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一國文必修上冊荀子《勸學》360度檢測

作者:一德讀書
高一國文必修上冊荀子《勸學》360度檢測

每一道題,都是壹得老師親自甄選。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整,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節選自《荀子·勸學》)

材料二:

一日,論為學功夫。先生①曰:“教人為學,不可執一偏。初學時心猿意馬,拴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欲一邊,故且教之靜坐息思慮。久之,俟其心意稍定,隻懸空靜守,如槁木死灰亦無用,須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則無時而可間,如去盜賊,須有個掃除廓清之意。無事時将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來,定要拔去病根,永不複起,方始為快。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聽着,才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與他友善,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實用功,方能掃除廓清。雖曰‘何思何慮’,非初學時事。。到得天理純全,便是何思何慮矣。”

(節選自王陽明《傳習錄》》

【注】①先生:指王陽明。②端拱:指閑适自得。

1.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将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标号塗黑,每塗對一處給1分,塗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初學A必須思B省察C克治D即是E思F誠G隻思H一個天理。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焉,相當于“于此”,與《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中的“焉”意思相同。

B.黃泉,指地下的泉水,不同于現在所說的“人死後所往之地”。

C.間,指間斷,與《曹刿論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中的“間”意思不同。

D.廓清,意思與“克去”相近,指把私心雜念徹底清除,即“拔去病根”。

3.下列對材料有關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人們剛開始學習時往往心猿不定,意馬四馳,考慮的大多是人的私欲方面的事。

B.克制私欲時要像貓捉老鼠一樣一刻也不松懈,私心妄念一萌生,就要堅決消除。

C.掃盡心中雜念,在自我檢討和自我審視上用功,達到意念專誠,方能天理純全。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易懂。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骐骥一躍,不能十步;驽馬十駕,功在不舍。

(2)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拱時在。

5.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強調了什麼學習之道?

回憶荀子《勸學》,完成以下小題。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金就砺則利 砺:磨刀石

B.聲非加疾也 疾:清楚

C.假輿馬者 假:借助

D.驽馬十駕 駕:一天的行程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

B.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其皆出于此乎

D.輮以為輪 挾飛仙以遨遊

8.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蚓無爪牙之利

A.句讀之不知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月出于東山之上 D.淩萬頃之茫然

9.下列對原文了解與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圍繞“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本文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等

B.學習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高自己,還能改變自己,以期做到智慧明達、行為無錯

C.文章以大量的比喻論證,深入淺出,開篇即駁斥了人們恥于學習的觀點。

D.用蚯蚓和螃蟹進行對比,是為了說明學習的時候不能浮躁,要專心緻志。

10.把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

(2)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閱讀下面的課内文言,完成下面小題。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骐骥一躍,不能十步;驽馬十駕,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 磨砺

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檢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借助

D.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同“性”,天性

12.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B.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13.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項是( )

A.文中闡述的要重視學習以及學習必須逐漸積累、持之以恒等見解,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和借鑒價值。

B.本文把深奧的道理寓于生動形象的比喻中,深入淺出,且設喻靈活多樣,有正面設喻、反面設喻、反複設喻等。

C.文章在語言上長短句并用,對偶、排比兼行,勻稱而錯落有緻,整齊而富于變化,文氣流暢而不闆滞。

D.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全面深刻地論述了有關學習的問題。

二、文言小題

14.下列各句與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D.蟹六跪而二螯

15.下列句子中,句式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而恥學于師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不拘于時

C.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D.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16.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木直中繩 中:合乎 金就砺則利 就:靠近

B.雖有槁暴 暴:曬幹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疾:勁疾,這裡指聲音宏大

C.假輿馬者 假:借助 锲而不舍 锲:刻

D.君子生非異也 生:出生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絕:橫渡

17.課内文言文句子翻譯。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18.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的解釋,全都正确的一項是( )

A.木直中繩 中:合乎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參:參加

B.吾嘗跂而望矣 跂:踮起腳後跟

而聞者彰 彰:表彰

C.金就砺則利 就:接近、靠近

餘嘉其能行古道 嘉:贊許

D.君子生非異 生:出生

郯子之徒 徒:徒弟

19.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吾嘗跂而望矣 跂:踮起腳後跟

B.而聞者彰 彰:清楚

C.作《師說》以贻之 贻: 贻誤

D.或師焉, 或不焉 不: 同“否”

20.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規: 圓規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

