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作者:雅昌藝術網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作者|王麗靜 編輯|陳耀傑

圖文未經授權不得擅用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個人與國家之間的橋梁,優良的家教、家風、家傳,既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盛不衰的文化核心。作為一個家族曆史的物質載體,先祖容像、族譜手書、家藏文物,承載着家族的記憶和榮光,是後代追思先賢、承繼祖德的重要對象。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2024年1月25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的“岐陽世澤——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李文忠家族文物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3展廳展出。

岐陽武靖王李文忠為明太祖朱元璋外甥,明代開國功臣,戰功卓著且好學問,逝後被追封為岐陽王,位列功臣廟第三。李氏後人襲爵封侯,家族延綿六百餘年,被後世稱為“岐陽世家”國家博物館收藏有完整的岐陽世家文物,包括禦賜墨敕、禦用制品、曆代先祖容像、行像、家族藏品、手書、族譜等。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本次展覽展出館藏文物及明代複原服飾共計72件套,并以家族曆史為主線,分為“蒼梧發轫”“簪纓世族”“厚德流光”“餘蔭蓊蔚”四部分,講述李氏于明清兩代的家族脈絡,強調李氏族人對家族根脈的自覺守護與傳承,彰顯中華民族對先祖的尊崇意識和赓續精神。

▋蒼梧發轫“岐陽”之名,源于明代開國功臣李文忠之谥号“岐陽武靖王”。李文忠少時随父李貞投靠舅父朱元璋,追随其南征北戰,骁勇善戰頻立戰功,為明代建國奠立根基;明太祖朱元璋底定天下之後,他繼以忠君報國之姿,多次帶兵平亂,穩固江山社稷,位列明代開國功臣第四位。李文忠戎馬一生,通韬略、善詩文,兼管軍政朝事,為明代的開創和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岐陽世家”由其肇始,開啟了曆經明清兩朝之家族曆史序幕。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展覽展出的岐陽世家肖像畫中,李文忠及其父李貞為身着冕服的全身坐像,這兩幅作品為現今存世可見的兩幅明代冕服畫像。其服飾在中國服飾史上的意義極其重要,受到許多服飾研究者和愛好者的高度關注。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岐陽武靖王李文忠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岐陽王李文忠,生于元後至元五年(1339年),卒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開國功臣。元配夫人畢氏,庶夫人馮氏,共育有三子二女,長子李景隆,次子李增枝,三子李芳英。畫中李文忠頭戴玄表朱裡九旒冕,身着帶有九章紋的衮服,手持玉圭,腰系大帶,身前有蔽膝,足穿雲頭赤舄(xì)。上衣青色,蟒、山、華蟲、火、宗彜在袖,火、山在蔽膝,下裳纁色,露出部分可見黻紋及兩側佩玉,為明初親王衮冕形制。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皮甲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為了将岐陽世家的文物完整展示,專門修複了家族收藏的一套皮甲,并将它完全展開。這套皮甲上一次的完整展開還是在近一百年前的民國時期。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皮甲 展覽現場據《岐陽世家文物考述》《岐陽世家文物圖像冊》記載此為“明代犀甲”。李文忠遺物。兩件皮甲為保護胸腹部及背部護甲,形制相似,外觀呈梯形。甲片為皮胎、外髹黑漆,漆上撒有螺钿粉末,以絲縧穿綴。兩件皮甲上均有以金漆描繪而成的紋樣,中部開光,内填五爪正龍紋,邊緣處為纏枝花卉紋飾帶。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張三豐畫像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此次還展出了李氏家族收藏的張三豐畫像。據題跋和族譜記載,李文忠善文好客,樂與名士交遊,其中就有張三豐。文忠死後,其子李景隆繼與張三豐交好。