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經濟|探訪城隍廟小商品市場: 商戶與時間賽跑,生意尚未恢複到疫情前

作者:第一财經

從豫園商城2号門過兩條馬路,步行數分鐘,即可抵達上海城隍廟福佑門小商品市場。聖誕剛結束,市場内的鋪子一夜間換了“新裝”,每一家節慶飾品店裡都擺滿了中國新年元素的裝飾物。

在一家臨街店鋪裡,兩位顧客和店員談下一筆價值5000多元的訂單。期間,一直有人源源不斷地進來挑選毛絨玩偶、紅燈籠挂飾、福字貼和落地擺件。

這是錢老闆經營了二十餘年的老店,主要做節慶飾品批發。由于生意興旺程度和節慶日期強相關,從萬聖節、聖誕節、再到農曆新年,錢老闆的店鋪一直在緊鑼密鼓地營運。

元旦前夕,市場迎來第一波購物小高峰。1月10号以後,購物人群數量将逐漸攀升,店員說,除夕前20天左右的生意最火。

新春經濟|探訪城隍廟小商品市場: 商戶與時間賽跑,生意尚未恢複到疫情前

和時間賽跑的商戶老闆

錢老闆向記者介紹,新年的裝飾品需要提前兩個月聯系工廠備貨生産,保證供應趕得上元旦和中國農曆新年。來店内進貨的既有上海本土客戶,也有太倉、昆山等周邊地區的批發商。

店鋪内的商品覆寫了客戶的差異化需求。一些散客會挑選放在家裡的春聯和小挂飾,物業公司、企業和星級酒店則傾向于購買大型的地堆擺件。

“這種裝飾擺放在公司大堂很喜慶,一天之内就賣出去了十多件。”錢老闆指着門口的金色花樹說。人工紮成的花樹上有金色的燈光閃耀,花樹下搭配了印有“福”或“新年快樂”字樣的紅色地堆裝飾,一套價格在2000元至5000元不等。

錢老闆表示,生意以批發為主,薄利多銷,“一個人買兩三百塊錢的東西,利潤幾十塊還不到,主要還是跑量。”

在非節假日的淡季,錢老闆也會做婚慶生意,批發喜糖、喜字與拜壽禮,但他最重視的,一直是農曆新年。這三年間,錢老闆給新年制定的備貨政策一直很穩定,“首次進貨都在70萬到80萬元左右,再根據每日銷售額調整,生意好多進一些,生意差就少進點。”

店裡的一位店員介紹,用于懸挂的小型毛絨挂件通常會一次性進200至300件,賣完再聯系工廠進貨,避免庫存積壓。在商場擺放的地堆則因為體積龐大,首次進貨沒有進太多。地堆快賣完了,通知工廠緊急生産,十天才能到貨。“這是長年合作關系不錯的工廠,十天或八天能補上,不然要等更久。”

而那些帶有明顯龍年元素的裝飾物屬于年度應季商品,不可能囤積到十二年後又一個龍年,錢老闆在過年前夕隻會補一些正常裝飾,例如春聯。臘月裡工廠停止生産,他也停止進貨,“那個時候就有人來掃貨,所有的商品都在這,再要新的就沒了。”

新春經濟|探訪城隍廟小商品市場: 商戶與時間賽跑,生意尚未恢複到疫情前

全靠老客戶支援

錢老闆是浙江人。上世紀90年代,他在武漢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漢正街挖掘到了第一桶金。1999年,錢老闆決定來上海打拼,“上海的消費水準比其他地方好,進貨的人對商品的品質更加看重。”

2001年,上海城隍廟福佑門小商品市場建成,吸引了全國各地想要賺錢的生意人。說那時的小商品市場是黃金地段不為過,該地位置靠近遊人如織的城隍廟和豫園,從上海火車站打車到該市場,耗時15分鐘左右,從外灘步行至此,僅需10分鐘。

