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京都,有很多私宅裡都有一個小小的私人園林庭院,叫做坪庭。因為最小面積不超過一坪而得名。
坪是面積機關,約等于3.5平方米。坪庭,就是在平仄狹小的空間建造一座小小的庭院園林,發揮各種美感與創意。這幾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小的庭院了。
最早的坪庭見于京都的“町家”,即古時候京都的普通人家。這種獨特的庭院樣式,無論是建築還是人文色彩都極具日本傳統文化特征,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影響下,也不斷發展成為一種具有東方哲學思想的庭院。
千年前京都仿長安建都,整個都城規劃得方方正正,是以每戶人家的可利用房屋面積是一條狹長的長方形,且一戶緊挨着一戶,房屋兩側無法采自然光。
經過許多年發展,町家裡既可以采光又可以通風、還可以供人觀賞的坪庭逐漸成型。給昏暗陰沉酷暑難當的町家帶來了光影。
盡管空間狹小,卻可以選擇合适的樹木與青苔搭配,營造一種庭院深深的侘寂靜美。
通過光與影的絕妙平衡,從光影縫隙中觀察時節變化,使凝固建築物有了流光疏影,栩栩如生。
坪庭雖是一塊很小的封閉空間,卻是可同樣營造出自然景觀為居住者帶來平和的心态和甯靜的環境。
坪庭有時被三面或者四面被建築物和回廊環繞,有利于室内的采光和通風。坪庭其造景手法接近于小中見大的設計,呈現出―個以沙代海、以石代山的經典枯山水庭院。
雖然坪庭空間較小,也可以用山石和植物來填滿它,以一些小東西如石塊、翠竹、石水池等,仿造自然景色建構微型景觀。
踏腳石和石道主要展現在潮濕的氣候中,友善行人安全,避免弄濕鞋襪。手體和石燈籠在日式庭院中更是常見,通常手體缽配合竹龍頭使用,就像微型的山水,為靜谧的庭院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而石燈籠原來是庭院的裝飾物,後來被引進私人庭院,不但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更增添了私人庭院的格調。
坪庭大量采用日本枯山水的造庭手法,營造閑靜獨步的意境。
還有一些以苔藓代替了白砂,而青苔用于枯山水的庭園中,既可以表現出枯寂落寞的哀愁,也可以表現出頑強不息的生命力。
植被和盆栽的使用在于營造氛圍,根據各地的氣候栽植不同的植被和盆栽,主要以南天竹、松樹、櫻花為主,會根據氣候、季節栽植不同的植物,以保證每個季節都有可看的景色。
日本園林發展到枯山水時代摒棄了小橋,島嶼以及水體等要素,僅留下了石塊,沙礫,苔藓等寥寥幾樣靜止,不變的因素,用以表現至美至哀的永恒,即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庭院裡的楓樹每至晚秋,楓葉轉紅,到冬天南天竹紅果滿樹,紅綠相間,又彰顯生命之美。坪庭的美,訴說着和風美學。講求不對稱是其一特點。
看似随意,卻精心設定苔藓,石籠,石階,蹲踞,晨間風來,光是這些迷人的光影便值得讓人看上一整天。
淨水缽體中平靜的水面離不開陽光的映照。植物配置早期重常綠樹而輕花卉,江戶以後有所改進。
園内地面常用細草、小竹類、蔓類、羊齒類、藓苔類等植物覆被,很少用磚石滿鋪。人工修剪的“刈込”是一大特色。
坪庭處處顯示侘寂之美,侘源于茶道,是粗糙的外表下藏着的美;寂是古舊事物内部誕生的美。侘寂有的是安靜與理性的審美。
例如石,日本庭園最大的特征是“石”,不僅僅是把石頭放在應景之處就萬事大吉,而是先要想一下石頭本身“它希望自己被怎樣放置”然後将石頭放置在非它不可的位置上。
日本庭園反映了靈魂與自然永恒的自然觀和宗教觀。京都坪庭也是一樣。庭院不僅展現美,還用木、草、水、石等營造出獨自世界。
走進這方小小的庭院,展現在你眼前的,是喧嚣都市中的靜谧,更是生意盎然的小小宇宙。庭院風水布局禁忌,忌中央種樹,庭院不宜鋪石頭太多,不建高牆,若庭院中央有大樹,則會有喧賓奪主之忌,還容易影響住宅采光、而導緻房屋内陰暗潮濕。
本文轉載于:庭院園林景觀,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處理!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