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目前制造晶片的主要材料還是矽,絕大多數的晶片,均是采用矽材料制造而成。
而随着晶片工藝的發展,科學家認為,當矽基晶片在達到1nm後,基本上就很難再前進了,因為這已經是接近實體工藝極限了。
是以科學家們,研究其它材料來取代矽,比如碳基材料、石墨烯材料等,甚至轉向光電晶片、量子計算等,但這些都沒有商業化,目前還是PPT。
而近日,有科研團隊終于制造出了全球第一顆石墨烯晶片,這個科研團隊,主要由中美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而不是網傳的美國大學。
這個團隊中,美國的大學是佐治亞理工學院,中國的大學是天津大學。研究由佐治亞理工學院的Walt A. de Heer教授提點研究方向,天津大學的教授、天津納米顆粒與納米系統國際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馬雷帶領團隊,一起承擔了研究和攻關工作。
研究團隊制造出了全球第一顆由石墨烯制成的半導體。并且在測試時發現,石墨烯半導體的電子遷移率是矽的10倍。
我們知道晶片的計算能力,其實是由電子遷移的速度決定的,如果遷移率是矽的10倍,也意味着同樣的工藝情況下,石墨烯晶片的計算性能至少矽晶片的10倍。
這也意味着,在矽基晶片走到盡頭之後,接下來可以用石墨烯晶片來對矽基晶片進行替代,而不是無路可走了。
不過,理論上看似非常美好,要實作工業化落地可不容易,馬雷教授表示:“我估計還要 10 到 15 年,才能真正能看到石墨烯半導體完全落地。”
是以,對于這個技術,大家現在隻能保持期待,真正當我們用上石墨烯晶片,可能得10到15年之後去了,甚至會更久都說不定。
另外從這個事情也可以看出來,目前随着矽基晶片工藝進入3nm,離實體工藝盡頭越來越近後,各種基礎性的研究,也會越來越多,新的材料也會越來越多。
而碳基晶片、石墨烯晶片等各種材料都好,就看哪一種新的材料,能夠快速的工業化落地,哪一種就會稱王,至于那些PPT材料,隻有理論,空有PPT,有論文,但無法落地的,慢慢會跌落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