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作者:秦嶺墨海牛飲

三國鐘繇草書、行草、楷書碑帖作品彙總以及釋文和臨習心得

鴻墨軒3dec >《草書》

2020.12.03

關注

聞是文化2018-01-14 09:07:50

鐘繇草書《得長風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鐘繇 (傳)得長風帖

鐘繇行草《手劄》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鐘繇楷書《墓田丙舍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鐘繇楷書《還示表》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鐘繇楷書《還示表》,宋拓,傳為王羲之臨鐘繇書

锺繇小楷《薦季直表》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薦季直表》(日本宇野雪村氏藏宋拓本)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翻 墨 本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墨 迹 本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神人鐘繇草書,行書,楷書碑帖彙總,釋文及臨習心得

打開APP檢視高清大圖

鐘繇書于魏黃初二年(221),楷書,書時鐘繇已七十高齡。此表内容為推薦舊臣關内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迹本于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時為一英兵所劫。後輾轉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竊去埋入地下,挖出時已腐爛。幸有一照片留存。明代刻入《真賞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諸篇之首。

此帖有人認為系唐人根據原本所摹,也有人認為系僞托,但屬“僞好物”。由于它具有鐘書的基本特征和很高的藝術價值,故得到書界的重視和高度評價。如陸行直說:“繇《薦季直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态。”王世貞認為,在此帖顯世之後,“天下之學鐘者,不再知有《淳化閣》”(指《淳化閣》所載鐘繇諸刻帖)。此帖筆畫、結字都極其自然,章法錯落。梁武帝等所說“雲鶴遊天”,“群鴻戲海”以及“行間茂密”等于此帖表現最為鮮明。鐘繇所創造的“鐘體”,同王羲之的“王體”是大陸書法史上兩個曆久不衰的藝術典型,影響極其深遠。

鐘繇(151-230),字元常,三國魏大臣、書法家。穎川長社(屬今河南長葛)人。東漢末舉孝廉,累遷廷尉正、黃門侍郎。曹操執政,任侍中、司隸校尉。曹丕代漢,任廷尉,封崇高鄉侯。明帝即位,遷太傅,人稱“鐘太傅”。工書法,宗曹熹、蔡邕、劉德升,博取衆長,自成一家,尤精于隸、楷。書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後人評其隸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書法家胡昭并稱“胡肥鐘瘦”。與晉王羲之并稱“鐘王”。 與張芝、王羲之齊名,并稱“鐘張”、“鐘王”。同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臨終時授子會曰:“吾精思學,學其用筆,每見萬類,皆畫像之,其專摯如此”。真迹不傳,宋以來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于後人臨摹。唐張懷瑾《書斷》稱他:“真書絕妙,乃過于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泰漢以來,一人而已。”《書法正傳》雲:“鐘繇書法,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锺繇《薦季直表》墨迹照片的發現   

傳世的中國書法墨迹,多至不可勝數,其中有一件,光輝奪目,極為人注意,這就是锺繇的《薦季直表》。

一九八四年第六期《故宮文物》(台灣故宮博物院出版)上,亦有張光賓先生的《李倜與陸柬之書文賦》一文,張先生在開文一開始就感概地∶

“當南宋末即元朝初年(十三世紀晚期)先後出現幾件傳為曹魏即唐人的法書墨迹,對當時好古博雅的人士曾引發不同層面的啟示。其中一件對元明以後書法影響最大者,莫過于《魏锺繇書薦季直表》。

這件直傳到清宮廷,又曾刻入《三希堂法帖》,至今下落不明。另一件為《唐褚遂良書倪寬贊》,至今還是故宮博物院的法書珍藏。兩件墨迹,十四世紀以後,一直流傳在民間,又多次為彙帖所摹刻,流傳頗廣,特别是《薦季直表》。”

