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作者:中工網

原标題: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劉雨 萍鄉日報記者 李桂東 文/攝

在江西萍鄉登岸東路與公園路交叉口有家“千裡香馄饨”店。店主李太鎖和李偉華夫妻靠着12年不變的初心和不懈的奮鬥,守着這家小店,用一碗飄香的小馄饨,溫暖了萍城百姓數千個睡眼惺忪的清晨,也讓自己一家人過上了和美的幸福日子。

12月20日,記者慕名來到這家馄饨店,探訪這對夫妻的創業故事。

清晨5時30分,徹骨的寒氣和着夜色籠罩大地,李太鎖和李偉華準時拉起卷閘門,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李太鎖是福建莆田人,妻子李偉華是福建仙遊人,夫妻倆于2011年3月來到萍城,經過仔細考察,標明在此開店。當年6月,馄饨店正式開業,主營鮮肉小馄饨。

“我是農村出身的,家裡比較貧困。那時候為了謀生,我走南闖北去了很多城市,但生活都沒起色。有一年,我的親戚從福建來到萍城開了家馄饨店,生意不錯,他說萍城是一個适合開店創業的城市,便力邀我前來。我心想,馄饨是福建有名的吃食,我們那邊家家戶戶都會做。加上我們制作的馄饨味道非常鮮美,富有福建特色,來萍鄉開店創業,或許是有前景的。”李太鎖一邊把竈台移到店門前,一邊對記者介紹說。在鍋裡倒滿水後,李太鎖點燃瓦斯開始燒水,要趕在第一批顧客來臨前,包好馄饨、燒好水,以便顧客即來即可食用。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顧客多的時候,要同時煮五六碗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包馄饨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夫妻倆帶着小孩在店忙碌

馄饨店的左邊是出餐區。在出餐區的裡間,李偉華和兩名員工正在拌餡兒、壓面皮、包馄饨。隻見他們右手輕輕撚起一張馄饨皮,用小勺子從肉餡中一挑,左手迅速合住馄饨皮一捏,一個馄饨就做好了。他們一分鐘能包30個馄饨。大約半個小時,上千個皮薄如蟬翼的小馄饨便堆滿在台面上。

夫妻倆和員工們有着多年的默契,每天一早打開店門後,從做馄饨,到撒調料、澆湯,一個小時的時間,便可同時向顧客供應上百碗熱乎乎的小馄饨。

店裡出售的小馄饨湯清餡細,薄而泛黃的堿水皮裡微微透出粉紅的肉餡,清湯見底,香氣襲人。對于萍城很多老顧客來說,早晨來店裡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馄饨,用舌尖味蕾的美好感受開啟一天美好的生活,成了一種習慣。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顧客在店内就餐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清晨5時30分,馄饨店開店營業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夫妻倆配合默契

福建馄饨最大的特點是“鮮”,嗜辣的萍鄉人開始并不接受清淡口味的馄饨。剛在萍鄉開店時,由于馄饨并非當地主食,馄饨店的生意并不好。夫妻倆并沒有氣餒,經過不斷探索和嘗試,在各種食材和調料裡選取最佳配比,确定了自己門店的獨特口味。為了保證馄饨皮的滑潤,李太鎖會堅持選購優質面粉;為了保證馄饨的嫩滑,也堅持每天購買最新鮮的豬肉制作馄饨肉餡。慢慢地,馄饨的味道赢得了很多食客的認可,小店漸漸有了很多回頭客、老主顧。在開業第3年,夫妻倆聘請了兩名員工,店門面也從1間拓展到2間,菜品也不斷創新,拓展到30多種,涵蓋了粉、面、餃子、小籠包、福州魚丸、鹵制品和生鮮制品等。

“老闆來碗大份的鮮肉馄饨。”7時左右,客人陸陸續續多了起來。面對應接不暇的顧客,老闆娘有條不紊地将碗一一排開擺滿料理台,碗中再一一撒入香蔥、紫菜、蝦米和秘制調料,再倒上精心熬制的高湯,先将湯底做好。接着,撈起一把馄饨,放入湯中,不到2分鐘,一碗碗皮薄餡嫩、湯頭濃郁的馄饨就送上了餐桌。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李太鎖在選購豬肉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李偉華在精心調配湯料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李太鎖和顧客在閑聊

店門右邊是就餐區,擺放了8張四人桌,可以同時供30多位顧客就餐。用餐高峰時段,餐位供不應求,顧客們還會拿張小凳坐在門口的街邊吃。

“要一碗馄饨,打包送來。”馄饨店從鮮有人問津,到小有名氣,如今夫妻倆常常還會接到外賣電話。面對一小份馄饨的外賣訂單,也是二話沒說,李太鎖騎上電動車立馬送貨上門。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清晨,李偉華為來店的第一個小顧客服務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李偉華每天忙忙碌碌,但樂在其中

12年來,正是憑借着熱情和肯鑽研的精神,在創業謀生、制作美食的過程裡,李太鎖和李偉華赢得了大家的認可,也逐漸融入了萍鄉這座城市。每年他們隻有春節會回福建老家一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萍鄉生活。他們的大女兒大學畢業後已經就業,二女兒10歲來到萍鄉,從國小讀到了高中,如今也已考上大學。“我們現在是半個萍鄉人咯。”李太鎖笑呵呵地說道。現在他們還有一個3歲的小孩,也準備在萍鄉入學。

如今,馄饨店已經站穩了腳跟。每當有人問起夫妻兩人的創業故事,他們總是愉快地說:“我們隻是用心做好每一碗馄饨,讓更多的人品嘗到家鄉的味道。”而正是這種執着和匠心,讓夫妻倆的馄饨店香飄四方,受到越來越多的萍鄉人歡迎,也讓更多的萍鄉人品嘗到了福建的美食文化。

來源:萍鄉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