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藥明康德2023年營收突破400億元,CXO行業有這些回暖迹象

作者:投資者網

3月18日晚,藥明康德釋出2023年度業績報稱,公司于期内實作營業收入403.41億元,同比增長2.51%;實作歸母淨利潤96.07億元,同比增長9%;實作扣非淨利潤97.48億元,同比增長16.81%。

這是藥明康德的年度營收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不過,在業績釋出後,由于營利增速不及以往巅峰時期的水準,導緻市場出現了一些對藥明康德的悲觀看法。但是,目前的産業已經脫離新冠紅利是共識,而藥明康德的年報實則展示的是該企業在後新冠疫情時代之下的強勁增長動力。

例如,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之後,藥明康德的收入實則同比增長超20%。并且,公司的核心業務化學業務闆塊在撇除新冠紅利後的增速已經到了30%之上,工藝研發和生産的增速則在50%之上。同時,在CDMO業務中,寡核苷酸和多肽等業務繼續增長,帶來增量。

而在行業方面,海外CXO産業已有複蘇趨勢。不過,行業普遍認為,國内CXO行業的複蘇會晚于海外。但不論如何,在全球生物醫藥融資環境朝着升溫局面發展,行業走出寒冬是遲早的事。

後疫情時代下業績增長穩定

不可否認的是,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在短期内将藥物的開發需求提升至曆史高位,進而讓CXO産業在過去經曆了一輪超高速的發展。藥明康德也是獲得特定曆史時期紅利的公司之一。不過,目前的CXO行業顯然邁入了新階段。

2023年,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之後,藥明康德的收入同比增長25.6%。同時,在營收延增長慣性的同時,第四季度為全年營收最高的季度,單季度實作了108億元的營收,這也顯示了産業環境的變化。

若是再細看藥明康德的各大業務闆塊,企業的經營亮點也不少。其中,藥明康德的核心業務化學業務闆塊在2023年實作收入人民币291.7億元,同比增長1.1%,單季度收入規模創曆史新高。而若是剔除特定商業化生産項目,化學業務闆塊收入同比強勁增長36.1%。

在企業的經營邏輯上,藥物發現(“R”,Research)業務相當于是為下遊持續引流的“流量入口”。 而在過去12個月内,藥明康德為客戶成功合成并傳遞超過42萬個新化合物,同比增長6%,這些都極有可能成為公司下遊業務部門創造增量的基石,為公司CRDMO業務(指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産業務)的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在工藝研發和生産(“D”和“M”,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業務闆塊方面,2023年内,其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币216.2億元,同比微降0.1%。在過去,這一業務闆塊是新冠商業化項目的主要受益業務部門。

不過,一旦剔除特定商業化生産項目,工藝研發和生産(D&M)業務收入同比強勁增長55.1%,營收規模依舊來到了近60億元,顯示了增長态勢良好。同時,工藝研發和生産這一闆塊的商業化分子數,分子總數創新高。

具體而言,2023年内,藥明康德累計新增1255個分子。截至2023年末,D&M分子管線總數達到3201個,包括61個商業化項目,66個臨床III期項目,326個臨床II期項目,2748個臨床前和臨床I期項目。其中,商業化和臨床III期項目合計新增20個。

另外,作為支撐CDMO業務(指合同研發與生産業務)韌性的動力來源,TIDES 業務(主要為寡核苷酸和多肽)繼續放量,并且也在第四季度創曆史新高。

2023年内,藥明康德的TIDES 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币34.1億元,同比強勁增長64.4%。截至 2023 年末,TIDES在手訂單同比顯著增長 226%。 同一時期,TIDES D&M服務客戶數量達到140個,同比提升36%,服務分子數量達到267個,同比提升41%。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内,藥明康德完成了常州和泰興基地産能擴建工程,新産能已于2024年1月投入使用,多肽固相合成反應釜體積增加至3.2萬升。這也有助于這一闆塊繼續增長。

另外,藥明康德的年報還顯示,2023年内,來自于全球前20大制藥企業收入持續保持高速增長達到人民币161.1億元,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後同比增長44%。同一時期,公司新增客戶超1200家,過去12個月服務的活躍客戶超6000家。截至2023年末,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公司在手訂單同比增長18%。

整體而言,在後新冠疫情時代,藥明康德的利潤增速名額高于營收增速名額,也顯示了公司良好的經營掌控力。歸根究底,作為行業龍頭,該公司的能力和規模優勢依舊存在。同時,不斷優化的商業模式疊加提效率、重營運的思路,也正在幫助企業及早越過疫情懸崖時期。

