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吳的一位大臣,多次勸谏孫皓,最終是什麼下場?

陸凱(198-269年),字敬風,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丞相陸遜的侄子,大司馬陸抗的族兄。黃武年間,陸凱舉孝廉出身,曾任永興縣和諸暨縣的縣令,頗有治績。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與聶友率軍讨伐朱崖和儋耳,遷建武校尉。五鳳二年(255年),讨斬零陵山賊陳毖,拜偏将軍、巴丘督,冊封都鄉侯。

東吳的一位大臣,多次勸谏孫皓,最終是什麼下場?

吳景帝孫休繼位,拜征北将軍、假節、領豫州牧。孫皓即位,遷任鎮西大将軍,都督巴丘,又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寶鼎元年(266年),遷左丞相。以正直及屢次勸谏孫皓而聞名。值得注意的是,陸凱多次勸谏的孫皓,堪稱東吳甚至三國時期最殘暴的皇帝了,也即他誅殺了衆多東吳大臣和宗室。那麼,問題來了,陸凱多次直言不諱,最終是什麼下場呢?

具體來說,陸凱出身于江東名門吳郡陸氏,是丞相陸遜的侄子。吳大帝黃武(222年-229年)年間,陸凱的仕途從縣令等較低的官職開始,因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陸凱獲得了孫權的賞識。後來,陸凱被孫權冊封為建武都尉,并統領兵馬。陸凱雖身任武職,但仍手不離書,也即陸凱完全可以稱之為文武雙全了。

東吳的一位大臣,多次勸谏孫皓,最終是什麼下場?

赤烏五年(242年),陸凱擔任儋耳太守,與将軍聶友率兵三萬進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因為立下了戰功,陸凱被孫權冊封為建武校尉。五鳳二年(255年),孫亮在位時,陸凱又率軍在零陵讨伐山賊陳毖,成功将陳毖斬殺,因功任巴丘督、偏将軍,封爵都鄉侯。在漢末三國時期,偏将軍可謂是将軍的門檻了,比如公元200年,關羽被迫歸降曹操的時候,後者就上表東漢超朝廷,将關羽冊封為偏将軍。

同年,陸凱又轉為武昌右部督。當時壽春正發生毌丘儉、文欽的叛亂,吳國亦派兵前往援助,陸凱随軍出征。此後,相繼被拜授蕩魏将軍、綏遠将軍等職。到了這個時候,因為獲得了雜号将軍的官職,陸凱的地位自然實作了明顯的提升。

永安元年(258年),會稽王孫亮被廢,由孫休繼位。陸凱改拜為征北将軍,假節,遙領豫州牧。彼時,豫州是曹魏的疆域,但是,東吳依然冊封陸凱為豫州牧,這表明了東吳和曹魏勢不兩立的态度。

東吳的一位大臣,多次勸谏孫皓,最終是什麼下場?

元興元年(264年),吳景帝孫休病死,由孫皓繼位,陸凱又改拜為鎮西大将軍,都督巴丘兵馬,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在三國中後期,東吳的疆域主要分為揚州、荊州、交州這三個組成部分。現在,陸凱之前的陸遜一樣,都獲得了執掌荊州的權力,這堪稱吳國的封疆大吏了。

甘露二年(266年),孫皓派大鴻胪張俨和五官中郎将丁忠至西晉都城洛陽為司馬昭吊喪。張俨在歸途中病逝,而丁忠回來後則向孫皓建議應趁西晉沒有防備而襲取弋陽,但陸凱勸阻,認為西晉力量強大,滅蜀後向吳國求和隻是了儲備力量,而這樣襲取弋陽郡不見得有什麼利益。對此,孫皓聽從陸凱的建議,并與西晉斷交。

同年,吳國改元為寶鼎,陸凱升任左丞相。到了這個時候,陸凱顯然成為吳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臣了。

東吳的一位大臣,多次勸谏孫皓,最終是什麼下場?

孫皓不喜歡别人看自己,朝臣觐見時,沒有人敢擡頭。陸凱勸谏道:“君臣之間沒有不相識的道理,如果發生不測,大家就不知道該如何尋找您了。”于是孫皓才允許陸凱可以擡頭看自己。雖然孫皓性格殘暴,比如濮陽興、張布這兩位孫休留下的托孤大臣,就被孫皓誅殺,甚至還被夷滅三族。但是,陸凱卻沒有畏懼孫皓,依然直言不諱。

孫皓遷都武昌時,揚州地區百姓對逆流供應武昌用度深感痛苦,而且當時事務頗多失誤,百姓貧窮匮乏。面對這一情況,陸凱于是上奏要孫皓不應遷都,亦要當一個體恤平民生活的賢君,認為這樣做不但可以令百姓生活改善,亦可增強國力。最終,在陸凱等大臣的勸谏下,孫皓還都建業。

東吳的一位大臣,多次勸谏孫皓,最終是什麼下場?

建衡元年(269年),陸凱病重。雖然孫皓并不喜歡陸凱這位大臣,不過,考慮到陸凱的地位,孫皓還是派中書令董朝問陸凱有什麼遺言要交待,陸凱上言說:“何定不可以重用,應讓他擔任都城以外的職務。奚熙是個小官,卻在浦裡建起自己的田園,想恢複嚴密的舊規模,也不可信任。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逴、薛瑩、滕修以及臣的族弟陸喜、陸抗,他們或者清白忠誠勤奮,或者資質才智豐茂超人,都是吳國的棟梁,朝廷的賢良輔臣,希望陛下對他們着重留神和考慮。”

對此,在筆者看來,陸凱的一番話,可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久之後,陸凱病逝,享年七十二歲。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孫皓對于陸凱多次直言勸谏甚至違逆旨意其實十分不滿,加上何定的多次惡意中傷,就對他更為憤恨。一定程度上,孫皓對陸凱已經動了殺心。

東吳的一位大臣,多次勸谏孫皓,最終是什麼下場?

但是,陸凱始終是重臣,為人更是剛正不阿,難以用呂林去懲罰他,更為關鍵的是,陸凱的族弟陸抗當時亦是大将,執掌了東吳大軍,如果孫皓強行殺了陸凱,勢必會引起陸抗的不滿。是以,孫皓這才長期選擇容忍。

不過,到了鳳凰三年(274年),陸抗去世。次年,陸凱一家便都被孫皓遷往建安郡,也即在陸抗病逝後,孫皓不再有所顧忌,進而報複了陸凱的家人,這展現出孫皓睚眦必報的一面,也讓東吳上下為之心寒。進一步來說,孫皓親小人,遠賢臣,無疑加快了東吳的滅亡程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