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作者:餘世亮說三國

原創作者:餘世亮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自然人都有兩面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不過社會人,出于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善良的一面得到發揚,邪惡的一面得到抑制,越來越活出人的正常态。

吳國末代皇帝孫皓系列文章已寫了五篇:①孫皓迷信篇:大漢天子夢;②孫皓濫殺篇:殺,還是不殺這是一個問題;③孫皓酒色篇:酒亂性,色迷人;④孫皓戰争篇:兵連禍結;⑨孫皓家人篇:“原生”之“罪”。

上述五篇文章,主要是寫孫皓人性“惡”的一面,而被魯迅稱為特等暴君的孫皓,他是否也存在人性“善”的一面?這自然是大家關注的問題。

本文以“報恩”為主題,就想寫一寫孫皓“善”的一面,隻不過很多人就會說,孫皓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他哪會報恩?

一、孫皓的忘恩負義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孫皓作為廢太子孫和的兒子,不管從哪個角度說,他都不符合成為一國之君的條件,可是運氣來了,山擋不住,水也攔不住,孫皓還是坐上了皇帝寶位。而幫助孫皓坐上皇帝位的人主要有四人:推薦人:萬彧;決定人:濮陽興、張布和朱太後。

左典軍萬彧曾任烏程令,同烏程侯孫皓友善,稱贊孫皓“有才能,明智果斷,可與長沙桓王孫策相比;又十分好學,奉公守法”,屢次向濮陽興、張布推薦。濮陽興、張布就勸說朱太後,建議立孫皓為帝。朱太後說:“我是個見識不多的女人,怎麼知道國家大事呢?隻要吳國能夠保全,宗廟祭祀能夠延續,就可以了。”于是濮陽興、張布等人就迎立孫皓為帝,改年号為元興,大赦天下。

上述四人,都是孫皓的貴人。可是,孫皓不僅沒有報恩,反而還殘害他們。從這個角度來說,孫皓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一)孫皓殺害濮陽興和張布。永安七年(264年)七月孫休去世,丞相濮陽興、左将軍張布同意萬彧的推薦立孫皓為帝。同年八月初三,孫皓即皇帝位。

孫皓即位後,為了拉攏人心與鞏固地位,便封濮陽興為侍中、青州牧,封張布為骠騎将軍,加侍中;還表現出勤政愛民的一面,深受群眾擁戴。随着孫皓地位穩固,他便不再有所顧忌,殘暴好色的一面就立即顯露出來。濮陽興與張布自然非常後悔立孫皓為帝。

孫皓的心腹萬彧誣陷濮陽興和張布,說他們後悔立孫晧為皇帝。十一月初一朝見時,孫晧趁機将濮陽興、張布收捕,流放廣州,又派人在流放的路上将他們殺掉,且誅滅了他們的三族。也就是說,孫皓登基不到三個月(還差兩天),就将濮陽興和張布這兩個“貴人”殺害了。

在孫皓看來,濮陽興和張布扶持自己當皇帝,就是背叛先帝孫休的臨終托付,誰敢保證這兩個家夥哪天不高興又立别的什麼人做皇帝呢?是以,濮陽興和張布必須去死。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二)孫皓逼死朱皇後。吳景帝孫休的妻子朱氏(?—265年),在永安五年(262年),被孫休立為皇後。孫休死後,在張布、濮陽興等人的擺布下,她廢黜自己兒子,同意立侄子孫皓為皇帝。朱皇後在孫皓登基以後就是太後了,但是孫皓的生母還活着,這樣的情況很明顯對朱皇後不利,但是朱皇後始終相信,大臣的選擇是忠于國家忠于先帝的。而這位新帝在剛開始對朱皇後還算恭敬,随着大權在握,他的真面目也慢慢顯露出來。

孫皓不顧禮法,把他的嬸母朱太後降格為景皇後(孫休死後谥号為景帝),改居安定宮,把自己父親孫和追認為文皇帝,生母(庶母)何氏為文皇後,其法統回到孫和一脈。

這是一個嚴肅而又嚴重的倫理問題。

孫皓把太後朱氏降格,也就是取締了孫休一脈的正統地位。想當年孫和被廢,後又被殺,孫皓兄弟成了棄兒,是孫休當皇帝後把他封為侯爵,又是孫休皇後(即朱太後)大公無私讓他當了皇帝。這隻能說明孫皓系忘恩負義之徒,更為甚者,甘露元年(265年)七月,朱太後被孫皓逼死,并與孫休合葬于定陵。

