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你換過手機号嗎?

舊号碼停用就不管了?

近日,話題

#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

登上熱搜第一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該話題來源于安徽省銅陵市警察局民警“徐督督”日前在社交媒體賬号釋出的科普視訊。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部落客在視訊中表示,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随手登出的手機号很可能造成财産損失。當手機号不用或者不想用了,去營業廳登出,過一陣營運商會重新将手機号投入市場銷售。下一個用你手機号的人,可以用手機驗證碼登入你的支付寶、微信等各類軟體,後果不堪設想。

不妨多做一步将相關綁定此手機号的軟體統統解綁,以及銀行卡預留的手機号也一定要修改,這樣就能做到萬無一失。

三大營運商回應

中國聯通

客服人員表示,使用者的手機号登出超過90天就無法再找回,登出後的号碼确實會被重新投放進“号碼池”,但被投放時間無法确定。此外,手機号被新使用者激活後,新使用者無法查詢到該号碼過往号主的繳費詳情等相關使用記錄。

中國移動

客服人員表示,登出的手機号存在被重新投入市場的可能。如果不明原因收到自己目前未使用的App、銀行發來的短信,請提高警惕,及時聯系相關企業、銀行等查詢個人資訊情況。

中國電信

客服人員表示,所有的号碼根據國家規定,都是循環利用的,但使用者的手機号登出後,會有90天的當機期限。此期限過後,才可能被重新投放入市場。但後續是否會被投放、有沒有投放,暫無法确定。

此外,該電信客服人員表示,如果想查詢本人名下有多少個号碼,可以在營運商App裡搜尋“一證通查”進行查詢,也可以由本人攜帶身份證到營業廳查詢,到營業廳還能查詢到具體的手機号碼。如果号碼在使用過程中收到未注冊過的App、網站等發來的短信,可以通過相應App、網站等客服咨詢。

如何查詢?

那麼,如何查詢你名下手機号關聯了多少網際網路賬号?

是否被别人冒用注冊了網際網路賬号?

如發現被冒用注冊了賬号該怎麼辦?

用這個方法即可

“一鍵查詢”、快速解綁

快快收藏備用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使用者可以通過工業和資訊化部政務微信号“工信微報”和“工信部反詐專班”、“中國信通院”微信公衆号,以及支付寶“一證通查”小程式等方式進入查詢入口。

以“工信微報”查詢方式為例:

第一步:在微信平台搜尋“工信微報”。

第二步:在“工信微報”下設“政務服務”欄目,選擇“一證通查”。

第三步:在進入查詢首頁面後,選擇“網際網路賬号”進入對應頁面。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第四步:在查詢頁面填寫手機号碼、身份證号碼後6位和驗證碼,即可進行查詢。查詢結果将在48小時内通過10699000統一的短信端口進行回複。

注:

① 使用者在使用查詢功能時,需確定本人的手機号碼、身份證号碼及驗證碼填寫正确。若查詢不成功,可先核對資訊是否有誤,并在24小時後重新查詢。

② 如在查詢過程中遇到其他問題,使用者首先可嘗試通過查詢頁面提供的使用指南解決。如果問題仍然不能解決,可撥打相應網際網路企業的客服電話。

③ 如果您本人名下的手機号碼已經登出,您将無法使用本服務進行查詢。如您需要查詢已登出手機号碼關聯的網際網路賬号,可撥打相關網際網路企業客服電話進行咨詢。

當使用者查詢到本人手機号碼關聯的

網際網路賬号數量

與個人掌握的情況不一緻時

可按照下面步驟解決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① 點選查詢頁面下方的“解綁與明細查詢”,了解各企業的明細查詢和解綁處理機制。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② 按照企業的指引檔案,在通過身份驗證後,進一步查詢本人手機号碼關聯的網際網路賬号明細資訊,并對異議賬号進行解綁或登出操作。

③ 如果使用者仍無法解決異議賬号,可以撥打企業的客服電話進行咨詢。

如果手機丢了

或者手機卡要登出

一定要記得變更這些資訊

↓↓↓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熱搜第一!登出手機号等于出賣自己?營運商回應!

一鍵轉發提醒身邊的小夥伴吧

-END-

編輯 | 姚濤升

校對 | 鄭芳、魏鼎、王建交

審校 | 董芳君

監制 | 周常

資訊來源 | 廣州日報、中國證券報、工信微報、@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