C.學不可以已 已:停止

D.金就砺則利 砺: 鋒利

21.對下列字詞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也被用于形容極近的距離,數量極少等。

B.“君子”一詞,廣見于先秦典籍,多指“君王之子”,強調政治地位的崇高。後被賦予了道德高尚的含義,如荀子《勸學》中的“君子”即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C.“而”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連詞,可用以表示并列、承接、遞進、轉折、修飾等。“锲而舍之”的“而”和“順風而呼”的“而”是一樣的用法。

D.“金就砺則利”,“金”在古代指用金屬制成的刀斧,“就砺”是指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是接近、靠近之意,“砺”是指磨刀石。

22.下列句子與例句中的特殊句式一樣的一項是( )

例:是韓,公之仇也。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B.蚓無爪牙之利(《勸學》)

C.生乎吾前(《師說》) D.句讀之不知(《師說》)

2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①木直中繩(合乎) ②用心一也(因為)

B.①故木受繩則直(用墨線量過) ②雖有槁暴(曬幹)

C.①金就砺則利(接近,靠近) ②吾嘗跂而望矣(踮起腳後跟)

D.①而絕江河(橫渡) ②而神明自得(英明,聖明)

24.下列各句的句式與“而恥學于師”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不拘于時

C.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D.師者,是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5.下列加點詞語注釋正确的一組是( )

A.���使之然也(彎曲) 須臾(片刻) B.聲非加疾(快) 勸學(勉勵,鼓勵)

C.絕江河(渡) 故不積跬步(古代的半步) D.風雨興焉(起) 驽馬(駿馬)

26.“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後邊句中的“而”屬哪種用法,請把相應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後的括号裡。

A.連詞,表并列關系。B.連詞,表遞進關系。C.連詞,表轉折關系。

D.連詞,表因果關系。E.連詞,表順承關系。F.連詞,表修飾關系。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3)吾嘗終日而思矣( )

(4)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5)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

(6)蟹六跪而二螯( )

27.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28.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而絕江河:超過 B.锲而不舍:刻

C.金就砺則利:金屬制的刀斧 D.而聞者彰:清楚

29.下列有關原文内容的了解與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終日而思”之是以“不如須臾之所學”,是因為沒有很好的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B.我們在學習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把個人的獨立思考和向他人學習結合起來,這也是文章論述的中心。

C.“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幾個不同的比喻連用,使讀者加深對同一道理的了解。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的觀點,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啟發和鼓勵人們利用外物來增強人的能力。

30.下面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雖有槁暴,不複挺者 B.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C.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D.君子生非異也

3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古之學者必有師 B.蚓無爪牙之利

C.石蒼黑色,多平方 D.挾飛仙以遨遊

32.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參:檢查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金:金屬制的刀斧等

C.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疾:勁疾

D.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靈

高一國文必修上冊荀子《勸學》360度檢測

參考答案:

1.BDG 2.A 3.D 4.(1)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功效來源于走個不停。

(2)等到沒有任何私欲可以克制,自然有閑适自得的時候。 5.材料一強調學習必須日積月累、持之以恒、用心專一。材料二強調初學時應先靜坐安定思緒;心緒稍定後要檢討體察、克制私欲。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初學的時候必然有思慮,時時刻刻檢討體察,時時刻刻克己複禮,自己治理自己,就是思誠,心中所思都是天理。

“初學”作狀語,“必須思”和“省察克治”都是謂語,主語省略,應在“省察克治”前後都停頓,即BD處都應斷開;

“即是思誠”作謂語,構成判斷句,應在G處斷開。

故選BDG。

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A.錯誤。“焉”,兼詞,相當于“于此”,在這裡;疑問代詞,哪裡。句意:風雨從這裡興起。/況且把土石放在哪裡。

B.正确。句意: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

C.正确。間斷;參與。句意:就沒有時間可以間斷。/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D.正确。句意:必須有一個徹底清除的決心。/馬上糾正。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章内容并篩選資訊的能力。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錯誤,材料一運用了大量比喻,而材料二隻在說理關鍵處運用了比喻,沒有運用大量比喻。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驽”,劣馬;“駕”,一天的行程;“舍”停止。

(2)“私”,私欲;“克”,克制;“端拱”,閑适自得。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内容的能力。

(1)根據“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骐骥一躍,不能十步;驽馬十駕,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整,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概括:材料一強調學習必須日積月累、持之以恒、用心專一。

(2)根據“故且教之靜坐息思慮。久之,俟其心意稍定……須教他省察克治”概括:材料二強調初學時應先靜坐安定思緒,心緒稍定後要檢討體察、克制私欲。

6.B 7.B 8.D 9.C 10.(1)即使又曬幹了,也不會再變直,這是因為火的烘烤使它彎曲成這樣。

(2)是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達千裡;不彙集細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變鋒利了。

B.疾:疾勁。句意,洪亮:聲音并沒有更加疾勁。

C.句意:借助車馬的人。

D.句意: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

故選B。

7.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助詞,主謂之間/結構助詞,的。句意: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沒有蛇鳝的洞穴就無處容身。

B.均為連詞,表轉折。句意:從藍草中取得,但比藍草顔色深。/并非善于遊泳,卻能橫渡長江黃河。

C.介詞,對/句尾語氣詞,吧。句意: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檢討自己。/大概都出于這個原因吧?

