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萧龙友小传:“瞧死”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的京城四大名医之首

(《万象史》特约作者:凌福子)

肖龙友 小川:"看死" 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北京四大名医中第一位

萧龙友小传:“瞧死”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的京城四大名医之首

1870年2月13日,肖龙友出生于四川省雅安市,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肖龙友从小就读了四本书、五本书,为国民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时候,因为妈妈生病了,他经常去药店要药,对中药很感兴趣。后来,他去了成都荣誉学院,在业余时间读了很多医学书籍。

1892年(22岁),霍乱在川久保流行,每天造成8000人死亡。萧龙友走上前去,端着药盒在街上给一位老中医治病。两个人的草药,效果很好,救了很多人。在此之后,他声名鹊起!

1897年(27岁),萧龙友去北京参加科考,拿到公生,从此上路。他是清朝末期的县长,当时民国担任财政、农业和商业部秘书,担任高级职务。但他从未停止学习医学,中西医都是研究型、自学成才的人才。在公务之外,他经常看到朋友行医。

萧龙友小传:“瞧死”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的京城四大名医之首

1916年5月(46岁),袁世凯病危,大儿子袁克定邀请萧龙友到医院就诊。小龙尤割伤了静脉,诊断为尿毒症,开处方后,反复嘱咐吃药休息。

但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不相信中医,不允许中药被捕获。兄弟俩意见不一,一直拖到6月6日,现代中国最具争议的"伟人"袁世凯尖叫起来。

小龙佑说完:"尿毒症一定要休养,袁世凯当时国内外交困难,全国上下一声呐喊,心情怎么能平静下来?"他的死也注定要失败,气体已经耗尽!"

萧龙友小传:“瞧死”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的京城四大名医之首

(袁世凯的棺材)

1924年11月(54岁),孙中山北上寻求共和国,但突然病倒,病情越来越严重。很多医生都无法确定病因,于是把肖龙友请了进来。小龙友经检查,鉴定为肝癌,一直没有得到中药能治好,也没有处方。

孙中山去世时,德国医生进行了尸检,发现肝脏有硬块,并得出结论,这是恶性肿瘤,证实了肝癌的死亡。小龙友准确诊断,轰动一时!

萧龙友小传:“瞧死”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的京城四大名医之首

(孙中山,逝世)

1926年,梁启超血,先后向西医和萧龙友询问诊疗。他去了协和医院,发现他的右肾上有一个黑点,被认为是癌症。而肖龙友诊断出梁启超有尿毒症和糖尿病,和肾脏无关,慢慢服用中药调理就好了。

最后,梁启超按照西医做了手术切除右肾。然而,随后的医院尸检发现,樱桃状黑点实际上是硬化的血管,而不是癌症。梁启超的血液没有多大好转。这件事,引发了舆论对中医西医的争论,全都说梁启超白被刀砍了。

萧龙友小传:“瞧死”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的京城四大名医之首

1928年(58岁),南京北伐军政府消亡。萧龙佑决定从医生那里弃官,在自己家的军马胡同59号,挂上了一块牌子——"萧龙友医房"!

1929年1月,59岁的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

萧龙友名著称,医疗精湛,女童在京城闻名遐迩,被各界人士誉为全市四大名医。即便是那时德国医学博士,遇到疑难问题也会邀请肖龙友去医院就诊。您之前就知道,中医可以进入西医咨询是没有先例的!

萧龙友小传:“瞧死”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的京城四大名医之首

(梁启超追悼会)

1929年,南京政府宣布"废除中医案",立即引起全国医学界和公众的哗然。

1930年(60岁),萧龙友挺身而出,与其他著名医生石金墨、孔伯华等人自筹资金,在自己家,即大地胡同大院,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肖龙友担任董事长,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是中医教育的先行者。

1943年,在抗日战争的压力下,医学院被迫关闭。

萧龙友小传:“瞧死”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的京城四大名医之首

(北平国医学院开学时师生合影)

1949年(79岁),新中国成立后,萧龙友虽然年近八十岁,但心依然坚强,将自己的数量"兴趣"变为"无穷无尽"。历任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

1953年(83岁),肖龙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86岁),在萧龙友的倡议下,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成立了四所中国医学院。萧龙友也是中学教科书中著名医生李世珍肖像的原型。

萧龙友小传:“瞧死”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的京城四大名医之首

1960年10月20日,萧龙友去世,享年90岁!

萧龙友的人生经历是传奇的,从政治到杏林都很有名。医术没有家庭,也没有老师,全靠自学成才,到一流的医术充满北京。他和孔伯华、王凤春、石金墨一起被誉为"首都四大名医"。

他强烈主张中西医结合。他在《整理中医意见》中提到,医学是想救人的,没有中医或西医。

萧龙友小传:“瞧死”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的京城四大名医之首

(万象历史与传记写作营596部作品,营员"凌孔子"第41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