朱皇後廢黜自己兒子,而讓侄兒孫皓登基,說明朱皇後至死都希望侄兒孫皓能夠以國家大業為重,孫皓逼死嬸嬸朱皇後,說明孫皓心裡沒有親情,沒有感恩之心。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三)孫皓殺害萬彧。吳寶鼎元年(266年)孫皓任命萬彧擔任右丞相,鳳凰元年(272年),萬彧與丁奉、留平等密謀廢黜孫皓。大緻經過如下:

孫皓相信迷信,認為自己最終得天下,故欲進攻晉國。建衡三年(271年),孫皓率大軍北伐。萬彧與丁奉、留平商議:“如果孫皓到了華裡不回頭,那麼我們就以國家社稷為重,我們不得不先回去。”這是暗示想要廢黜孫皓,後來此事洩露。孫皓認為,萬彧和留平想聯合丁奉趁自己領兵外出廢掉自己,這是大逆不道。

因為萬彧和左将軍留平都是之前支援孫皓的人,是以孫皓對萬彧和留平的這種反叛行為沒有誅滅其三族,而是用賜毒酒的方式讓萬彧和留平自行了斷。之後,孫皓把萬彧的子侄都放逐至廬陵。

孫皓登基八年之後,曾經的推薦人萬彧,為何還要與他人密謀廢黜孫皓呢?這說明孫皓在位期間做了太多太多的壞事,就連萬彧也不能容忍。天怒人怨,禍害日深,說明孫皓好日子已走到盡頭了。

二、孫皓追封孫和為文皇帝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一)孫皓為父親平反,以證明其執政的合法性。孫皓登上帝位後立即為父親孫和平反,這不僅能彰顯自己的孝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長期以來因幼年喪父造成的精神創傷,而且更能樹立自己的威信,向天下昭告自己這一系的正統性,實乃一舉多得之事。

孫皓為父親孫和平反并追封為皇帝一事,這事雖然從情理上可以了解,但從禮法上卻是有些說不過去的,因為孫皓以小宗入主大宗,在宗法上孫皓應該以孫休為父,而朱皇後成了朱太後就是一個佐證。而他的生父孫和從未做過一天皇帝,奉儒學為圭臬的士族們按說應該是反對此事的。然而事情總有特殊性,很多時候禮法在利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士族們無法單獨對抗皇權,而在此事上和孫皓合作對他們來說才是最有利的。

為此,孫皓下令追封孫和為文皇帝,又尊母親何氏為太後,随後又将父親改葬于明陵,并設定專門守陵的機構,其規模多達二百戶,而且配有正副官員,非常正規。此舉便是通過提高孫和的地位為将來給他立廟做準備。

至于第三任皇帝孫休的朱太後,她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于是孫皓将其貶為景皇後,并在一年後被孫皓逼死,孫休四個兒子中的兩位年紀稍長者也被孫皓殺害。

從孫皓角度來說,他擔心有人以孫休之子或太後朱氏的名義謀反,是以他們母子的結局注定是不幸的。

其實,孫和追封父親為文皇帝,就是為了證明其皇位的正統性。相對于孫休大宗來說,孫皓為小宗。孫休與孫皓的關系,從宗法上說為君臣關系。孫皓為擺脫這一君臣關系,冊封父親孫和為文皇帝,以此說明自己的帝位是“正統”的。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二)給父親平反,意味着原太 子黨翻身做主。赤烏五年(242年)正月,孫和正式被立為太子。同年八月,孫權立四子孫霸為魯王。孫和與孫霸一樣受到孫權寵愛,并居于同宮殿中,他們之間沒有正式區分等第和品級。為此太子和魯王自此分宮别僚,由此造成吳國内亂的政治事件,史稱南魯黨争,或二宮之争。支援南宮太子的人,被稱為太 子黨;支援魯王的人,被稱為魯 王黨。

據不完全統計,兩黨主要代表人有:

“太 子黨”:陸遜(丞相);諸葛恪(大将軍,諸葛瑾之子);顧譚(太常,顧雍之孫);顧承(京下督,顧譚之弟);朱據(骠騎将軍);孫魯育(孫權之女,朱據之妻);滕胤(會稽太守);施績(大都督,朱然之子);丁固(尚書);陸胤(禦史,陸遜同族);吾粲(太子太傅);姚信(陸遜外甥);屈晃(尚書仆射);陳正(無難督);陳象(五營督);張純(輔義都尉);楊穆。