張先生是故宮博物院書畫處的專家,著作甚豐,其《中華書法史》一書,是博大精深的論着,但該書所附锺繇《薦季直表》,用的是刻本,猜想博識如張先生者,亦無緣見《薦季直表》一面。

其實,抱此恨者何止張先生一人!早在張先生前,香港書譜社故社長李秉仁(将芬)先生亦曾浩然長歎,其辭見《書譜》一九七六年總第十期《锺繇薦季直表真迹得失》一文中∶

“春節期内,偶與李啟嚴先生及饒宗頤教授見面,談起裴景福論其收藏的《薦季直表》真迹一事,都為此一劇迹的亡失而惋惜。

回來後,試檢日本平凡社的《書道全集》,因素知日本書法界收羅锺繇的材料很是齊備,在《書道》第三卷果然有影印這表的真賞齋刻本,這已是難得一見的所謂'火前本’了。可見此表的真迹确于甲子年(一九二四年)景福先生的《書畫錄》寫成後,始告亡失的了。”

該期《書譜》,編有《锺繇書法集》,全是拓本,《薦季直表》即用真賞齋本,亦屬無可奈何的事。

王壯弘先生和锺繇《薦季直表》墨迹照片

約四十五年前,王壯弘先生購得一部《壯陶閣法帖》初拓本,乃裴氏舊物。他逐一檢閱,發現某冊中夾有照片一幀,初不經意,及仔細審閱,不覺大喜過望。

原來這張照片,所攝的竟是锺繇《薦季直表》墨迹!

這幅照片的拍得清晰,标準,品質非常好,字迹工準,曝光正确,為我們留下了《薦季直表》真迹的原貌。直至今天,世間所知《薦季直表》的照片唯此一幀。

王壯弘先生得此照片,非常高興,非常寶貝,很小心地儲存起來。十年文革中他的其他集藏盡數散失,奇怪的是這幅照片如有神護,一次次地逃過了劫難,完好無損地儲存了下來。

1984年12月,上海《書法》雜誌要找一件魏朝的名作印在書法愛好者的年曆附頁上,王壯弘先生時任《書法》雜志編輯,考慮再三,就選楷書第一的《薦季直表》,此照片才第一次公開于世。

照片一公開,在書法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現今所有的刻本,沒有一種可與照片相比的。

鐘繇與《薦季直表》

鐘繇書迹流傳至今号稱有五表、六帖、三碑。“五表”為:《宣示表》、《賀捷表》(亦稱《戎路表》)、《調元表》、《力命表》和《薦季直表》;“六帖”為《墓田丙舍》(簡稱《丙舍帖》)、《雪寒帖》、《昨疏還示帖》(簡稱《還示帖》)、《白騎帖》、《常患帖》、《長風帖》;“三碑”為《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這些均為刻本,而且真假與否不甚可靠。事實上,三碑均無明确署款,唯有宋人張稚圭在石刻題記中說《乙瑛碑》是“後漢鐘太尉書”。但是此碑立于東漢永興元年(公元153年),推算下來,鐘繇那時年方3歲,肯定絕無書寫此碑的可能。其它二碑亦皆系牽強附會之說,并無确鑿證據。而“六帖”之中,除《還示帖》、《丙舍帖》二者書體相近,其餘四帖均屬輾轉臨摹之作,面目全非,有人認為是王羲之父子臨本,亦未可知。《丙舍帖》、《還示帖》二帖用筆古雅簡靜,閑逸蕭散,字型疏朗,是楷書之上品。

相較之下,似乎“五表”顯得最有來曆,藝術水準亦高,然亦并非全是鐘繇手筆。像著名的小楷作品《宣示表》,真迹早已流失,傳下來的隻是唐時所傳王羲之臨本(見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不過此帖臨得極為高明,字勢體态逼真,由此件作品,足可窺見鐘繇當年的書藝風采。此帖字形稍扁,結字雅緻寬舒,隸書味頗重。南朝梁武帝曾評此帖“形巧勢密,勝于自運”。至于此帖原本的來龍去脈,王右軍曾孫王僧虔在其《書錄》中記叙得甚為清楚:“太傅(鐘繇)《宣示》墨迹,為丞相始興(王導)寶愛,散亂狼狽,猶以此表置衣帶。過江後,在右軍處,右軍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愛納棺中,遂不傳。所傳者乃右軍臨本。”王導系王羲之族伯父,此番史實乃王僧虔記錄家事,按理比較真實可靠。

