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借口“産能過剩”,美财長耶倫撺掇美歐對中國豎“反對之牆”被質疑

借口“産能過剩”,美财長耶倫撺掇美歐對中國豎“反對之牆”被質疑

環球網

2024-05-25 07:11釋出于北京環球網官方賬号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美國财政部長耶倫當地時間23日聲稱,美國和歐洲必須針對中國工業“産能過剩”問題形成明确的統一戰線,“以市場為導向的國家”應該對中國主導的産業政策豎起一道“反對之牆”。24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認為,美國單獨推動所謂“産能過剩”議題達不到效果,就想拉攏更多國家加入到所謂的統一戰線中。而且從市場經濟角度來看,美國正采取越來越多的措施幹擾市場,它才是市場規則的破壞者。

借口“産能過剩”,美财長耶倫撺掇美歐對中國豎“反對之牆”被質疑

美國财政部長耶倫 資料圖 圖源:視覺中國

據美國彭博社23日報道,耶倫在意大利斯特雷薩舉行的七國集團(G7)财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前發表講話,聲稱G7以外的許多先進工業民主國家,包括墨西哥、印度和南非,都對中國在電動汽車、光伏産品、半導體、鋼鐵和其他戰略産業方面的“過度投資”感到擔憂。如果中國不改變政策,“市場驅動型經濟體”将面臨來自中國的大量廉價出口産品,這将威脅到其制造商的生存能力。她還宣稱,自己并非要求各國效仿美國征收關稅,“但我們需要站在一起,向中國發出統一的資訊。這樣他們會明白,不隻是一個國家有這種感覺,而且他們所追求的戰略面臨着‘反對之牆’。”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希望在此次G7财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拉攏歐盟國家、日韓以及一些新興經濟體來進一步協調對所謂“産能過剩”問題的政策和立場。但從各方近期表态來看,歐盟實際上并不願意完全附和美國,即便認同某些看法,所采取的措施規模也可能更小。而且中日韓上司人會議即将舉行,屆時或将圍繞有關議題達成一些共識。美方以“産能過剩”為名試圖強拉G7成員,實際上會損害相關國家的利益。

在耶倫作出上述表态之前,拜登政府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锂電池、太陽能電池和其他産品加征高額新關稅,以保護美國在國内發展這些行業的投資。2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電動汽車及其電池、半導體、鋼鋁産品等一系列産品的進口關稅新規于今年8月1日生效。在那前一天,耶倫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會議上,敦促歐盟和美國通過“統一的戰略方式”對中國工業的“産能過剩”作出回應。

不過,對于美方的表态以及對華加征關稅,歐盟方面以及一些企業反應複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表示,會采取“不同的做法”。據彭博社報道,大衆汽車首席财務官阿諾·安特利茨表示,歐盟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提高進口關稅隻會帶來短暫的喘息機會,從長遠來看,保持競争力必須降低成本。他還說,歐盟增加壁壘的計劃可能會引發痛苦的報複行動,“目前關于關稅的讨論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發展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就連美國國内也有不少反對加征關稅的聲音。據路透社報道,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23日通過視訊連線參加在巴黎舉行的活動時表示,他反對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特斯拉和我都沒有要求征收這些關稅。事實上,當關稅宣布時我感到很驚訝。抑制交易自由或扭曲市場的事情并不好。”《紐約時報》也發文稱,拜登決定将特朗普征收的關稅納入法律并對其進行更新,這清楚地表明美國已經結束了一個長達數十年、擁抱對華貿易的時代。然而不清楚的是,仍在為40年來最迅速的通貨膨脹所困擾的美國公衆能否忍受轉型帶來的痛苦。

宋國友認為,從歐美各自的内部結構來看,市場行為者也不認同美國政府的做法。美國強行炒作“産能過剩”這個話題具有很強的政治目的,但其實損害的是商界人士的利益。是以,美國國内、歐洲内部的相關公司,會受到不必要的沖擊,就算美歐在一定程度上針對“産能過剩”議題進行協調,也會在内部面臨更多的阻礙。

檢視原圖 560K

  • 借口“産能過剩”,美财長耶倫撺掇美歐對中國豎“反對之牆”被質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