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作者:論史

乾隆二十三年十月,清定邊将軍烏雅·兆惠率領4000兵馬西進葉爾羌平滅大小和卓,但由于輕敵冒進,不幸中伏,被圍困于葉爾羌城外之河濱長達三月之久。乾隆皇帝聽說兆惠被圍,令駐疆清軍緊急救援,富德、舒赫德等人急忙率兵3800人前去破圍,與都統阿裡衮所領600人會合,于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大敗大和卓叛軍于呼爾璊,大小和卓退軍回至喀什噶爾和葉爾羌城,曆時三月的黑水營之圍解,盡管清軍兩路會師後總兵力高達7000多人,但由于屢次戰役,相當疲乏,随即啟程去阿克蘇休整。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伊西洱庫爾淖爾戰圖

‬天威震怒:乾隆誓滅兩叛首

這次被圍,從清廷視角看,大小和卓忘恩負義,清軍被圍黑水營,對于雄心勃勃乾隆來說無異于奇恥大辱,實在是有損于天朝的聲望,遂定調大舉征讨大小和卓,不接受任何投降請求,必平滅斬戮霍集占、布拉尼都而後已。

《清高宗實錄·卷五百四十八》:國家有何不足?有何不得已?而朕竟忍心于死事之臣(指被小和卓騙殺的阿敏道),而不為之複仇也!昔樊哙請以十萬衆橫行匈奴,季布以為可斬,此在漢時則然,而非所論于我大清,堂堂天朝,乃甘以唾面自幹,為自全之善策,何為者哉!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清高宗實錄》

在具體進剿方案上:一方面,乾隆指令改變以往輕敵冒進、急于求成的想法和進軍方針,要求前線将領謹慎從事,在軍事調動、糧饷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另外一方面,鑒于駐疆清軍兵力不足的事實,必須向前線增調兵馬以及戰争用的馬駝,在乾隆親自督促下,清廷共調“兵二萬、馬三萬、駝一萬”往阿克蘇方向,又用布匹向維吾爾人交換了大量糧食,為進一步進攻做準備工作。

‬和阗解圍

和阗地區東西兩千餘裡、南北一千餘裡,共有六座回城,分别是:哈喇哈什、額裡齊、克勒底雅、玉隴哈什、塔克、齊爾拉。和阗地區離小和卓的大學營葉爾羌很近,可以作為進攻葉爾羌的前進基地,對于清廷來說是必争之地,但此時和阗地區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話說乾隆二十三年九月,參贊大臣舒赫德派侍衛齊淩劄蔔、噶布舒和伯克鄂對帶領索倫、察哈爾、維吾爾兵數十名往和阗招撫。和阗六城聞訊,将霍集占所派監督四五十人驅逐,迎接清軍入城駐守。由于和阗與葉爾羌距離較近,又聞知兆惠駐紮于黑水營,遂派人聯絡,但由于兆惠陷入包圍,未能成行。與此同時,發現克勒底雅城外有人衆陸續前來,不知是何處兵馬,鄂對遂派人向舒赫德求援。十一月十二日,舒赫德接到鄂對的求援信,由于兵力緊缺,隻能派出騎兵50名,綠營兵500名前往支援,并讓藍翎侍衛哲勒順前往和阗守禦,由于清軍兵力太少,50名騎兵、500綠營兵隻能分守哈喇哈什與額裡齊兩城。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平定準噶爾方略》

而在清軍入城防守的同一時間,在葉爾羌城的霍集占派伯克鄂斯璊率600騎兵到達與清軍争奪和阗地區。見清軍兵力不足,鄂斯璊遂分隊至克勒底雅,利用内應“誘守城人飲醉”,裡應外合攻占克勒底雅,侍衛哲勒順被害。七天之内,齊爾拉、塔克、玉隴哈什三城相繼失守。隻有有清軍鎮守的哈喇哈什和額裡齊還在堅守。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四城失陷

随着叛軍後續部隊到達,兩城被包圍,和阗守禦已岌岌可危。兩城連續抵抗三月,防守開始松動。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初三,哈喇哈什城因為城外水源被切斷,人心浮動而失陷,侍衛齊淩劄蔔、噶布舒率兵隻得率兵突圍而出。至此,和阗六城隻有額裡齊沒有失陷。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哈喇哈什城缺水失陷