“魯 王黨”:步骘(骠騎将軍);呂岱(鎮南将軍);全琮(大司馬);全寄(全琮次子);孫魯班(孫權之女,全琮之妻);呂據(左将軍,呂範之子);孫弘(中書令);吳安(吳景之孫);楊竺(楊穆之弟);孫奇(疑為孫氏宗室,孫堅侄孫輔之後);諸葛綽(諸葛恪之子)。

最後,孫權下決定廢黜太子孫和,賜死魯王,兩黨的代表人物,有的被流放,有的被殺害。現在孫皓為父親孫和平反,自然要為“太 子黨”人平反,且重用他們及其子孫。也就是說,在南魯黨争時期,陸遜、朱據這一批江東士族對孫和進行了支援,進而随着孫和被廢受到了迫害。現在孫皓上台,自然對這一批從前的支援者要給與相應的回報。

基于此,孫皓也确立了他的獎懲原則:獎勵有恩于父親孫和的人,懲罰損害孫和利益的人,拉開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序幕。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三、孫皓報恩,重用有恩于孫和的人

孫皓即位後首先除掉權相濮陽興,随後于寶鼎元年(266年)分立左右丞相,這也是孫吳政權首次出現左右丞相制度。孫皓任用軍功後裔陸凱為左丞相。

陸凱為左丞相,真正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而陸凱就是“太子黨”首席代表人物陸遜的族侄。孫皓還重用陸遜的兒子陸抗為大司馬、荊州牧;還有陸遜的外甥姚信,也得到孫皓的重用。

(一)重用姚信。姚信①,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師從錢唐範平,研究《墳》《索》。主要作品有《士緯》十卷,根據史志記載,姚信易學著作有《周易注》。

他與三國時陸績、陸遜有親戚關系。據《三國志·陸遜傳》記載:“遜少孤,随從祖江太守康在官。…… 遜年長于康子績數歲,為之綱紀門戶。”可知陸績是陸遜堂叔,且陸績少于陸遜數歲。而姚信又為陸遜之外甥(《三國志·陸遜傳》),那麼陸績為姚信堂外祖父。姚信在《集》中所稱贊的陸績之女郁生(見《三國志·陸績傳》注),當為姚信的堂姨母。

孫權即位時,姚信為太子孫和之官屬,後太子和被廢,他因親附太子而被流徙在外。孫和之子孫皓繼帝位,姚信被召回,任太常卿,而備受尊敬。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二)重用薛珝。薛珝(?-約271年),沛郡竹邑(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人。三國晚期吳國官員,太子少傅薛綜之子。

吳景帝孫休時代,薛珝擔任五官中郎将。永安三年(260年),薛珝受孫休之托聘蜀求馬。薛珝回國後,孫休問起蜀漢的情況,薛珝回答:“蜀主昏聩而不了解自己的過失,大臣隻求無過錯來保全自己的地位。進入蜀漢的朝堂,聽不見正直的言論。路過蜀漢的郊野,百姓因饑餓而顯露出營養不良的臉色。臣聽說處在高堂之上的燕雀,自以為過得安逸。建築物被焚毀時,燕雀卻怡然自得,而不曉得禍患将要到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孫休聞而栗然。

寶鼎二年(267年),吳主孫皓令守大匠薛珝為孫和營建寝堂,号為“清廟”。

晉、吳對峙時,晉朝将領霍弋斷楊稷、毛炅等從南中攻擊交趾地區。晉軍大破吳軍于古城,甚至斬殺了東吳的交州刺史劉俊。

建衡元年(269年),孫皓為平定交趾,派監軍虞汜、威南将軍、大都督薛珝、蒼梧太守陶璜從荊州出發,經合浦向交趾發動攻擊。當時薛珝杖節南征,軍容非常浩大。

虞汜、薛珝、陶璜初到達時,陶璜率軍與楊稷交戰于分水,兵敗退保合浦,損失手下兩員将領。薛珝責怪陶璜:“你自己上表讨賊,而損失兩員大将,責任何在?”陶璜駁斥:“下官做不到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諸軍又互不團結,是以導緻失敗了。”薛珝聽了惱怒,打算撤軍。陶璜便趁夜帶着數百士卒襲擊晉軍将領董元,收獲其軍中寶物,用船裝載而歸,薛珝才向他道歉,并任命陶璜領交州事,擔任前部督。