D.介詞,把/連詞,表修飾。句意:用煣的工藝把它制成車輪。/同仙人一起遨遊。

故選B。

8.本題考查學生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定語後置句,應為:蚓無利爪牙。句意: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

A.賓語前置句,應為:不知句讀。句意:不明白句子的停頓。

B.被動句,“于”表被動。句意:這不是(當年)曹操被周瑜困住的(地方)嗎?

C.狀語後置句,應為:月于東山之上出。句意:月亮從東山上升起。

D.定語後置句,應為:淩茫然萬頃。句意:越過浩瀚無垠的茫茫江面。

故選D。

9.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章内容,鑒賞藝術手法的能力。

C.“開篇即駁斥了人們恥于學習的觀點”錯誤。本文開篇即點明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并沒有駁斥人們恥于學習的觀點。

故選C。

10.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雖”,即使;“有”,通“又”;“槁暴”,曬幹;“然”,這樣。

(2)“故”,是以;“跬步”,半步,這裡指“小步”;“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至”,到達。

參考譯文:

勸學

《荀子》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靛青從藍草中取得,但比藍草顔色深;冰由水凝凍而成,但比水冷。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來取直的墨線,如果用煣的工藝把它制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畫的圓。即使又曬幹了,也不會再變直,這是因為火的烘烤使它彎曲成這樣。是以木材經過墨線比量木匠加工就變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變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就能見識明達,行動不犯錯誤了。

我曾經整日思索,卻不如學習片刻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後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廣闊。登高招手,手臂并沒有更長,但遠處的人也能看見;順着風呼喊,聲音并沒有更加疾勁,但聽的人會聽得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卻能遠達千裡;借助船隻的人,并非善于遊泳,卻能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别,隻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堆土成山,風雨就在這裡興起;積累水流彙成深淵,蛟龍就在這裡生長;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非凡的智慧就會得到,聖人的心懷就具備了。是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達千裡;不彙集細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駿馬跳躍一次,還沒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功效來源于走個不停。拿刀刻東西,如果中途放棄,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飲泉水,是因為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實為“八”)條腿,還有兩隻鉗,然而沒有蛇鳝的洞穴就無處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緣故。

11.A 12.C 13.D

【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利:鋒利。句意:是以木材經過墨線比量木匠加工就變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

B.句意: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

C.句意:借助船隻的人,并非善于遊泳。

D.句意: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别,隻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故選A。

1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定語後置句,正常語序為:蚓無利爪牙,強筋骨。句意: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

A.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知句讀,不解惑。句意: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惑。

B.“也”表判斷。句意:這是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

C.定語後置句,正常語序為:有吹洞箫客。句意:有一個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聲調和節拍吹箫伴奏。

D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為:青,于藍取之,而于藍青。句意:靛青從藍草中取得,但比藍草顔色深。

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章内容,鑒賞藝術手法的能力。

D.“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錯誤,本文開篇即提出“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接着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方法等方面分别論述,采用的是“總分”的論證結構。

故選D。

參考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靛青從藍草中取得,但比藍草顔色深;冰由水凝凍而成,但比水冷。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來取直的墨線,如果用火烘烤使它彎曲把它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畫的圓。即使又曬幹了,也不會再變直,這是煣的工藝使它彎曲成這樣的。是以木材經過墨線比量木匠加工就變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就能見識明達,行動不犯錯誤了。

我曾經整日思索,卻不如學習片刻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後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廣闊。登高招手,手臂并沒有更長,但遠處的人也能看見;順着風呼喊,聲音并沒有更加疾勁,但聽的人會聽得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卻能遠達千裡;借助船隻的人,并非善于遊泳,卻能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别,隻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堆土成山,風雨就在這裡興起;積累水流彙成深淵,蛟龍就在這裡生長;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非凡的智慧就會得到,聖人的心懷就具備了。是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達千裡;不彙集細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駿馬跳躍一次,還沒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功效來源于走個不停。拿刀刻東西,如果中途放棄,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飲泉水,是因為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實為“八”)條腿,還有兩隻鉗,然而沒有蛇鳝的洞穴就無處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緣故。

