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錄片《中國通史》學習——商王朝那些事

商王朝是怎麼來的呢?《詩經·商頌》中《玄鳥》有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這是一個神話故事:商族始祖契的媽媽,在黃河邊吃了個黑鳥(燕子)蛋生下契。契輔佐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地,賜姓子氏。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這個以商為族名部落建立了一個共傳17世31王,曆時五百多年的商朝,這位商代開國之君就是成湯,商朝也拉開了青銅時代的大幕。

紀錄片《中國通史》學習——商王朝那些事

  夏朝國勢自孔甲後,這日子過的一天不如一天,而夏的諸侯國商的勢力卻在逐漸壯大。第十四世商侯湯,在仲虺(huī)和伊尹輔佐下打敗了末代夏王桀。說起這個伊尹,還是一個逆天改命的天下第一廚師。伊尹出生于奴隸家庭,老爸就是個廚師,伊尹子承父業,後來機緣巧合以陪嫁奴隸的身份給商湯做了廚師。商湯很快發現伊尹是個難得的人才,便破格任命他和仲虺做了自己的左右手一起滅了夏桀。

商湯為了滅夏桀做了很多軍事上的準備,但是動作過大難免不被夏桀知道,于是被夏桀果斷抓起來放在水牢裡折磨,後來被仲虺和伊尹用金錢和美女給換出來了,貪财真是能壞大事啊。

滅夏的一天終于來了,在今河南封丘東的鳴條之野,兩軍展開了一場決定曆史命運走向的大決戰。決戰開始之前,湯宣讀伐夏檄文《湯誓》,軍士氣大振,夏軍潰敗。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就此結束。

《詩經·商頌》中有頌:“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天下歸心後,商朝國家形态有一個飛躍,他融合了夏文化的一部分并發展了自己的文化優勢。最大的改變是,他有了一個中心城市作為都城,有了一個政治文化祭祀的中心,對當時來講的一個國家還是非常重要的。

商湯勝利後命人将夏禹時在塗山大會諸侯後鑄造的九個銅鼎,即夏王朝的鎮國之寶,搬到了商王都,這側面說明,同屬華夏文明的夏和商,是一脈相承華夏正統的政治标志。

接下來不得不介紹兩組商朝著名的帝王:

盤庚:商王王位一路下傳至盤庚,已經成了一副爛牌,内憂外患,危機四伏,盤庚決定搞一次自湯以來的第六次遷都。商人喜歡遷都,一說是因為黃河水患,一說是因為權力鬥争。總之,盤庚還是冒着困難遷到了殷地,此後的商王朝就被叫做殷商王朝,殷商或者叫做殷代。史學上過去通常是以盤庚遷殷作為先後兩個時代,前面叫做商前期,後面叫做商後期。盤庚遷殷之後,商王國逐漸走向強盛,從殷墟的考古來看,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明的都城遺址。

武丁和婦好:兩口子,老公武丁擅長治國理政,老婆婦好擅長馳騁沙場,大商雙壁,所向無敵。彼時商王國國力達到曆史鼎盛期,邦畿千裡,史稱武丁盛世,夫妻店開到這程度也真心不容易。然而陰陽消長,就在武丁盛世,商朝的掘墓人周族也逐漸爬出了曆史的地平線。

紀錄片《中國通史》學習——商王朝那些事

大商的曆史終于迎來了日落時分。商纣王的爺爺文丁猜忌周侯國有不軌之心,于是殺掉了周文王姬昌的老爸季曆。商纣王帝辛繼位後,這位商王身材高大,勇力過人,能赤手空拳與猛獸搏鬥,他從小立大志要建立不世之功。他也覺得他爺爺是對的,周侯國的發展這麼好終為禍患,于是想把季曆的兒子姬昌也給除掉。

姬昌被纣王關押了七年以後,纣王禁不起金錢美女的糖衣炮彈釋放了那個能寫《周易》能推演八卦的姬昌,曆史何其相似啊,和當年成湯滅夏桀一個套路。姬昌的兒子姬發即位後,在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shì)、畢公高等高人賢相的輔佐下,經過著名的牧野之戰,一舉消滅了大商王朝開始了大周朝的統治。

紀錄片《中國通史》學習——商王朝那些事

關于伐纣王,有一個有意思的事。伐纣時相信天命的周武王命人占蔔。兆象顯示不吉。湊巧此時天上烏雲密布,狂風暴雨。武王想商是上帝委命的,我現在要伐商,天命可違嗎?關鍵時刻呂尚站了出來,堅決促成了此事。

其實是周人内心深處的觀念認為商是上帝讓其統治天下的。周人一直稱自己為“小邦周”,而稱商為“大邦殷”“大邑商”。一個統治天下已經長達六百年的王朝,老百姓認為這個天下理所當然是它的。

事後,周人專門對此事做了戰後總結。《詩經·大雅·蕩》中有雲,“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天上的上帝降天命于你們身上,可你們不珍惜,是以上天改變了當初的承諾,毀滅了商朝。文王之德使上天降命于周,實作了“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的奇迹。這一樸素的看法改變了此前神權至上的觀念,成為中國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