而定邊将軍兆惠聞知和阗被圍,以副都統瑚爾起率900名解圍。瑚爾起抵達阿克蘇後,與富德共挑選1200名綠營兵支援和阗地區,途中收攏了策淩劄蔔的殘兵。于三月初六日到達和阗地區額裡齊城外,叛軍見清軍勢大,放棄圍困額裡齊城撤退。初八日,又到達哈喇哈什城下,乘霧天向城外駐營的叛軍騎兵600,步兵100名發動進攻,叛軍猝不及防,大敗而走,被陣斬100餘人。主要頭目阿蔔都哈裡克(就是據守庫車,弄得雅爾哈善非常頭疼的那位)、霍集雅斯被射死,叛軍統帥鄂斯璊中箭逃跑。至此,叛軍發生大潰敗,從占領四城中逃回葉爾羌,和阗地區被收複。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解圍和阗

‬兵不血刃,兩城解圍

約在乾隆二十四年五月,大軍2萬、馬3萬匹、駱駝1萬隻陸續到達阿克蘇城,攻取大小和卓大學營葉爾羌城和喀什噶爾城的時機已經成熟。朝廷定議,定邊将軍兆惠一路由烏什率兵直取喀什噶爾城;定邊右副将軍富德一路由和阗直取葉爾羌城。

六月十一日,定邊将軍兆惠與參贊大臣明瑞率兵9000人率先出發。其又安排阿裡衮、巴祿領兵3300名與富德一部會合。在閏六月初三到達伊克斯哈喇(喀什市阿克喀什鄉),忽然有6名回人來投,兆惠對6名回人做了詳細詢問,得到了重要情報,大和卓布拉尼都在六月二十七日逃跑,而小和卓霍集占也在四月間将家口辎重移到城外,并聯絡巴達克山國,大小和卓跑路到境外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霍集占兄弟如此迅速的放棄抵抗确實出乎兆惠的預料。經過缜密判斷,兆惠覺得投降回人的話十分可信。不過為了謹慎起見,仍然率領3000名騎兵前去進喀什噶爾城安撫。閏六月十四日,兆惠軍抵喀什噶爾城,回衆“複獻牛羊果餌,歌舞慶幸”,喀什噶爾城撫定。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平定準噶爾方略》

而富德于六月十九日率領騎兵1200名,綠營步兵1200名從和阗向葉爾羌出發,和阗六城伯克亦出兵650人,由伯克霍集斯率領協助作戰。閏六月十一日,夜遇葉爾羌城出降回人,得知霍集占已經逃走。于是,富德派兵500人進城安撫回衆,自己則率大隊殿後。阿桂、達爾黨阿亦率趕馬騎兵700人趕到,富德的總兵力壯大到為3750人。十八日黎明,清軍大隊入城,“城中觀者塞道,争獻果餌,備述前受霍集占擾害”,葉爾羌城遂告收複。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富德收複葉爾羌

從史料上看,霍集占、布拉尼都統治回疆,可謂是倒行逆施,對底層百姓,為了應付戰争支出,“虐用其民,厚斂淫刑”。而他們又不信任本地土著,“惟以伊犁同歸之回及新投之厄魯特為親兵”。是以,人心盡失,統治根基不穩已經使大小和卓坐立難安。其在清軍的軍事壓力下節節失敗,局面急轉直下,隻能一跑了之。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聖武記》

‬三戰三捷,千裡剿窮寇

兩城被清軍收複,意味着大小和卓失去根據地變成窮寇,大勢已去。在收複喀什噶爾、葉爾羌兩城後,兆惠立刻詢問城中回人打探大小和卓消息,得知大小和卓相會逃往色勒古勒後,或向巴達克山附近的博洛爾,或北向安集延、浩罕等國,清軍必須在大小和卓過帕米爾山隘口之前堵截,才有擊斬或活捉大小和卓的可能。閏六月十五日,兆惠命參贊大臣明瑞、副都統愛隆阿、溫布率領2000騎兵,一人二馬,晝夜兼程,追擊霍集占兄弟。

