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媒:“美國正‘卧軌’阻撓中國,但隻會成為其晶片發展路上的減速帶”

外媒:“美國正‘卧軌’阻撓中國,但隻會成為其晶片發展路上的減速帶”

從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國将半導體相關技術和裝置“武器化”,對華發起的科技競争有愈演愈烈之勢。近幾年來,中國也頒布了相應政策措施,扶持內建電路産業發展,加速晶片“國産化”。在“中國芯”夢想的召喚下,國内晶片領域一度湧現一股海歸創業潮。

“美國想遏制中國晶片産業,這家初創企業證明這非易事”,路透社12月29日以此為題刊發長文,以一種頗為“擔心”的口吻報道了一家由前矽谷華人資深高管回國後加入的一家中國晶片公司華芯程(SEIDA)。路透社引述其獲得的一份計劃書稱,該公司稱要推出少數西方企業才有的晶片設計軟體。

盡管報道明言其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華芯程正在使用矽谷公司的“專有”知識或技術,該公司的歸國華人高管也均未被指控有“不當行為”,但還是“旁征博引”各類背景資訊和西方專家評論,捕風捉影地暗示其可能存在“知識産權”争議,擔憂美西方限制中國的努力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

對此,華芯程方面回應表示,公司内部有“嚴格的審查程式”確定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産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在一份聲明中指出,中國已建立起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法律體系保護知識産權,中國的科技成就“一不靠偷,二不靠搶,是中國人民聰明智慧和汗水拼搏的結果”。

針對美國持續圍堵打壓中國的做法,有業内專家認為,美方出口限制可能會推遲、但不太可能阻礙中國晶片技術的發展。美國晶片制造巨頭英特爾公司前中國區總經理邁克爾·布魯克(Michael Bruck)告訴路透社:“美國正橫躺在鐵軌上試圖阻止中國,但它隻會成為一個減速帶,這将促使中國更加獨立。”

外媒:“美國正‘卧軌’阻撓中國,但隻會成為其晶片發展路上的減速帶”

2023年11月8日,上海進博會,晶片晶圓展示。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引起路透社注意的是前矽谷華人資深高管張立國(Liguo "Recoo" Zhang),曾供職于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在美國的一家子公司西門子EDA十多年,近兩年和至少三名同樣曾在西門子EDA工作的華人同僚共同加入華芯程,并持有多數股份。公司檔案顯示,2022年7月,張立國任華芯程首席執行官。

EDA即電子設計自動化的縮寫。作為晶片設計軟體,EDA工具可以進行超大規模內建電路晶片的功能設計、實體設計、驗證等。EDA本身極其複雜,對于實作晶片自主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實作了EDA工具自主化,就能夠基本達成半導體自主化的先決條件。

報道稱,在加入華芯程之前,張立國曾在西門子EDA擔任産品總監。西門子EDA的前身為美國明導國際(Mentor Graphics),後者于2017年被西門子收購,與美國新思(Synopsys)、楷登(Cadence)并稱為全球EDA三大巨頭,共同占據全球EDA市場約70%的份額。

據路透社稱,華芯程在2022年為投資人準備的商業計劃中,稱将于2024年初推出一款中國版的OPC算法軟體,并表示将“協助中國在晶片技術上自立”。OPC軟體即“光學鄰近效應修正”軟體,是EDA工具的一種。根據華芯程官方網頁介紹,該公司着重于OPC核心算法的研究與開發。

報道稱,華芯程的商業計劃吸引了包括中芯國際在内的資本雄厚的中國投資者。不過,根據華芯程方面回複的一封電子郵件,路透社查閱的招股說明書已經“過時”。華芯程表示,公司目标有變,投資人也主要是“私人機構和個人”。郵件不願說明公司已募集多少資金或打算開發哪些産品,表示公司的商業計劃“仍在評估中”。

在晶片制造中,需要通過光刻成像系統,将設計好的圖形轉移到矽片上。随着晶片尺寸不斷縮小,矽片上的曝光圖形會産生畸變。在90nm甚至180nm以下晶片的光刻制造前,都必須采用OPC軟體進行優化。曾有專家形容,“沒有OPC,所有晶片制造廠商将失去将晶片設計轉化為晶片産品的能力”。

路透社提到,市面上的EDA工具主要由美國公司開發和銷售,但近幾年來,美國政府通過出口管制和其他限制措施,加大了限制中國企業擷取EDA工具的力度。美國官員曾多次炒作,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對美國的經濟和安全構成所謂“長期威脅”,并對中國利用先進晶片的能力表示“擔憂”。

這篇報道也延續了美方官員的論調,“以小見大”地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華芯程的故事以前從未報道過,”路透社寫道,“它說明了西方在阻礙中國發展先進微晶片技術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盡管報道中承認,沒有任何所謂“證據”表明華芯程正在使用被西門子EDA或其他公司“視為專有的知識或技術”,華芯程及其高管也均未被指控有“不當行為”,記者也無法确定華芯程在銷售OPC軟體方面取得的進展,但還是“旁征博引”各類背景資訊和西方專家評論,捕風捉影地暗示其可能存在“知識産權”争議。

外媒:“美國正‘卧軌’阻撓中國,但隻會成為其晶片發展路上的減速帶”

EDA可用于晶片設計,圖為免費EDA軟體KiCad螢幕截圖 圖檔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例如,報道引述行業專家觀點稱,華芯程遵循了中國企業奠基于外國技術之上的模式。即使華芯程高層未擷取原任職公司的資産,相關技術也過于複雜,須與現有供應商往來多年才有辦法提供類似産品。德國智庫新責任基金會(SNV)技術與地緣政治部門主任揚彼得·克萊因漢斯(Jan-Peter Kleinhans)稱:“至少可以說,要在這個時間架構内,在沒有任何現有知識産權的情況下,從零開始研發OPC,會很困難。”

對此,華芯程首席營運官張佩倫(音,Peilun "Allen" Chang)則在郵件中說,該公司同時遵守中美兩國的法律,有“嚴格的審查程式”確定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産權,并在“不斷監控新興和現有法規,以確定我們的營運符合适用的法律标準”。

值得注意的是,他還在郵件中提到,來自美國的限制是張立國等人離開西門子EDA并轉投華芯程的原因之一,因為這些政策影響了他們在西門子EDA所獲得的機會,“縮小了職業發展和參與關鍵項目的空間”。

對于美國對華的晶片出口管制,中方已經多次表明了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國對于所謂“中國威脅”的擔憂反映了“冷戰和霸權心态”,美方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公司實施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這種做法背離公平競争原則,違反國際經貿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也将影響美國企業的權益。

在給路透社的一份聲明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還補充說,中國已建立起“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法律體系保護知識産權,中國的科技成就“一不靠偷,二不靠搶,是中國人民聰明智慧和汗水拼搏的結果”。

事實上,業内專家也認為,美方出口限制可能會推遲、但不太可能阻礙中國晶片技術的發展。美國晶片制造巨頭英特爾公司前中國區總經理邁克爾·布魯克(Michael Bruck)告訴路透社:“美國正橫躺在鐵軌上試圖阻止中國,但它隻會成為一個減速帶,這将促使中國更加獨立。”

在當下全球化的時代,大多數行業的互相聯系更加緊密,市場規模達到6000億美元的半導體行業也不例外。從原材料到設計再到組裝,晶片顯然已經一個全球性産業,美國無法把冷戰時期的手法拿來故技重施。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戰略技術項目主任詹姆斯·安德魯·劉易斯(James Andrew Lewis)直言:“美國無法像對待蘇聯那樣切斷中國的聯系。”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