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最不講“人情”的城市,聚餐需要AA制,結婚連份子都不用随

作者:貞小恩講故事

對于“人情”這個詞,大多數中國人都非常熟悉。“人情”講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分,展現的是一種互相關心和照顧的關系。然而,有一座中國城市,被認為是最不講“人情”的地方——那就是上海。

上海人不講“人情”,最直接的展現就是聚餐要嚴格執行AA制。所謂AA制,就是指“我請客一次,你請客一次”,每人隻付自己的那一份飲食費用。在上海,即便是堂堂明星大老闆,聚餐時也必須遵守AA制的“鐵律”。這在其他中國城市看來無異于“薄情”。

中國最不講“人情”的城市,聚餐需要AA制,結婚連份子都不用随

而上海人結婚,更是連份子都不用随。在中國傳統婚俗中,新人家庭會預備“份子錢”,以示兩家結親的情分。但在上海,不僅沒人會帶份子錢,就連禮金也隻是象征性地塞幾十塊人民币。在金錢問題上,上海人可謂是“不近人情”。

那麼,上海人到底是怎麼了?他們為何如此“薄情”?本文将從曆史文化淵源、自強獨立性格等多個次元,解讀這一中國最不講“人情”的城市現象。

中國最不講“人情”的城市,聚餐需要AA制,結婚連份子都不用随

一、開埠初期的曆史積澱

要了解上海人不講“人情”的原因,首先需要從上海的曆史淵源說起。

1843年,上海在鴉片戰争後被辟為通商口岸。一批批外國商人、傳教士湧入租界,帶來了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與此同時,上海本地人也開始大量湧入租界謀生。

在租界裡,中國人與洋人的交往頻繁而直接,生活氛圍十分現代化。這裡沒有官僚階級的森嚴等級,也沒有鄉間傳統的人情味。工作業績而不是人脈關系,才是決定一個人地位和收入的唯一标準。

中國最不講“人情”的城市,聚餐需要AA制,結婚連份子都不用随

長此以往,生活在租界的上海人逐漸養成了務實的生活作風和獨立的個性。他們重視個人奮鬥,而非依賴他人或制度施舍。正是在這樣的曆史積澱下,“不講人情”的性格特征在上海人的基因裡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二、城市化程序的自強選擇

上海開埠後迅速崛起,人口暴漲,到20世紀初已經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龐大的人口和激烈的生存競争,更加劇了上海人不講“人情”的傾向。

中國最不講“人情”的城市,聚餐需要AA制,結婚連份子都不用随

簡單來說,上海的城市化程序極其殘酷而無情。這裡沒有宗法制度的庇蔭,也很難依靠地域關系組成鄉黨以求生存。想要在上海立足,就必須拼盡全力通過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去奮鬥。

在這一環境下,上海人不得不放棄傳統“人情”文化中那些虛浮的客套和浪費時間的社交,轉而追求效率與實幹。他們必須自強獨立、與人為善而不求回報,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生存競争中脫穎而出。

正是這種自強獨立的性格,使上海人在交往中表現出不近“人情”的一面。其實,這是一種生存的選擇,也是進化的必然。

中國最不講“人情”的城市,聚餐需要AA制,結婚連份子都不用随

三、獨立思考的開拓精神

除了曆史和生存壓力這些外在因素,上海人重視獨立思考的開拓精神,也是他們不講“人情”的重要原因。

上海向來就是繼承西方文化的視窗,這裡的人們更加注重科學和理性思維。他們在判斷問題和做決策時,更看重事實邏輯,而不是主觀假設或個人情感。

在這種理性思維模式指引下,上海人處理人際關系也更加客觀和獨立。他們不會輕易因為一時好感就投其所好,更不會因為面子問題或人情債務而做違背自己原則的事。隻有雙方在平等基礎上達成的協定,才值得去履行。

中國最不講“人情”的城市,聚餐需要AA制,結婚連份子都不用随

正因如此,在上海人那裡,沒有什麼特殊的人情可講。你我隻不過是生活中的過客,各取所需而已。這種開放的個人主義思維,使他們的行事作風顯得尤為“不近人情”。

結語

上海之是以成為中國最不講“人情”的城市,源于它的曆史文化積澱、發展現實的城市化壓力,也展現了它的開拓進取和理性精神。

當然,“不講人情”并不等同于沒有情義。上海人其實也很注重友情,隻是他們的友情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之上,而不是空洞的人情債務之上。這種獨立的性格和坦誠的相處模式,也正是上海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最不講“人情”的城市,聚餐需要AA制,結婚連份子都不用随

我們不應該簡單地給上海人貼上“不近人情”的标簽。相反,我們應該尊重這座城市多元 開放的人文精神,欣賞上海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生活狀态。也許,這正是中國進一步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