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軍:展望2024年中國經濟

作者:NewEconomist

來源:複旦發展研究院

張軍:展望2024年中國經濟

張軍教授,現任複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總結了2023年經濟工作,同時深刻分析了目前經濟局勢,也系統部署了2024年經濟工作。複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複旦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軍教授應《新華智策》思客年會特别節目邀請,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展望2024經濟下一程。以下文稿根據張軍教授訪談内容編輯而成,供讀者參考。

Q1:國家工作政策取向一直備受各界的關注,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有哪些特别值得我們關注的政策信号?

張軍: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展現了政策上的綜合性。為什麼呢?不同發展階段上面,政策側重點不一樣,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非常明顯希望在政策的執行層面上,根據變化情況及時做出靈活調整,供給側、需求側都要發力結合起來。具體說就是我們要把需求管理的政策跟供給制結構改革結合起來。這個過程中,“破”跟“立”要很好的辯證統一起來。在沒有能夠完全“立”的情況下,不要急于“破”,“破”與“立”要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穩”和“進”也要這樣。同時,投資跟消費兩方面也要能夠有機地統一起來。這對地方政府、各級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執行宏觀政策層面上,其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标隻有一個,就是要穩住目前經濟,特别是以後經濟的恢複勢頭一定要保持下去,我想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主要展現了這方面的要求。

Q2:2023年的經濟發展是頂住了外部壓力的一年,也是克服内部困難的一年,在2024年我們的信心和底氣來自于哪裡呢?

張軍:2024年經濟經過過去三年的特殊時期,增速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但是這三年裡面,潛力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各方面的潛力還在那裡。是以最重要的,就是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制定的一些政策和要求能夠落到實處。最後怎麼樣釋放潛力,最重要的當然是要靠改變政策,是以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别提到非經濟政策的因素,将來都要納入到經濟恢複的主戰線,這一點相當重要。前面多次政治局會議談到,現在預期的穩定非常重要,同時保持政策在時間上的連續性,不要經常改變政策,這樣會擾亂大家的預期。還有就是剛才說的一些社會性、政治性以及其他方面的政策,盡量不要幹擾經濟恢複的過程。

Q3:今年有一大熱詞叫做新質生産力,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來看,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當中處于怎樣的地位?逐漸推進經濟的回升向好過程當中,我們還要克服哪些困難和挑戰呢?

張軍:走到今天,我們無論是内部還是外部都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外部的挑戰現在很清楚,跟貿易夥伴之間一開始會有摩擦,最後變成貿易戰,變成競争對手,這些都是很難改變的,有很大幾率會改變全球貿易格局。我們能做什麼呢?我們要去适應這樣的貿易格局。比如說,現在要加大産能的海外輸出,要鼓勵民營企業出海。我想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中國在海外的生産布局,應該達到新的高度。内部來說的話,還是要加大結構改革的力度,推動中國經濟的市場化,這個時候一定要在改革上面推動新動能的慢慢成長。這個新動能當中不僅僅是制造業,或者說新質生産力所代表的這些行業,還有現代的服務業。

是以怎麼推動經濟結構從過分依賴制造業逐漸轉向高端的制造業跟現代服務業互相促進的這樣一種格局?一方面要通過海外直接投資的持續擴張,在全球布局生産鍊;内部要通過機構改革,推動經濟的市場化水準不斷提高,讓資源配置設定更多靠市場而不是靠政府幹預。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市場主體能夠看到服務業潛力,以及通過發展高端的服務業獲利的機會越來越大,那麼這時就會有更多資源投入到現代的高端服務業當中。

Q4:在剛剛的對話過程當中,我們已經提及到了開放和外貿,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國的外貿形勢呢?

張軍:最近華盛頓的智庫就是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他們組織經濟學家做了一個研究。研究報告顯示,從17年到現在,在美國的所有的進口當中,中國的占比下降了将近7個百分點。那麼這7個百分點上平均一年下降1個點。直覺上我們可以得到初步結論,就是美國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所謂戰略性産品、技術複雜的産品實行高關稅政策,是以當然對中國直接出口到美國的東西有影響。但是呢,中國通過第三方(出口)存在替代(自身出口),這個第三方為了向美國更多出口又需要大量從中國進口零部件,然後在他們那組裝,這樣就等于中間從直接出口變成了間接出口,實際上就是中國開始向海外特别是像東南亞、拉美大量開始轉移産能,然後直接投資。這個趨勢可能會持續相當的時間。

Q5:除此之外,對于大陸的外貿發展和吸引外資來說,還有哪些有利因素呢?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來看,對于我們的企業來說可以抓住哪些機遇呢?

張軍:其實作在經過改革開放45年,很多企業、特别是經曆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企業,可能都經曆了第二代、第三代的發展。走到今天,可能回過去看,我們擴張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這是正常的。因為經濟發展經曆了加速度的年代後開始慢慢減速,現在要開始下台階。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企業,現在第一要有全球的視野,有很多個未來的增長點在海外市場,在這個基礎上呢,國内的經濟發展又到了這樣一個高度,(是以至少市場環境中)一定要走出内卷狀态,要把主要精力和資源集中到最擅長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應該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主業。現在國内提出“專精特新”四個字,我覺得特别好,這其實代表了經濟發展最需要的領域當中,怎麼樣把最擅長的智慧、資源、人才集中到這些領域。是以可能對企業家來說,經曆這樣一個大變局,其實也是對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從中打開視野,同時讓注意力重新回到自己的主業上,這樣的企業就可以長青。

Q6:對于在中國紮根很久,包括對中國持觀望态度的跨國企業,能否分析分析目前的中國政策,包括他們所面臨的市場機遇?

張軍:這個問題其實蠻複雜的。因為現在我們并不太容易分辨清楚,撤離中國的國際企業是因為已經缺乏競争力,在中國市場上已經沒有優勢了還是其他情況。因為有很多本土企業發展更好,他面對特别多的競争對手,這個時候他可能需要重新考慮到世界的另外一個地方,比如到東南亞、到印度、到其他地方去布局。這種我認為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的确也看到,很多在中國深耕幾十年的大的國際著名跨國公司,他們還在追加投資,現在統計局報出來的FDI增長,絕大部分應該是來自于已經在中國的深耕幾十年的這樣的公司,他們決定要繼續追加對中國的投資。隻要保持開放的大門不變,而且能夠優化國内的營商環境,即便這些公司可能遇到美國或者歐盟等其他這些地區的幹擾,但是我相信,他們還是會沖破各種阻力,參與到中國的未來發展過程當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很贊同我們前不久比如說單邊為很多國家免簽的做法。如果我們把這個做法推廣到吸引外資領域當中,也就是說,其實有很多領域可以實行單邊開放,這樣就會有大量的優質産品進入中國,提升我們的福利。是以我想,恐怕在目前這種格局上面,我們主動、單邊去做一些開放,對我們的未來經濟發展還是非常有利的。

2023年中國經濟在爬坡過坎中奮進前行,2024年的畫卷即将展開。讓我們堅定信心,開拓向前,以高品質的發展成效,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