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史》特約作者:淩福子)
肖龍友 小川:"看死" 袁世凱、孫中山、梁啟超,北京四大名醫中第一位

1870年2月13日,肖龍友出生于四川省雅安市,出生于四川省三台縣。肖龍友從小就讀了四本書、五本書,為國民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小時候,因為媽媽生病了,他經常去藥店要藥,對中藥很感興趣。後來,他去了成都榮譽學院,在業餘時間讀了很多醫學書籍。
1892年(22歲),霍亂在川久保流行,每天造成8000人死亡。蕭龍友走上前去,端着藥盒在街上給一位老中醫治病。兩個人的草藥,效果很好,救了很多人。在此之後,他聲名鵲起!
1897年(27歲),蕭龍友去北京參加科考,拿到公生,從此上路。他是清朝末期的縣長,當時民國擔任财政、農業和商業部秘書,擔任進階職務。但他從未停止學習醫學,中西醫都是研究型、自學成才的人才。在公務之外,他經常看到朋友行醫。
1916年5月(46歲),袁世凱病危,大兒子袁克定邀請蕭龍友到醫院就診。小龍尤割傷了靜脈,診斷為尿毒症,開處方後,反複囑咐吃藥休息。
但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不相信中醫,不允許中藥被捕獲。兄弟倆意見不一,一直拖到6月6日,現代中國最具争議的"偉人"袁世凱尖叫起來。
小龍佑說完:"尿毒症一定要休養,袁世凱當時國内外交困難,全國上下一聲呐喊,心情怎麼能平靜下來?"他的死也注定要失敗,氣體已經耗盡!"
(袁世凱的棺材)
1924年11月(54歲),孫中山北上尋求共和國,但突然病倒,病情越來越嚴重。很多醫生都無法确定病因,于是把肖龍友請了進來。小龍友經檢查,鑒定為肝癌,一直沒有得到中藥能治好,也沒有處方。
孫中山去世時,德國醫生進行了屍檢,發現肝髒有硬塊,并得出結論,這是惡性惡性良性腫瘤,證明了肝癌的死亡。小龍友準确診斷,轟動一時!
(孫中山,逝世)
1926年,梁啟超血,先後向西醫和蕭龍友詢問診療。他去了協和醫院,發現他的右腎上有一個黑點,被認為是癌症。而肖龍友診斷出梁啟超有尿毒症和糖尿病,和腎髒無關,慢慢服用中藥調理就好了。
最後,梁啟超按照西醫做了手術切除右腎。然而,随後的醫院屍檢發現,櫻桃狀黑點實際上是硬化的血管,而不是癌症。梁啟超的血液沒有多大好轉。這件事,引發了輿論對中醫西醫的争論,全都說梁啟超白被刀砍了。
1928年(58歲),南京北伐軍政府消亡。蕭龍佑決定從醫生那裡棄官,在自己家的軍馬胡同59号,挂上了一塊牌子——"蕭龍友醫房"!
1929年1月,59歲的梁啟超在北京協和醫院去世。
蕭龍友名著稱,醫療精湛,女童在京城聞名遐迩,被各界人士譽為全市四大名醫。即便是那時德國醫學博士,遇到疑難問題也會邀請肖龍友去醫院就診。您之前就知道,中醫可以進入西醫咨詢是沒有先例的!
(梁啟超追悼會)
1929年,南京政府宣布"廢除中醫案",立即引起全國醫學界和公衆的嘩然。
1930年(60歲),蕭龍友挺身而出,與其他著名醫生石金墨、孔伯華等人自籌資金,在自己家,即大地胡同大院,創辦了"北平國醫學院"。肖龍友擔任董事長,培養了一大批中醫人才,是中醫教育的先行者。
1943年,在抗日戰争的壓力下,醫學院被迫關閉。
(北平國醫學院開學時師生合影)
1949年(79歲),新中國成立後,蕭龍友雖然年近八十歲,但心依然堅強,将自己的數量"興趣"變為"無窮無盡"。曆任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醫學科學院名譽院長等職務。
1953年(83歲),肖龍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56年(86歲),在蕭龍友的倡議下,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成立了四所中國醫學院。蕭龍友也是中學教科書中著名醫生李世珍肖像的原型。
1960年10月20日,蕭龍友去世,享年90歲!
蕭龍友的人生經曆是傳奇的,從政治到杏林都很有名。醫術沒有家庭,也沒有老師,全靠自學成才,到一流的醫術充滿北京。他和孔伯華、王鳳春、石金墨一起被譽為"首都四大名醫"。
他強烈主張中西醫結合。他在《整理中醫意見》中提到,醫學是想救人的,沒有中醫或西醫。
(萬象曆史與傳記寫作營596部作品,營員"淩孔子"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