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康夜話 | 了解人性,習得行醫的智慧

作者:健康報
健康夜話 | 了解人性,習得行醫的智慧

小編暖心提醒,音樂相伴更有感覺~

趙斌

近日在一檔訪談節目上遇到來自神經内科的曲淼主任,他40多歲,從醫20多年。當主持人問他從醫以來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哪一個故事時,曲淼停頓了半刻,說:“那就從人性的思考開始吧。”

我之前也曾談到作為一名醫生不僅要具備臨床思維能力,同時還要有反思人性的能力。對第一種能力沒有人提出異議,因為它是醫生的看家本領。而對第二種能力,就像微小的火星還沒彙聚成火焰,雖然沒有直接的反對觀點,但支援者也不是很多。

單從技術角度去探讨問題,許多時候是無解的

人性這個詞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也非常複雜,它是人的本能和本性,與生俱來。人性既有積極的一面,如善良、友善、同理心等,也有消極的一面,如自私、嫉妒、欺騙等。是以人性在不同的社會環境、文化背景和個人經曆影響下,讓人的行為有不一樣的表現。曲淼舉了兩個例子:

一位40多歲腦幹梗死的患者,上了呼吸機以後生命體征和病情都趨于平穩,醫生對治療還有信心。但患者的夫妻卻執意要拔除氣管插管,盡管醫生苦口婆心地勸說,患者的夫妻還是在醫生全程錄像的情況下,把患者的氣管插管拔掉了,患者很快就離開了人世。

另一位患者70多歲,既往患有各種慢性病,此次又突發腦血管病,在醫生看來,患者被救治過來的可能性很小,加上患者沒有醫保,醫療費用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患者的兒子不惜東拼西借也要讓醫生用最好的藥物給母親治療。

一個月後,患者終因病情嚴重去世。讓醫生想不到的是,患者的兒子沒有因為母親的去世對醫生歇斯底裡,而是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結果。事後,醫生問患者的兒子,為什麼明明知道救治并不會讓母親轉危為安,還是不惜代價全力以赴?患者的兒子說:“隻要母親活着一天,我就還是有媽的孩子。”

類似的案例在臨床并不少見。可以這麼說,醫生這個關注人的病痛、常常在死亡邊緣糾結的職業,如單從技術角度去探讨問題,可以說許多時候是無解的,這也是衆多從業者在職業生涯中的困惑所在。

探究人的心理也是在了解人性的本質

醫生這個職業天天與人打交道,應該是一個最能對人性深思熟慮的職業。但現代醫學對于技術的推崇,讓醫生把時間、精力、心思都用在了病上,無暇在人性層面多加思考。曲淼能夠對人性這個話題有更多的敏感和關注,也許跟他的經曆有一些關系。

曲淼在學醫之初,也就是20多年前,就考取了心理咨詢師,有一次一位同學想讓他陪着去中關村買一台電腦,當年買電腦主要靠“組配”,需要買者提出明确的配置要求和預算。他問那位同學,是否在這兩方面做好了準備了。同學答,沒有考慮,什麼樣都可以。曲淼好心地提醒他做些計劃,免得買回來不稱心,等過兩天他考慮好了,自己再陪着去。可是兩天後,曲淼聽到了這位同學自殺的消息。

這件事對曲淼打擊很大,也許這位同學知道他有心理咨詢師背景,請他陪着買電腦也許隻是一個借口,真正的目的是想找一個幫助者。自此之後,曲淼給患者看病就留下了一個“後遺症”——慢。他要把患者的情況了解得更詳細,包括身體的,心理的。人的身體和心理永遠是交織在一起。有軀體疾病的人,他的心理都無一例外會被牽扯進去。反之,心理疾病也會表現出軀體症狀。是以嚴格意義上講,軀體疾病和心理疾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探究人的心理也是在了解人性的本質。

現代醫學提倡精準,讓每一種病有專屬的治療方案,整齊劃一的醫生團隊,高大上的診斷裝置,唯恐疾病被無關因素打擾。但人習慣于活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區,在這個舒适區裡,人是善良的,有情感的,可以互幫互助的;而如果舒适區被打破,人的性情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許多優秀的品質會被撕扯得支離破碎。打破這種平衡的罪魁禍首之一可能就是疾病。這不是疾病的問題,這是人性使然。

人性是相通的,人性的弱點每個人身上都有。不了解人性的醫生,或是對自己精心打磨的科學診治方案産生懷疑,或是認為患者就是一個“瘋子”。相反,一旦醫生眼裡不再僅僅是軀體疾病,而是身心完備的人,醫生看待醫學、對待職業的視角會有質的飛躍。

好醫生既是醫學家,也是哲學家

醫生解讀人性不能像對待一個純科學問題,特别是在面對患者和家屬的時候。如果醫生總把醫學的理性和科學作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行醫指南,就可能會對患者的種種行為、家屬的種種表現産生誤判。有些軀體疾病可治,還有許多軀體疾病不可治。醫生可以花大力氣用在治療軀體疾病上,但這一定不是醫生的唯一目的。醫生還要花智慧處理好患者和家屬的關系,盡力滿足他們的需求。智慧是知識的升華,醫生不僅要學知識,還要不斷地反思、感悟。

曲淼利用業餘時間修了一個哲學學位。很多人說,好醫生既是醫學家,也是哲學家。哲學一詞源自古希臘語,原意是愛智慧。哲學是思考世界、生命、人類存在的本質和意義的學問,哲學可以幫助我們解讀人性。不可能讓每一位醫生都成為哲學家,但醫生應該有一些哲學的思考,這會讓他們在與人的痛苦和生死打交道的行業中少走一些彎路,習得智慧。

《墨子·兼愛》中說:“夫夫妻者,人必進而愛之;利人者,人必進而利之……”醫學是一門醫治身心的學問。醫心,就要看到彼此的内心,将心比心。人性中總有善良的一面。醫生要看到患者和家屬善良的一面,用善良去擁抱善良,用愛去激發愛。人性是可以互相激勵,互相感化的,站在對方角度發自肺腑的真誠以待會産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醫學是人學,離不開人性。能夠看好病考驗醫生的理性能力,能否看好病人考驗醫生的感性水準。提高理性能力需要醫生培養臨床思維,在技術上精益求精;提高感性能力需要醫生不斷反思人性,增加人生閱曆。

健康夜話 | 了解人性,習得行醫的智慧

文: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 趙斌

編輯:張昊華 秦明睿

校對:李詩堯

稽核:管仲瑤 徐秉楠

健康夜話 | 了解人性,習得行醫的智慧
健康夜話 | 了解人性,習得行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