建衡三年(271年),薛珝、陶璜等攻破交趾,諸郡回歸東吳。薛珝在回軍時病逝。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三)重用孟仁。孟仁,本名孟宗。三國時期吳國大臣,起家骠騎軍吏,遷監池司馬,拜吳縣令。曆任光祿勳,遷禦史大夫。吳國末帝孫皓登基後,拜司空。

孟仁成人以後,開始擔任骠騎将軍朱據手下的小軍吏,将母親接去一道生活。他官職既卑,又很不得志,境況十分艱難。一天晚 上,外面大雨,家中屋漏,難以安寝。孟仁自己倒還不覺什麼,隻是感到竟讓自己母親經受這樣的苦楚,越想越覺得難過。他從床上爬起身來,情不自禁地流淚哭泣,向母親謝罪。孟仁母親卻不以為意,隻是勉勵兒子道:“ 隻要你不忘志向,勤奮努力,受點苦不算什麼,有什麼值得哭的呢!”孟仁聽到母親的勉勵,立即收淚止聲。

骠騎将軍朱據知道他們母子倆的困窘後,便将孟仁提升為監池司馬,即管理漁業的小官。後來他當了縣令,仍然不能将老母親帶到任上,是以每得到什麼時新的食物,都要先寄回家給母親吃,而自己不先吃。

因為有了母親的教誨,孟仁才養成了勤奮的精神和方正的性格,最後她官至吳國司空。

四、紀陟曾幫助過孫和,其子被冊封為亭侯。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當初孫和被貶為南陽王後,孫峻想要斬草除根,于是命紀陟前去責問孫和并逼迫他自殺。不過紀陟卻沒有從命,而是暗中讓孫和上書申訴。為此孫峻發怒,紀陟恐懼,閉門不出。

孫休時代,他的父親紀亮擔任尚書令,而紀陟擔任中書令,诏命每次朝會時,(按照當時禮儀制度)要用屏風隔開他們的座位。後來外放擔任豫章太守。

甘露元年(265)三月,孫皓派遣使者随徐紹、孫彧前往魏國,送去給晉文帝的回信,說:“知道您以超過世人的才幹,位居相國的責任,有移化引導皇帝的功勞,辛勤至極。寡人無德,順承皇統,想與賢良之士共同拯救亂世,而由于道路阻隔沒有實作這一緣分,您的美意真切明顯,深沉執着。現派光祿大夫紀陟、五官中郎将弘皓前來宣明我的誠意。”紀陟、弘皓到達洛陽,正趕上晉文帝去世,十一月,他們才被遣返東吳。

孫皓将諸臣中與孫和被貶有牽連的人,這樣人及其家屬都遷徙到東治(今福建省福州)。唯有紀陟有密旨,不但無事,還特封他的兒子紀孚為都亭侯。

五、孫皓容忍陸凱和陸抗,就源于報恩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孫皓在位期間還選擇了一些清流之士作為自己的近臣,如賀邵、丁固、華覈、樓玄、王蕃、韋曜、薛瑩等。這些人中既有江北士人又有江東士人,甚至還有賀齊之孫賀邵這樣出自大族會稽賀氏的成員。

除此以外,孫皓又封陸抗為鎮軍大将軍,領益州牧;陸凱為鎮西大将軍,都督巴丘,領荊州牧,陸氏家族的地位比孫休時期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一)陸凱勸谏孫皓。陸凱(?—269年),字敬風,吳郡吳(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吳國著名将領。三國吳大帝黃武初年,任永興和諸暨長,有政績,遷建武都尉。三國吳大帝赤烏五年(242年),征讨硃崖有功,任儋耳太守,遷建武校尉。三國吳會稽王五鳳二年(255年),鎮壓零陵山民起義,拜巴丘督、偏将軍,封都鄉侯。孫休即位後,拜征北将軍、豫州牧。孫皓時,任鎮西大将軍、左丞相,封嘉興侯。建衡元年(269年),去世,時年七十二。