明瑞統率2000騎兵日夜兼程向西南追趕,一路上翻山越嶺。閏六月二十五日,至布魯特部落的遊牧地哈拉庫勒(塔吉克斯坦東北喀拉湖),明瑞讓偵察兵登高瞭望,見北邊五六十裡處灰塵飛揚,為了加快行軍速度確定馬力,明瑞遂集中良馬,挑選精銳1300名飛速追趕。

而大小和卓自踏上逃往旅途後,本來想去巴達克山國,但是麾下衆伯克反對,隻得前往安集延,他們在二十三日發現清軍來追,遂丢下部分辎重,以家口先行,沿途沒有水草的地方以大麥喂馬向前趕路,但由于拖家帶口,其行軍速度是遠不及明瑞的。二十八日上午,清軍在霍斯庫魯克嶺追上大小和卓的逃亡隊伍。由于明瑞的玩命追擊,1300人的清軍中途不斷有掉隊人員,清軍到達預定戰鬥位置的隻有900人,而大小和卓也據嶺排列,率領6000人迎擊清軍。雙方兵力差距接近7比1。

明瑞本想誘敵出戰,但叛軍不為所動。于是,他就一不做二不休,率領900騎兵向優勢敵軍發起強攻,拼殺三個時辰,将敵軍擊敗。明瑞麾兵追擊,但經過長途跋涉加高烈度厮殺,馬力不及,叛軍遠去。沒想到過了不久,有可能大小和卓覺得敗給人數遠遠少于自己的清軍太丢人,又集結叛軍向明瑞部發動進攻,分成數隊襲來,想要合圍清軍。明瑞令騎兵直接沖殺敵陣,步兵(看來死的馬又不少)據兩側山坡埋伏,騎兵且戰且退,誘敵至出兵射程。等到敵騎追至,兩側山坡清軍火力全開射擊,明瑞也在火力的掩護下,發動騎兵沖鋒。傍晚,叛軍大敗,往巴達克山國逃亡。此役,被殺叛軍500多人,生擒男女30多人,繳獲駝馬100多匹,清軍陣亡也有100多人。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霍斯庫魯克嶺明瑞敗敵

戰後,明瑞報信富德、阿裡衮。兩人得知消息後,迅速領兵向明瑞靠攏。三隊官兵聚齊後,精選4000官兵繼續追擊。值得一提的是,富德還讓烏什伯克霍集斯随行,他在回人心目中地位較高,在後來整個戰役的獲勝,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增強火力,還以大神炮、威遠炮兩種300斤左右的輕型火炮随行(威遠炮為280斤到330斤,大神炮為350斤),準備那是相當的充分。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威遠炮規格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大神炮規格

七月初七,清軍在探知敵蹤後,一路疾馳,翻越戈壁,于初九日至海拔4600米烏孜别裡山口内名為阿而楚爾的河谷地帶追上大小和卓叛軍。大小和卓遂讓辎重先行,讓4000叛軍分别占據兩山山坡以及谷口迎擊清軍。

富德也立刻将軍隊分為中軍、左翼、右翼三路發動進攻,清軍鳥铳、大神炮的掩護下向叛軍強攻,“自辰至午”,戰約4小時,叛軍潰敗,富德三路大舉進攻,追射三十餘裡。不甘心失敗的大小和卓再次占據山頭與清軍對戰,清軍則仰攻接敵,由于叛軍拼死抵抗,一時間兩軍僵持不下。富德為了打開局面,遂讓騎兵襲取敵軍辎重,叛軍隻得放棄陣地退兵。不久後,叛軍第三層占據山頭與清軍對抗,富德命達爾黨阿等人正面接戰,明瑞側後包抄,叛軍懼怕被包圍,隻能繼續逃跑。

阿爾楚爾戰役,殲滅叛軍1000餘人,俘獲50多人,火炮5位,鳥槍與長槍1000多杆。阿爾楚爾戰役以清軍告終。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阿爾楚爾之戰

初十日,清軍又馬不停蹄的發動追擊,追行一百餘裡,至布隆庫勒(今塔吉克斯坦境内布倫庫爾湖)。通過偵察發現在布隆庫勒北邊的大湖伊西洱庫爾淖爾(亞什爾湖)有敵軍活動蹤迹,而湖北面山頭已為叛軍所據,“小和卓木以萬衆據北山及迤東諸峰,決死戰”。由于此湖往南就是巴達克山,富德與諸将決定火速追趕,與叛軍決戰。

