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在小酒館裡為何敢說自己殺人 因為殺人這事在東漢是選擇性執法

作者:從嘉侃曆史
關羽在小酒館裡為何敢說自己殺人 因為殺人這事在東漢是選擇性執法

在三國故事中,有一個現代人想不明白的情節,那就是關羽關二哥在小酒館中光明正大地說出了自己殺人出逃的情節,但大家都不當回事。一些人的腦補是吃瓜群衆看到了關二哥和張三爺的身材根本就不敢動,這就是典型的良民思維,太不了解東漢和江湖社會了。

關羽在小酒館裡為何敢說自己殺人 因為殺人這事在東漢是選擇性執法

關二哥生活的東漢是一個很痛快的年代,很多時候殺人真沒事,不但沒條子抓你,高官和豪強還以你為榮,甚至朝廷都要請你做官。東漢講究春秋決獄,就是司法官員在審理案件時,直接抛開國家法律,用《春秋》等著作的精神審判案件。兩漢人研究《春秋》一個很重要的結論就是大複仇理念,簡單來說就是複仇有理,有人的父親因為冤屈被殺,他就可以找法官玩命(但必須為了長輩、師門、朋友複仇義薄雲天,要免罪甚至要受到表揚,東漢官場最直接的表揚方式就是要讓這些人當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東漢末年的陽球,這位大佬直接殺了仇人全家,隻因為他是為母報仇,不但沒事,還當了兩千石級别的高官。

關羽在小酒館裡為何敢說自己殺人 因為殺人這事在東漢是選擇性執法

東漢時期什麼七女複仇,什麼趙娥殺李壽都是轟動全國的案件,這些事情發生後,太學生集體情願,監獄看守等司法人員不願意收監,案件的判決結果還都是無罪。趙娥殺李壽後涼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劉班等人要求東漢朝廷立碑表揚,太常宏農張奂親自送錦上門(一匹錦繡18000文,當年的錦旗可比今天的錦旗值錢多了)表揚。趙娥事件就發生在公元179年,距離關二哥表明身份的年份沒幾年。

關羽在小酒館裡為何敢說自己殺人 因為殺人這事在東漢是選擇性執法

在關二哥同時代的猛人中,至少有四人幾乎同時殺人,也屁事沒有,這殺人的四大天王分别是夏侯惇、徐庶、典韋和劉晔。徐庶和夏侯惇都殺了羞辱自己老師的賤人,東漢官場都不抓他們,隻要他們走人,東漢六扇門全當沒看見。劉晔13歲就殺了自己老爹的仆人,就因為殺這個人是他老娘臨死前的交代,東漢官府根本就不抓人。武器大師典韋一個人沖進睢陽人李永家裡,把李永家殺成了絕戶,照樣沒事。這是因為典韋是陳留人,他替人出氣的襄邑劉氏也屬于 兖 州陳留,典韋和劉家人是老鄉。苦主李永所在的睢陽屬于梁國,和典韋可不是老鄉(史書上并沒有說李永和劉氏到底誰對誰錯)。東漢人以郡為國,以太守為君,陳留人就把典韋當成是家鄉的驕傲。

關羽在小酒館裡為何敢說自己殺人 因為殺人這事在東漢是選擇性執法

在東漢殺人不是關鍵,關鍵是為何殺人,謀财害命、奸淫擄掠殺人,那是人人喊打,就算殺人犯塊頭再大,當地的亭長知道後,也敢于帶着弩手進行密集射擊(兩漢亭長一般都是弩箭射擊高手,亭長可不好惹);為長輩、師門殺人,為家鄉除害,就算是條子知道了,也不好意思抓人。更不用說東漢有用亡命劍客當兵的潛規則,東漢征兵喜歡用亡命徒,殺人犯如果為國作戰,就可以免罪。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窦憲,窦憲就是殺了侯爺劉暢後,被窦太後拿住,不得不主動請纓遠征匈奴,讓很多匈奴人成了他減罪的犧牲品。

關羽在小酒館裡為何敢說自己殺人 因為殺人這事在東漢是選擇性執法

東漢就是這個風氣,關二哥這麼做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了也會有人擡杠說,《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雲雲,說的不是東漢的風俗。但你看同時期的水浒故事裡,北宋末年的軍官魯達見了史進是啥背景,當時史進可是幹翻了擒拿他的官軍後出逃的,見了魯達也是和盤托出;看看正規軍軍官小李廣花榮、典獄長戴宗見了殺人犯宋江是啥反應,還不都是見了就拜。這是因為流民社會并不在乎殺人這事,敢于為了義氣殺人放火的就是好漢,三國、水浒等故事遵循的都是這個邏輯。無論從曆史角度還是作者角度,關二哥直言殺了人沒人反應都很正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