陸凱一身正氣,他數次勸谏孫皓,按照孫皓的性格來說,陸凱這樣子對他說話,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遍了。但他居然每一次都能夠把怒火強壓下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孫皓這個暴君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陸凱的這種态度,還乖乖聽他的話呢?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二) 陸抗勸谏孫皓。陸抗(226—274年):三國吳國大将。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之子,孫策外孫。初任建武校尉,領父部衆。三國吳大帝赤烏九年(246年),升任立節中郎将,領軍駐守柴桑,任奮威将軍。魏将諸葛誕舉壽春降吳後,奉命為柴桑督,大破魏軍,以功升征北将軍。三國吳景帝永安二年(259年),任鎮軍将軍,都督西陵。吳末孫皓即位,加鎮軍大将軍,領益州牧。三國吳末帝建衡二年(270年),大司馬施績卒,奉命都督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三國吳末帝鳳凰元年(272年),西陵督步闡舉城降晉。陸抗派兵内圍西陵,外禦魏軍,先後擊敗羊祜、楊肇的進攻,擊殺步闡,以功拜大司馬、荊州牧。

陸抗雖多次上疏陳言,以匡不逮。但均不為孫皓采用,陸抗鞭長莫及,也隻好恪盡職守,慎保邊圉。陸抗病重,他仍向孫皓力陳西陵利害,勸施仁治,重守西陵,以應急變。孫皓對此依舊置之不理。鳳凰三年(274年),陸抗去世,終年四十九歲。陸抗死後,吳國再無良将。天紀三年(279年)十一月,晉軍伐吳,晉龍骧将軍王濬率水陸大軍沿江而下,其作戰方略與陸抗所憂慮的完全一樣。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三)孫皓容忍陸氏兄弟的另類解釋。陸凱是丞相陸遜的族侄,大司馬陸抗的族兄。也就是說,陸凱與陸抗是堂兄弟。《世說新語》記載,陸凱家中有兩位丞相、五位侯爺,還有十幾位将軍同朝為官,據說孫皓聽了都有點害怕了。從這個故事中,有人推導出結論:孫皓容忍陸凱,主要是因為對方家族勢力太過強大,不敢惹。從陸遜開始,陸氏更是成為江東最牛的士族豪門之一,地位非同凡響。

孫皓對于陸凱多次直言勸谏甚至違逆旨意其實十分不滿,加上佞臣何定的多次惡意中傷,就對他更為憤恨。但陸凱始終是重臣,難以用法律去懲罰他,而其族弟陸抗當時亦是大将,是以唯有容忍。鳳凰三年(274年),陸抗去世。次年,陸凱一家便都被孫皓遷往建安郡。

不能說上述解釋錯誤,但我認為這種解釋是不完整的。陸凱、陸抗兄弟有能力,孫皓要重用他,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陸遜是因為孫和而死的,這對孫皓來說,既然父親孫和未能報答,且自己又能報答,為此孫皓對陸遜一族成員特别關照。這也是孫皓寬容陸凱和陸抗的原因之一。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六、孫皓以禮改葬魯育公主,既是報恩,又能赢得民心

孫魯育,字小虎,吳大帝孫權之女,吳景帝孫休的姐姐兼嶽母。黃龍元年(229年),孫魯育下嫁左将軍朱據,自此又被稱作“朱公主”,她育有一女,後嫁給孫休,即朱皇後。赤烏十三年(250年)朱據去世後,孫魯育改嫁車騎将軍劉纂。

孫峻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殺死了廢太子孫和,并且與全公主孫魯班(孫魯育的姐姐)私通。五鳳二年(255年),孫儀(吳國宗室、都護征虜将軍孫皎之子,丹楊侯孫胤之弟)等密謀打算趁蜀漢使者到來之際殺死權臣孫峻,因事情洩露而自殺。受牽連被殺害的人達到幾十人。全公主孫魯班因深恨朱公主孫魯育當年不肯幫自己,就污蔑朱公主也是同謀。是以孫魯育被孫峻殺害。她死後,就草草葬在吳國的石子崗(今南京雨花台)。

朱公主之死成為後來朝堂上各方政治博弈的焦點,不久孫峻去世,孫綝開始專權。永安元年(258年),孫綝廢孫亮,擁立孫休即位,史稱吳景帝。不久後景帝除孫綝,夷滅孫綝三族,又恥于與孫峻、孫綝同族,将二人族籍從族譜中削除,稱之為“故峻、故綝”。且發掘出孫峻棺木,取出其陪葬印绶,将棺木削薄後重新埋葬,以此追究他當年殺害魯育公主的罪行。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搜神記》記載:孫峻殺害朱公主,埋葬于石子崗,孫皓即位時,準備改葬朱主,墳墓無法識别,而宮人都認識朱主死亡時所穿衣服,于是就讓兩個巫師各在一處招魂,不得相近。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兩人都說:看到一個女子大約三十多,上着青錦束頭,紫白袷衣服,丹娣絲鞋,從石子岡上半山坡,用手按住膝蓋長長歎息,停留片刻,走進一座墳墓上就住,徘徊了很久,突然不見。二人的話,不謀而合,于是依言打開墳墓,果然如此。