《調元》、《力命》、《賀捷》三表,亦為後人臨摹本,用筆盡管不及《宣示》精緻内斂,但興味意趣頗佳,也是好帖。“五表”當中最為可信的尤數《薦季直表》。此表不但點畫樸茂,字法高古,字裡行間毫無晉代之後書作習氣,并且來源清楚,流傳有緒。《薦季直表》在唐宋時藏于宮内,先後經唐太宗李世民、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等帝王鑒賞,南宋時為權相賈似道所得。後流于一僧人之手。元代經過陸行直、袁泰等人之手,至明代初歸沈石田,複為華夏收藏,曾被刻入有名的《真賞齋帖》内。以後轉入内府,明末在王世貞家,後又入清内府,乾隆帝曾将此帖刻入《三希堂法帖》之中,并題有“無上神品”、“書法鼻祖”等贊譽之詞。後來此表幾經輾轉,曆經磨難,終于毀于一個無知小偷之手。所幸此表損毀之前的收藏者安徽人裴景福曾拍攝一照片印樣。此照片後經王壯弘被編入上海書店出版的《中國曆代法書墨迹大觀》一書中。

通過《薦季直表》影印本,可概觀墨迹原貌,此表高12.6厘米,長44厘米,共有小楷19行,計214字。系魏文帝曹丕黃初二年(公元221年),鐘繇呈奉于曹丕的奏表。上面蓋滿了曆代的收藏印,可見其經手之多。其中有著名的唐太宗“貞觀”印、宋徽宗“宣和”印、宋高宗“紹興”印、清高宗“乾隆真賞”印和宋代賈似道“悅生”葫蘆印以及米芾、薛紹彭、沈周、王世貞、高士奇等衆多著名書畫家的印章。《薦季直表》點畫靈逸,清俊灑脫,沉穩洗練。上承漢隸,下啟唐楷,“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态”,為“無上太古法書,天下第一妙迹”(元代陸行直語)。諸家評述真是對其推崇備至。鐘繇小楷與後來的王羲之小楷頗有不同,字形較扁,富有隸書意趣,看上去古雅、淳樸。布局大小相間,疏朗自然,雖參差不一但體格嚴謹,與晉代書家蕭散簡淡的藝術風格迥然有異。故後世多以“古雅”來評論他的作品。劉熙載《藝概.書概》謂“鐘繇茂密,然茂密正能走馬。”“其書之大巧若拙,後人莫及”。“繇書如聖德君子,容貌若愚。”從鐘繇的作品來看,這些評語還是比較切中實際的。鐘繇書法的特點正在于看似很敦厚樸拙,實則藏秀于中。此種蘊籍含蓄之書風恰恰就是張懷瓘每每稱頌的“古雅”、“幽深”,是天然之美的顯露,與二王書風有所區分,也從中反映出了書法到東晉在美學觀念上的一些變化。

臨《薦季直表》的體會

《薦季直表》是魏三國時期鐘繇的代表作品之一,楷書,寫于黃初二年,内容為推薦舊臣關内侯季直的表奏,全文210字,其字形微扁,點畫厚重,筆法清勁,醇古簡靜,章法錯落,富有一種自然質樸的意趣。此表結體法度雖不如晉唐森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