在産業價值方面,醫藥外包行業(CXO)的價值毋庸置疑。發展至今,全球醫藥産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分工與協作的體系,這一趨勢并不可逆。其中,CXO的主要承擔的任務包括三部分,即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分擔藥企風險,它們無一不是有利于藥物開發的。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Sullivan)資料,CRO服務介入的臨床I-III期試驗總計時間為244周,相比沒有采用CRO服務的傳統藥企用時368周來看,可以節省近34%的用時,引入CRO服務的優勢明顯。

同時,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4年全球CRO市場規模預計約為960億美元,其中細分臨床CRO市場占比最大,2022年占比約為64%,市場規模約為514億美元,2024年預計增長到622億美元。另外,中國CRO市場增速高于全球。

行業已有一些回暖迹象

在産業環境方面,截至目前,行業也有一些需求回暖迹象,包括多肽等新領域的擴産提速等。

據光大證券2024年1月研報,2023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海外生物科技企業融資金額環比持續正增長,海外臨床前CRO領域的訂單情況在改善。在諸多研報之中,融資改善和CXO行業回暖都被認為是關聯度較高的要素。而海外生物科技企業融資金額環比持續正增長的情況下,也被認為是全球範圍内CXO行業的積極信号。

另外,從業績指引角度而言,招銀國際表示,在其的統計中,海外CXO公司給予的2024業績指引整體維持謹慎,特别是收入端,主要反映為2024年上半年可能延續2023下半年較弱的市場需求情勢;但在利潤端,幾乎所有公司的指引都要好于2023年。

同時,海外CXO行業會在2024下半年需求複蘇漸成共識。有多家海外公司管理層首次明确表示,2024年下半年将看到行業需求和公司業績的複蘇。

其中,生命科學上遊公司以及臨床前CRO公司管理層給予的複蘇信号最強烈。雖然這樣的信号是基于行業内公司在2023年的低基數業績。但它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随着美國逐漸進入降息周期後,融資預期改善、早期研發需求複蘇是必然。

不過,不同公司的業務結構和經營優劣勢不同,是以其預判未必具有普遍意義。盡管如此,招銀國際認為,從融資改善到CXO業績反彈,将經曆一定的時間周期,2024年下半年,全球CXO行業或将迎來需求周期的向上拐點。

另外,招銀國際認為,按照2023年CXO産業的業績分化情況來看,臨床CXO的業績好于臨床前CXO,而臨床前CXO業績又好于生命科學上遊,即後期階段CXO的業績好于早期階段CXO。

在國内生物醫療領域,一些變化也在出現。從投融資的角度觀察,2023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内,國内生物醫藥領域投資整體依舊謹慎。但是,投資機構中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背景基金的數量明顯增加,即從2023年上半年的60多家增長到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70多家。

在政策面上,國内生物醫藥領域的政策正在向更有利于創新藥開發的方向調整。一方面,無論是影響創新藥遠期支付的醫保政策,還是影響上市成功率、“内卷”程度的審評審批政策都在日趨成熟,且更加鼓勵創新藥的發展,這有利于重新穩定國内創新藥的估值體系,引導投融資并激活産業。另一方面,國産的創新藥在現階段也找到了一條新路徑。也就是,從大量的授權引進(lisence-in)向積極出海(liscence-out)并争取全球化市場演變。

近期,ADC領域和PD-1領域的藥物動态均能展現這一趨勢。而随着國内創新藥出海思維和能力的不斷強化,國産創新藥的産業增值空間也在提升。這也意味着,國内創新藥領域的拐點正在形成,CXO行業可能在醞釀下一場春天。

在對國内産業發展走勢的判斷方面,招銀國際表示,對于中國CXO行業而言, 2023年中國醫療健康融資的恢複趨勢略弱于全球,但在2023年第四季度出現改善。目前,這是否意味着中國醫藥行業步入複蘇軌道存在不确定性。

前述券商預計,中國CXO公司的這一輪業績減速時間點相比海外同行會滞後約二至四個季度。是以,中國主要CXO公司最早進入業績加速通道是2024年下半年。

另外,中國CXO相對藥企的估值溢價在2017年以來的絕大部分時間内均高于海外。然而,此情況在2022年8月後出現反轉,并在此後進一步拉開差距。目前,海外CXO相對海外藥企的估值溢價現已明顯高于中國CXO相對中國藥企的估值溢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