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50歲退休,全職在家照顧80歲父母,後悔不已,也把教訓說給您聽

作者:努力的向陽花

講述:周麗霞 / 整理:向陽花 / 圖:網絡

我是周麗霞,今年53歲,是從我們河北當地企業退休的,一個月終身俸2800。以前我是在機關食堂工作,退休後,就有很多選擇,去新開的幼稚園或者去酒店幫廚,一個月也可以有4000到5000.

但是,我義不容辭的選擇了,全職在家照顧父母,父親83歲,尚能自理,母親81歲得過腦溢血,有後遺症,平時出門要用拐棍和輪椅。

當時我要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老伴特别着急,他說:你家還有1個姐姐,1個弟弟,你們三個一人出個1500,咱們給老兩口找個住家保姆,不行嗎?為什麼你非要犧牲自己去全職照顧呢?怎麼姐姐和弟弟就沒人說放下所有,去照顧老爸老媽呢?

可是我偏不,我還覺得老伴挑撥我們姐弟之間的感情,非要去照顧。可是現在已經過去3年了,我已經後悔不已了,我作為過來人,奉勸大家,退休以後,是否要全職照顧老人,一定要量力而行。我之是以後悔,主要是因為這3點:

我50歲退休,全職在家照顧80歲父母,後悔不已,也把教訓說給您聽

01 獨生子女就罷了,如果是多子女家庭,大家的責任一定要合理去安排。

關于父母的養老,如果隻有咱們一個孩子,那就罷了,照顧父母就是咱們一個人的責任,義不容辭。

但是獨生子女家庭,也要學會借助外力,比如請個住家阿姨,或者鐘點工,這樣可以為自己減輕很多負擔。咱們可以每天回家看看父母,或者在家裡裝攝像頭,随時能看到家裡的情況。

但是,如果是多子女家庭,比如像我家,1個姐姐1個弟弟,那就要考慮到每個人的責任配置設定。

比如我吧,全職住在父母家照顧他們,姐姐和弟弟輕松多了,他們最一開始的時候跑的還比較勤,一個星期來個兩三次,可是從我住到這以後,慢慢的,他們一個星期來一次,逐漸的,兩個星期來一次,甚至有時候他們出去旅遊一個星期半個月,招呼都不打。

在他們心裡,逐漸沒了對父母的牽挂,甚至,他們還說過這樣的話,誰離咱爸媽近,誰可以花爸媽的養老金。這意思,好像是,我把父母的錢都花了一樣。

因為他們逐漸責任心變少,是以父母住院的時候,我們還會因為誰照顧的多,誰照顧的少,發生一些小沖突,總之,姐弟之間的感情變得很微妙。如果哪天,父母走了,估計我們的關系也會分崩離析,他們還會覺得我拿了父母不少好處,我真的是裡外都難。

我50歲退休,全職在家照顧80歲父母,後悔不已,也把教訓說給您聽

02 我們也要為自己的養老多考慮。

過了50,60歲,雖然還算不上很老,但是身體機能逐年下降,身體的小毛病多了起來,再加上,家裡還有要結婚或者要添小孩的,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經濟壓力也是很大的。

如果我每個月還堅持出去打工,這樣我一個月加上終身俸就能有個7000-8000的,除了給父母1500,自己家生活費有個1500,我還能攢下4000,一年就是5萬,照顧爸媽的這3年,我就可以有15萬的存款。

這15萬,如果父母身體很差了,需要花錢的時候,咱可以利利索索拿出來,也可以給爸媽很好的醫療條件。可是,全職在家,父母還可以自理半自理,咱也在家啥都不能幹,就等于掙不到這個錢,隻靠工資活着,每個月都是月光。

并不是我說照顧父母耽誤了掙錢,而是需要量力而行。如果父母在我這個年紀都不能自理,那我外面能掙再多的錢,也不會去的。養父母,本來就是子女的責任。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50歲退休,全職在家照顧80歲父母,後悔不已,也把教訓說給您聽

03 如果遇到難伺候的老人,心态真的容易崩,很難自愈。

像我父母雖然都能自理,可是他們脾氣也和以前不一樣了,總是挑我毛病,比如我做的每頓飯幾乎都不合他們的口味,要麼是閑了,要麼是淡了,要麼米飯太硬,要麼米湯太稀了,反正每頓飯都能挑出問題來。

而且,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像小孩子一樣跟你對抗一下,比如該洗頭了,偏要走的遠遠的,怎麼勸都不洗,非要拖到一個星期後才勉強讓擦擦。該吃藥了,不吃,非說吃了不管用。各種對抗,又不容易講通,心裡就很累。

我父母還能自理,如果遇到失能的老人,長期卧床好幾年的,或者癡呆的老人,那更是要時時刻刻讓我們操心。

并不是說自己全職照顧不對,我們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借助外力的情況下,最好借助下。比如我家請個鐘點工,或者白天的保姆阿姨,這樣我就可以省出很多時間,也可以出去做點什麼,換個心情,每天回到家照顧父母,心情也不一樣,父母的心情也會更明朗,不是更好嗎?

當然,有友友會說,咱們家條件不允許,而且就一個孩子,如果真的這種情況下,那作為子女,咱們要随時調整心态,這個情況隻有自自己渡自己,想開點,自己開導自己,努力去面對。

咱們不管什麼年齡,除了照顧父母,照顧家人,更得學會愛自己,因為人生太短暫,很多時候還容不得休息喘口氣,就走到了盡頭。

是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愛自己,讓自己溫暖開心,才能更好的溫暖家人,您說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