《薦季直表》刻本版本衆多,但以明代無錫華氏所刻《真賞齋帖》的版本為最好,其他刻本略遜。

臨《薦季直表》體會

1、掌握全帖風貌。該帖字數不是很多,是以在臨習前,需要做好讀帖和節臨這兩個環節。讀帖,即把整個帖大概的風貌了然于心,《薦季直表》處于楷書的雛形,筆畫仰俯變化多端,結體扁平而無定法,全帖字距緊密行距疏朗,得率意天真,以拙趣為美。節臨,就是臨帖中幾字或幾行來增強手感,通過節臨來體會用筆上的筆斷意連,在臨習中盡量寫出些隸書意味,方顯字的質樸和古拙,長期堅持讀帖和節臨,對帖的筆法和結體能達到漸入佳境。

2、抓住主筆不放。主筆一個字的主心骨,此帖中的“言”、“安”、“貴”、“奇”、“素”、“事”等字的長橫就格外引人注目,抓住這些字的主筆,也就掌握了此帖的一個基調,即橫長豎短。

3、粘住細節不松。此帖中的不少字值得玩味,如“略”字,左邊的“田”部,用橫折鈎代替了下面的一橫,中間的“十”字豎劃取斜式;“關”字的橫折豎鈎,“廉”字的左撇寫得厚重有力,與字的本意天然地溶為一體;“爵”、“授”字的三點筆斷意連,左顧右盼,寫得極為活潑可愛。在臨習時,要注意必須忠實于原帖,既要了解全帖的大特點,又要在細微之處做到一絲不苟。

4、上追漢隸求古。由于鐘繇生活在隸書普遍使用的三國時期,隸書成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主流。當他創新寫楷書時,也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其中運用一些隸書的筆法與結體,使其楷書質樸而顯古意。是以,我們在臨習此帖時,不妨去探尋一下漢隸中筆劃嚴謹豐腴、樸厚靈動一類的碑帖,比如《張遷碑》、《史晨碑》等,對臨習鐘繇楷書是大有裨益的。

鐘繇《薦季直表》臨寫體會

鐘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漢末舉孝廉,曆官侍中、尚書、仆射、廷尉、太尉等,魏明帝時進太傅,封安陵侯,故後人稱“鐘太傅”。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曆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楷書之祖。唐張懷瑾《書斷》稱他:“真書絕妙,乃過于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泰漢以來,一人而已。” 。楷書代表作有《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

《季直表》是鐘繇于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所書。内容為向已稱帝的曹丕推薦舊臣季直的表奏。季直在關中時曾為曹魏政權的建立立過大功。罷官以後“衣食不充”,鐘繇說他“力氣尚壯”,請求給他一官半職,使他繼續為國效力,也解決目前的困難。 筆者臨習此帖多年,一點體會,拉雜寫下,求教方家。

一.把握大基調。我們知道,東漢末年,隸書己經開始由多變的筆法向規範齊整漸變。鐘繇處在這樣的時代,不可避免的帶有時代的烙印。元袁裒《總論書家》所謂:“漢魏以降,書雖不同,大抵皆有分隸餘風,故其體質高古。”此帖隸意明顯,波磔尚存,體勢微扁,線條質樸,橫長豎短,結構自然古雅,保留着早期楷書的風貌,富有一種自然質樸的意味,樸實拙誠之氣溢于全篇。在這點上,跟唐楷刻意修飾是截然不同的。陸行直說:“繇《薦季直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态。”袁泰也說:'元常《薦季直表》其楷法去古未遠,純是隸體,非若後人妍媚,纖巧之态也。’是以我們臨寫時,用筆要沉着而不草率,字型必須往上靠,點畫結體盡量多帶些隸意味,切不可用唐法來寫晉楷。如果可能的話,也可以多看看漢隸,讀讀帖,體會漢隸的樸實意味。

二.結構分析。雖然此帖結體上并不作刻意的追求,往往一任自然,因字賦形,但其實我還是可以從中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來指導我們的臨習。

1.上松下緊,重心在下,這種結構不同于唐楷的挺拔,顯得率真,稚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