14.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了解能力。

例句的“而”:連詞,表轉折,但是、可是、卻。句意:并不是擅長遊泳,卻能夠橫渡長江黃河。

A.“而”:連詞,表轉折,但是、可是、卻。翻譯:靛青是從藍草裡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顔色更深。

B.“而”:連詞,表遞進,并且。翻譯: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不斷地檢討自己。

C.“而”:連詞,表修飾。翻譯:站在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

D.“而”:連詞,表并列。翻譯: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個蟹鉗。

故選A。

15.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而恥學于師”,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是“而恥于師學”。句意: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辱。

A.定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是“蚓無利爪牙,強筋骨”。句意: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也沒有強健的筋骨。

B.被動句,“于”表被動。句意:不被時俗所局限。

C.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是“青,于藍取之,而于藍青”。句意:靛青,是從藍草當中提取的,顔色卻比藍草還要深。

D.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不知句讀,不解惑”。句意:不知句子停頓,不了解疑難問題。

故選C。

16.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确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的 。

D.“生”,同“性”,資質、秉性。句意:君子的天賦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

故選D。

17.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是定語後置句, 正确語序應為“蚓無利爪牙 ”“強筋骨 ”;“上 ”“下 ”,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 “黃泉 ”,古今異義,地下的泉水。

18.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參,檢查。句意: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檢討。

B.彰,清楚。句意: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

D.生,本性、禀賦;徒,類。句意: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郯子這類人。

故選C。

19.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确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C.“贻”:贈送。句意: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

故選C。

20.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D.“砺:鋒利”錯誤,“砺”,磨刀石。句意: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

故選D。

21.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确了解文言詞語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是一樣的用法”錯誤。表假設/表修飾。句意:(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順着風向呼喊。

D.正确。句意: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

故選C。

22.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這樣南韓就是您的仇敵。

A.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B.定語後置句,正常語序為:蚓無利爪牙。句意: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

C.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為:吾前生。句意:在我之前出生。

D.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知句讀。句意:不了解句子的停頓。

故選A。

23.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D.②神明:非凡的智慧。句意:自然會心智澄明,具備非凡的智慧。

故選D。

24.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而恥學于師”是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是“而恥于師學”。句意: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辱。

A.定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是“蚓無利爪牙,強筋骨”。句意: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也沒有強健的筋骨。

B.被動句,“于”表被動。句意:不被時俗所局限。

C.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是“青,于藍取之,而于藍青”。句意:靛青,是從藍草當中提取的,顔色卻比藍草還要深。

D.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決疑難問題的。

故選C。

25.C

【詳解】A.���:用火烤使彎曲。句意:是因為經過火烤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

B.疾:強。句意:聲音并沒有加強加大。

D.驽馬:劣馬。

故選C。

26. C

B

F

D

F

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言文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靛青是從藍草裡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顔色更深。“而”,連詞,表轉折關系。

故選C。

(2)句意: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經常把學到的東西拿來檢查自己的言行。“而”,連詞,表遞進關系。

故選B。

(3)句意:我曾經整天思索。“而”,連詞,表修飾關系。

故選F。

(4)句意: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而”,連詞,表因果關系。

故選D。

(5)句意:順着風喊,聲音并沒有加大。“而”,連詞,表修飾關系。

故選F。

(6)句意: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而”,連詞,表并列關系。

故選A。

27.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了解能力。

A.“博學”,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廣博地學習;句意: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檢討自己。

B.“上”“下”,名詞活用作狀語,向上,向下;句意:向上可以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泉水。

C.“水”,名詞活用作動詞,遊水;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遊泳。

D.沒有詞類活用。句意: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故選D。

28.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意義的能力。

A.“絕”,橫渡。句意: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

故選A。

29.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這也是文章論述的中心”錯。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

故選B。

30.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象的了解能力。

A.“有”,通“又”,再;“暴”,通“曝”,曬幹。句意: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幹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

B.沒有通假字。句意:(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獲大)。

C.“知”,通“智”,智慧。句意:那麼他就會智慧明理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

D.“生”,通“性”,本性,天性。句意: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

故選B。

31.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象的了解能力。

A.“學者”: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句意: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

B.“爪牙”: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現多比喻為壞人效力的人,他們的黨羽,幫兇。句意: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

C.“平方”:古義,平的方的;今義,數學上某數自乘的積。句意: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

D.“遨遊”古義和今義都是漫遊。句意:(我想)與仙人攜手漫遊各地。

故選D。

32.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D.“神明:神靈”錯誤,神明:精神。句意: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

故選D。

高一國文必修上冊荀子《勸學》360度檢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