文化是一種政治智慧。高度漢化有失去自己民族特質的危機,這正是對北魏孝文帝漢化運動的負面批評。但拒絕漢化容易形成長期的社會對峙,統治措施往往未能針對時局而發揮正面效益,這或許是元朝的寫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