十一日,富德先令阿裡衮率兵500人穿插至湖西,堵截叛軍逃竄之路,又命伊柱率兵800人繞至山頭北面堵截。自率1000餘名自湖東面向據守山麓到路口一帶的叛軍施放槍炮發動進攻,敵軍猝不及防,其辎重家屬或上山躲避,或擁擠于湖岸邊混亂不堪。富德整隊前進,連發大神、威遠等輕炮攻擊叛軍。大小和卓也在混亂中慌忙組織抵抗,憑借地利和人數優勢與清廷形成僵局,從上午巳時(9~11點)戰至下午未時(13~15點)。

眼見戰事焦灼,富德從健銳營、索倫營、厄魯特營等兵中挑選“鳥槍精利者四十餘人”繞道山北攻擊,“緣山北颠俯擊之”,阿裡衮率兵“亦以火器遙擊山北之賊”,對叛軍造成巨大的壓力。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伊西洱庫爾淖爾經過

與此同時,清軍也開始了攻心戰,回部伯克霍集斯、鄂對執纛高呼:“降者生,否則必死。”,叛軍的心理防線開始崩潰,“回衆聞聲趨至,乞降者萬餘”。小和卓霍集占“猶在山頭攔阻,殺死多人”,到仍然無濟于事,至此,叛軍敗局已定。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

天黑時分,清軍一邊截殺敵軍,一邊把守湖的各個制高點和口岸,并安排士兵往來巡查。十二日黎明,山北麓之敵2000人投降,清軍獲得決定性勝利。連續三次戰役,以“伊西庫爾淖爾之戰”成果最大,共計俘虜12000多人、軍器2000多件、馬駝牛羊1萬餘頭。美中不足的是,“兩和卓木攜其妻拏舊仆三四百人走巴達克山”,并未擒獲主犯。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乾隆帝在湖北樹立了一座《平定回部勒銘伊西洱庫爾淖爾碑》,所謂“淖爾之上,勒碑紀功,以示萬世雲”。後來随着沙俄蠶食帕米爾高原,石碑被毀。《西域圖志》載碑文如下。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西域圖志》

‬戰後動向

乾隆在接到前線奏報後,雖然三戰三捷的成果讓其很是滿意,但讓首惡大小和卓逃脫顯然讓其耿耿于懷。在聽聞大小和卓已逃至巴達克山後,清廷對巴達克山汗素勒坦沙脅以兵威,索要大小和卓甚急。

但素勒坦沙汗卻對大小和卓不肯斬盡殺絕,他對清廷聲稱小和卓霍集占已經擊斃,大和卓布拉尼都被擒獲,但“回部信奉經典,從無自擒族類,轉送與人之例,若竟呈現天朝,恐别部落必來滋事”。這分明是意圖包庇和卓兄弟,想要将此事敷衍了事。乾隆聞言勃然大怒,駁斥道:“即以回部舊俗,不自相戕為詞,則不應有生擒槍斃之舉。況慮他日諸部滋事,較此是天朝大兵之壓境,其利害尤為明白易曉。”

決勝帕米爾高原——乾隆二十四年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平滅大小和卓

《清高宗實錄》

既然素勒坦沙汗頭鐵,乾隆吩咐富德等人“将來二賊如仍未獻出,則來年進兵,斷不可已,必以獲賊為竣事”。素勒坦沙汗在壓力之下,不得已将小和卓霍集占首級獻出,但布拉尼都卻無下文,據素勒坦沙聲稱被珲都斯部落砍殺後,屍體被人盜走,其屍首無從調查。而乾隆帝鑒于主犯霍集占确認身死獻首,布拉尼都屍首确實也下落不明,遂更置不問,大小和卓之亂算是暫時畫上了一個句号。

乾隆二十四年七月,曆時一年多的平叛戰争結束,徹底打碎了大小和卓割據自立的險惡用心,幅員遼闊的回疆總算重歸安定。但由于未能除惡務盡,也給之後的張格爾之亂、玉素素之亂埋下了隐患。

引用文獻:《清高宗實錄》、《平定準噶爾方略》、《聖武記》、《清會典事例》、《西甯府新志》、《蒙古回部王公表傳》、《西域圖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