張三豐曾對李景隆說他将有大難,然景隆未悟。張三豐便贈其一畫像、一木匣、一蓑衣後離去,此後李景隆獲罪被削爵。另據族譜雲,李家原存有張三豐所留蓑衣,至今已佚。此畫像存世久遠,原已寸裂,奉于家廟時又經煙火熏炙多年,殘破嚴重,後經朱啟钤等人在民國時重新裝裱,使其得以重見完貌。畫像絹地墨筆,畫中人眉目清晰,衣帶飛動,似有仙氣。▋簪纓世族李文忠因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居功至偉而被封曹國公。其子李景隆承蔭襲爵,然于永樂朝被削爵遭禁锢。嘉靖前期,世宗恢複四位開國功臣裔孫爵位,李氏家族得以續爵複俸。嘉萬年間,八世李庭竹平寇督漕,政績顯著;九世李言恭好學能詩、奮迹詞壇,于治政學文上皆卓有成就,李氏家族重制簪笏之盛。岐陽世家于有明一代共曆十二世,裔孫紹續岐陽祖德,獲爵出仕,仍秉承能文善武之家風,使李氏家族蘭芬桂茁。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明太祖禦帕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明太祖禦帕并紀恩冊》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此為明太祖朱元璋禦帕及李景隆所撰《明太祖禦玉羅帕紀恩冊》。據族譜載,岐陽王李文忠逝後,明太祖朱元璋念及恩親,視李景隆、李芳英兄弟為肺腑。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景隆奉命北征,朱元璋令李芳英每旬初試書,一日試書完畢,太祖喜悅,以手中禦帕裹饅頭賜之。芳英歸家後老幼拜嘗饅頭,并将禦帕珍藏于家廟以感聖恩,以贻後嗣。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平番得勝圖(局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根據榜題考證,系萬曆二年(1574年)至四年(1576年)之間明廷平定陝西、甘肅、甯夏地區的軍事曆史畫。其内容大緻為:軍門固原發兵、固原兵備劉伯燮督兵出征、陝西總兵官孫國臣統兵急行、明軍平定諸部之役、軍門固原賞功等。畫卷中所描繪的明代西北少數民族建築、明軍盔甲、儀仗等,與文獻記載頗為一緻,是研究明代軍事與民俗的重要材料。卷首有民國徐世昌題“岐陽世澤”。▋厚德流光岐陽世家至十二世李弘濟時遭逢鼎革之變,明亡而爵絕。清初,為躲避戰亂,十三世李祖述攜大宗家眷自金陵遷居京師,于順治年間接受三等阿達哈哈番爵位,歸入旗籍,是為李氏家族入清遷燕第一代。乾隆八年,十五世李延基出旗改入民籍。李氏家族于有清一代,承繼祖德,笃定修行,興家育人,不墜門風。十四世李德燦、李德燿兄弟,十五世李延基尤以文學、政事為顯,其中李延基不僅出仕為官,更為保護先祖遺物做了大量工作。及至清晚期,即便家道中落、國危身殆,李氏後裔仍不遺餘力,守護家族遺物于周全。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李祖述配夫人方氏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中憲大夫福建水口鹽運同知李延基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餘蔭蓊蔚

岐陽世家文物能夠逐代增益并流傳有序,得益于李氏家族曆代的自覺赓續和保護,及至民國而蔚然大觀。李氏家族因李文忠的功績而在明清兩朝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盡管其中有起伏,但并未偏離與統治階層的聯系,這為岐陽世家文物镌刻了豐富的兩朝印記。岐陽世家的文物傳承,源自李氏族人的家族意識,是一個家族的自我記憶,又因其完整性、有序性,以及與時代的密切性,為後人提供了從社會史、制度史、文化史、服飾史、藝術史等主題切入的可能。由古及今,“岐陽世家”的曆代書寫,為後世留下了一部跨越六百年的家族史。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為凸顯李氏家族容像在中國服飾史上的意義,展覽專門據此複原了四套明代官定服飾,包括冕服、命婦禮服、賜服和朝服,展現此套文物的當代價值,也強調對此套館藏文物的研究與活化利用。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展覽現場

- END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
雅昌專稿 | 跨越六百年 承載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家族記憶的文物首次完整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