幾經考察,錢老闆決定在城隍廟福佑門小商品市場開店,此後一幹就是20多年。最開始,夫妻二人撐起了進貨、庫存管理、銷售抄單、發貨一系列環節。發展至今,錢老闆擁有了三家,招了八名員工,各司其職。每日的銷售資料有專人統計,缺貨了就通知倉庫的庫管員,庫管員開電瓶車幾分鐘即可到店補貨。

據錢老闆回憶,小商品市場剛開業時,“人多到擠不進來”,那時還沒出現網上購物的新業态,批發商和散客們的進貨管道隻有線下市場。但是形勢在2015年前後有了變化,商戶們體會到了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

錢老闆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做網店。2008年,錢老闆就嘗試開過淘寶店,那時的線上購物和快遞物流遠沒有現在普及。客戶曆經漫長的等待,拿到貨後不滿意就會退貨。經曆短暫試水後,錢老闆還是決定回歸做線下生意。

如今,電商生意日益發達,顧客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購物,省去了奔波的時間和精力,網購早已成為人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同時,實體店主們也在想辦法發揮線下優勢,強調購買體驗,強調産品“看得見,摸得着,一分價錢一分貨。”

為了降低成本的同時做好品控,錢老闆直接找常熟、揚州等地的工廠,拿第一手貨源。“義烏小商品雖然發達,但屬于二手貨源,一個娃娃的出廠價如果是10塊錢,到了義烏總歸要加10%到15%的利潤,還有托運費、人工成本和倉庫費用。”長期經營實體店,錢老闆積累了不少忠實客戶,他的店鋪會給固定的星級酒店供貨,如果想買的貨在他的店鋪沒有,酒店會直接委托錢老闆代買貨物回來。

正是這些老客戶支撐着他挺過了疫情三年的蕭條。

新春經濟|探訪城隍廟小商品市場: 商戶與時間賽跑,生意尚未恢複到疫情前

緩慢複蘇,保持信心

2020年的疫情讓小商品市場的商戶們措手不及。錢老闆回憶,鼠年元素的商品是以滞銷,“報廢了有七八萬元的貨。”但錢老闆對此很豁達,生意照常做,店鋪依然開。

記者采訪了解到,市場内的租金按照區域位置有不同的價格,偏内部的有10萬元、20萬元一年,靠近街邊的黃金位置在四五年之前高達48萬一年。受疫情影響,過去兩年商鋪租金确實有所下降,一些高價的鋪位甚至降到了20多萬,但今年開始租金開始上調,一些商鋪的租金上漲15%-20%。此外,商戶們還要每個月繳納物業費,如果想開一家20平方的店,一年的物業費也要一萬多元。

2024年是完全擺脫疫情大流行影響的首個新年,這一年新年飾品的市場生意在複蘇,不過想回到疫情之前2019年的行情,不少商戶向記者表示需要更多的耐心。

“現在大的訂單有一萬元,小訂單上百元、上千元的都有。行情恢複起碼需要三到四年。”錢老闆說。

記者注意到,随着新年的臨近,前來小商品市場選購年貨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上海本地人王姐在上個月回國探親,50多歲的她在十多年前跟着家人移民美國。她告訴第一财經,她年輕的時候每年逢年過節都會和自己的母親來這裡選購一些小飾品,“當年這裡的生意還是很好的”。後來移民美國,每次回國,王姐依舊會習慣性地來逛逛,因為“這裡東西多,要啥有啥,琳琅滿目。”她回憶在小商品城買過各種中國風格的冰箱貼、小屏風還有折扇,後來都當成了伴手禮送給同僚和鄰居,對方都很喜歡。

“對我們這種年紀大一些的人來說,這裡就相當于一個MALL, 店裡的東西看得着,摸得到,看到什麼喜歡,可以當場買下來,也不用(像網購)一樣等。買得多,還可以讨價還價,現在可以議價的地方也不多了呀。”她說。

像王姐這樣“念舊”的顧客依舊會陸陸續續光顧,而經曆疫情波折的商家們也還是保持着信心。

多位店主對第一财經介紹,龍年是中國人極為重視的年份,每個機關幾乎都會買裝飾。“龍年是大年,上一次龍年生意就很火爆,今年也不會差。”錢老闆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