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複發展的一年,大陸經濟回升向好,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
随着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2024年的中國經濟站在了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基調,并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一系列工作的部署下,經濟預期能否擡升?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出台如何有力更有效?明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能否實作可持續增長?企業家們信心如何?
值此新舊交替之際,貝殼财經推出年度專題報道“看2024”,攜手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學者和企業家,建言中國經濟,助力中國經濟複蘇與繁榮。
貝殼财經約訪了微脈創始人兼CEO裘加林。
微脈創始人兼CEO裘加林。圖/受訪者供圖
貝殼财經:會議強調了科技創新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中的重要性。請問您的企業在過去的一年中是如何利用科技創新推動企業發展的?
裘加林: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而科技創新推動企業發展展現在内部和外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通過新的技術研發或引入,達到降本增效、優化業務流程的目标,推進人才隊伍的高品質發展;另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科技創新是提升企業“硬實力”的關鍵,不斷疊代和更新産品體系,滿足市場需求,方能獲得市場競争力。
“用科技點亮醫學”是微脈所堅守的科技創新方針,今年我們在智慧服務更新、患者管理處方、各專科疾病全病程管理領域做了諸多創新,引用人工智能、輔助監測、5G等新技術,幫助公立醫院提升服務品質及服務效率,讓患者收獲更便捷、高效、專業的周期性醫療健康服務。
針對目前國内醫療服務供給不足,群眾缺乏基礎醫療常識和健康管理意識等痛點,微脈于今年釋出國内首款健康管理領域大語言模型應用CareGPT。CareGPT為醫院、醫生和微脈個案管理師提供全新的輔助工具,實作預防、咨詢、預約、康複的全周期智能化健康管理。CareGPT通過對患者聊天内容的分析,能夠相對準确地還原患者健康情況全貌,同時支援專業自評量表推送,幫助患者自主進行初步的身體狀況篩查,實作分診導診的智能化輔助,進而實作更加高效的患者管理。憑借CareGPT的支援,醫生和個案管理師同一時期的患者管理數量可提升至500個,而在此之前,這一資料為50-70個。同時,CareGPT可以接入醫院公衆号、呼叫中心、企業微信、微脈APP等多應用場景。根據患者的有效互動和内容分析,為其提供文字、圖檔、視訊等多形态的健康管理建議,覆寫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這一産品不僅為醫務工作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患者管理工具,同時讓他們從一些繁雜的事務中抽身出來,更加專注于疾病的治療。
貝殼财經:會議提到了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有效需求,以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請問您的企業在這方面有何具體計劃和政策? 您對2024年的預期是什麼?
裘加林:二十大以來,黨中央強調把實施擴大内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有效需求和高品質供給良性互動,形成了積極創造市場、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合力。立足新的發展階段,企業已經從“闖市場”逐漸過渡到“創市場”,重在把握機遇、順勢而為。
如今在醫療健康領域,依然存在巨大而未被滿足的“超級剛需”。人民群衆對醫療健康服務需求發生了“質”的變化,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逐漸增加。在健康中國戰略的指導下,公立醫療機構逐漸從“疾病治療”為主轉為“健康管理”為主,是以如何能夠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整合醫療健康行業生态企業,面向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醫療健康服務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今“躺平式生娃”“托管式育兒”成為新的“熱詞”,背後則傳遞了足夠的消費潛力,越來越多的大衆願意為更專業、更高品質、個性化、連續化的醫療健康服務“買單”。
微脈在醫療健康消費領域的實踐便是創新模式、促進消費、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一個縮影。通過與公立醫院合作,重新梳理院内就診流程,為醫院提供管理患者的工具,打造“以患者為中心”的線上+線下、院内+院外的全病程管理體系,為患者提供覆寫院前-院中-院後的周期性健康管理。2024年,相信在新技術的加持下,通過與更多生态夥伴合作,我們在管理病種數、管理患者數上都将得到提升。
貝殼财經:會議強調了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要性。請問您的企業在這兩個方面有何計劃和政策? 您期待這些計劃和政策将如何推動企業在2024年的發展?
裘加林:發展“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病程管理,是一種全面的醫療服務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提供連續、綜合、個性化的醫療服務。通過全病程管理,可以推動醫療領域改革,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醫療服務品質和效率。在此基礎上,全病程管理對于一些危重症、慢性病、術後并發症的管理有了新的抓手,通過持續化的跟蹤管理,提高患者居家場景下的依從性,降低并發症發生機率、實作疾病預防及早期幹預,可有效降低醫保支出,這對于深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有着重要且積極意義。
與此同時,發展全病程管理有助于提高中國醫療服務的水準和國際競争力。通過推動醫療服務國際化,中國可以吸引更多國際患者和投資,促進醫療服務的對外開放,同時也可以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提升本土醫療水準。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擴大“朋友圈”,下一步,我們也将放眼國際化醫療健康服務發展,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理念、技術和經驗,提高患者管理水準,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管理式醫療組織(MCO),我相信在高水品對外開放的引導下,也有助于分享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經驗,促進全球醫療服務的協同發展。
綜合而言,全病程管理的發展對于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具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既能夠優化國内醫療服務體系,又有助于提高國際競争力和推動國際合作。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孫文軒
編輯 徐超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