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金畫像|北上資金連續四年活躍度超10%,成交占比創曆史新高,“甯王”跻身前三大持股!杠杆資金“跑步入場”,千億成交額遊資出爐

作者: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資料寶推出2023年A股畫像,本文為《資金畫像》,從資金面解讀2023年A股市場。

資金畫像

北上資金成交占比創曆史新高

2023年,A股市場震蕩下跌,北上資金淨流入力度有所收窄。

證券時報·資料寶統計,2023年北上資金合計買賣總額25.12萬億元,相較2022年小幅上升7.89%。從活躍度來看,北上資金成交額占A股總成交額的比值連續4年維持在10%以上,2023年這一比例進一步提升至17.65%,北上資金成交占比創曆史新高。

交易活躍度大幅提升的同時,淨流入力度有所收窄,北上資金2023年成交淨買入437.04億元,較2022年減少51.45%。

電力裝置行業持股市值驟降

截至2023年末,食品飲料行業的北上資金持股市值最高,達2542.37億元,比電力裝置行業持股市值高309.53億元。醫藥生物、電子、家用電器、銀行、機械裝置行業的北上資金持股市值均超千億元。

對比2022年資料,申萬一級31個行業中,有20個行業的北上資金持股市值呈現下降,其中8個行業的持股市值減少超百億元。電力裝置行業的北上資金持股市值減少最多,較2022年末減少885.74億元,食品飲料、銀行行業的持股市值分别減少670.69億元和425.6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從北上資金持股數量變化來看,電力裝置的持股數量并未減少,較2022年末增長5.58億股,但在電力裝置指數年内下跌26.19%,僅次于美容護理、房地産、商貿零售行業指數跌幅的背景下,北上資金對于電力裝置行業的持股市值不增反降。

整體來看,北上資金持股數量并未減少,但持股市值較去年末縮水超百億元的行業有電力裝置、商貿零售、醫藥生物、交通運輸。

電子行業持股數量大增

2023年TMT闆塊火熱度維持高位,相關細分産業鍊闆塊均獲得市場資金的“投票”。

從持股數量來看,24個行業的北上資金持股數量較2022年末增長,電子行業的持股數量年内增長32.19億股,汽車、交通運輸、傳媒、計算機等19個行業的持股數量均增長超億股。

相比之下,2023年北上資金對于食品飲料、建築裝飾、房地産、建築材料、銀行、鋼鐵等行業的青睐度有所降低,持股數量均減少超億股。

個股來看,截至2023年末,北上資金持股市值超百億元的有30隻股票。與2022年末相比,貴州茅台、美的集團繼續穩坐北上資金持股市值冠亞軍席位,持股市值分别為1489.76億元和731.35億元;季軍席位易主,來自電力裝置行業的甯德時代——替代招商銀行成為第三大持股市值股票。

從北上資金持股數量變化來看,北上資金持股市值TOP10股中,甯德時代、長江電力、國電南瑞的持股數量在年内發生了激增,分别增加2.52億股、1.65億股和2.48億股。

兩融餘額較年初增加超千億元

兩融資金也被稱為杠杆資金,以融資資金為主,作為增量資金,代表着投資者對市場的一種信心。

證券時報•資料寶統計,截至目前,A股兩融餘額為16589.59億元,較年初增加1138.12億元,其中融資餘額達15864.83億元,年内融資淨買入1419.73億元。

分行業來看,2023年以來,申萬一級行業中,7個行業的融資資金淨買入額超百億元,非銀金融、計算機、電子行業的融資淨買入額居前,分别達260.81億元、252.51億元和236.33億元。相比之下,有色金屬、農林牧漁、基礎化工行業明顯呈現淨流出之勢,融資淨賣出額均超40億元。

遊資成交活躍,全年淨買入超200億元

2023年遊資成交依然活躍,全年共有2725股登上過龍虎榜,營業部成交金額達到3.43萬億元,全年合計淨買入287.47億元。

按上榜次數來看,5股上榜次數超50次,聯合水務成為2023年龍虎榜上榜次數最多的個股,合計上榜68次,鴻博股份、首創證券、佰維存儲緊随其後,分别上榜65次、62次、62次。

按營業部淨買入金額來看,18股2023年獲遊資淨買入超10億元,包括長安汽車、拓維資訊、中國聯通、中科曙光、昆侖萬維的年内遊資淨買入金額均超20億元。

從營業部2023年成交金額來看,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成交額最多,達1049.33億元,也是唯一成交金額超千億元的營業部。

上海、浙江、北京股票交易額占全國比重近四成

哪些地區股民參與度高?根據交易所披露的各投資品種年内交易額資料來看,沿海地區交易額較高,上海、廣東、北京的總交易額均超百萬億元,交易額占全國比例合計達到54.29%;江蘇、浙江的交易額占比均在5%以上。

若從股票交易額來看,上海、浙江、北京的股票交易額位居前三位,分别達68.55萬億元、36.65萬億元和36.18萬億元,占比合計達37.07%。

聲明:資料寶所有資訊内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何予

校對:廖勝超

美編:林少筠、趙發新

資料寶

資料寶(shujubao2015):證券時報智能原創新媒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