可以這樣說,是全公主和孫峻勾結殺害孫和,并陷害朱公主,使得朱公主死于非命。也就是說,全公主是孫和、朱公主的共同敵人。是以,孫皓在為父親孫和平反的同時,孫皓于元興元年(264年)十月以禮為魯育公主改葬。

被埋在亂墳崗的朱公主重新安葬,作為前太 子黨的主要成員之一,朱公主在士人們心中有一定地位,是以孫皓這一舉動也能收買人心。而單從這一點來說,孫皓要比孫休做得好很多。朱公主是孫休的嶽母,他在位期間都未能為其嶽母平反,更沒有給她應有的身份進行安葬。

綜上,孫皓的獎懲原則是,獎勵有恩于父親孫和的人,懲罰曾損害孫和利益的人。然而,孫皓作為一國之君,用人與做事,都是從有利于政治統治出發。據此,孫皓不到三個月就将濮陽興和張布清除自己的執政團隊,不到一年時間又将朱太後逼死,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當然原本自己心腹的萬彧,現在想謀害自己,孫皓自然要予以清除。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基于此,從旁人角度來說,孫皓是負心郎,殺害對自己有恩的濮陽興、張布、朱太後和萬彧,而從孫皓來說,其行為具有正當性。另外,從孫皓獎懲原則來分析,孫皓登基後,他堅持的用人原則,那就是重用曾經力挺父親孫和的人,而與孫和被貶的人,棄之不用,甚至要予以打擊。這就能很好了解,孫皓為何他會重用陸凱、陸抗、姚信等人,且對他們特别寬容。

與此同時,我們也能了解步闡為何會叛吳投降晉國了。步闡的父親是孫權時期的骠騎将軍、西陵都督、丞相步骘,在南魯黨争中,他是魯王黨的主要代表人物。正因為如此,步闡總覺得孫皓對他會另眼相看,他也刻意讨好孫皓,提出遷都于武昌。而當孫皓讓他離開西陵,到孫皓身邊擔任繞帳督②時,他想到是孫皓要借機殺了他,而不是重用他。步闡這樣想,就是因為孫皓執行的“曾力挺孫和的人會被重用,而與孫和被貶有關的人要打擊”的做法有關。

看史書,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孫皓對曾力挺父親孫和的人予以報恩,這實為現象,其本質還是為了他的執政。

任何事情,隻要用哲學的角度來看問題,就少了許多人情味。原本是想說說孫皓“善”的一面,寫一寫他不多的感恩之情。結果得出的結論,卻是冷冰冰的政治結論:一切都是為了有利于他的統治。

看來做人還是糊塗一點好,不能太清醒。人太清醒,就沒了人性味了!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二〇二四年二月十日星期六寫于麗水)

注:

①姚信生卒年代,因《三國志》未列傳,故亦無法考訂出其準确時間。據台灣學者簡博賢考證,顧潭坐徒交州,見流二年,年四十二卒于交趾(譚弟承年三十七卒)。是譚卒在赤烏十年(247),年四十二,逆數推之,當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姚信與二顧并為陸遜外甥,與譚同居選部,《陸遜傳》置姚信于二顧之後則其生年當不早于建安十二年。寶鼎二年(267),姚信以太奉使迎神,時年六十左右,則卒年又在其後。即姚信當生活在207年至267年這一區間前後。(見《今存三國兩晉經學遺迹考》,三民書局)此考可信。

②繞賬督,顧名思義就是要圍繞在君主左右的,這是東吳特有的官職,主要職責是掌握宮中宿衛。這樣看來,繞帳督的重要性不可謂不高,這樣的天子近臣,不是非常受到信任的人是無法擔任的。是以孫皓征召步闡入朝一事或許并沒有什麼惡意。詳見拙著《孫皓戰争篇:兵連禍結》

③本文除孫吳皇帝世系表、中國守法宗族制度文化表,福字對聯等圖檔來自網絡,其他圖檔均由攝影師餘媛提供,不勝感激!

孫皓報恩篇:人的兩面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