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作者:中工网

原标题: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刘雨 萍乡日报记者 李桂东 文/摄

在江西萍乡登岸东路与公园路交叉口有家“千里香馄饨”店。店主李太锁和李伟华夫妻靠着12年不变的初心和不懈的奋斗,守着这家小店,用一碗飘香的小馄饨,温暖了萍城百姓数千个睡眼惺忪的清晨,也让自己一家人过上了和美的幸福日子。

12月20日,记者慕名来到这家馄饨店,探访这对夫妻的创业故事。

清晨5时30分,彻骨的寒气和着夜色笼罩大地,李太锁和李伟华准时拉起卷闸门,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李太锁是福建莆田人,妻子李伟华是福建仙游人,夫妻俩于2011年3月来到萍城,经过仔细考察,选定在此开店。当年6月,馄饨店正式开业,主营鲜肉小馄饨。

“我是农村出身的,家里比较贫困。那时候为了谋生,我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城市,但生活都没起色。有一年,我的亲戚从福建来到萍城开了家馄饨店,生意不错,他说萍城是一个适合开店创业的城市,便力邀我前来。我心想,馄饨是福建有名的吃食,我们那边家家户户都会做。加上我们制作的馄饨味道非常鲜美,富有福建特色,来萍乡开店创业,或许是有前景的。”李太锁一边把灶台移到店门前,一边对记者介绍说。在锅里倒满水后,李太锁点燃煤气开始烧水,要赶在第一批顾客来临前,包好馄饨、烧好水,以便顾客即来即可食用。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顾客多的时候,要同时煮五六碗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包馄饨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夫妻俩带着小孩在店忙碌

馄饨店的左边是出餐区。在出餐区的里间,李伟华和两名员工正在拌馅儿、压面皮、包馄饨。只见他们右手轻轻捻起一张馄饨皮,用小勺子从肉馅中一挑,左手迅速合住馄饨皮一捏,一个馄饨就做好了。他们一分钟能包30个馄饨。大约半个小时,上千个皮薄如蝉翼的小馄饨便堆满在台面上。

夫妻俩和员工们有着多年的默契,每天一早打开店门后,从做馄饨,到撒调料、浇汤,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可同时向顾客供应上百碗热乎乎的小馄饨。

店里出售的小馄饨汤清馅细,薄而泛黄的碱水皮里微微透出粉红的肉馅,清汤见底,香气袭人。对于萍城很多老顾客来说,早晨来店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用舌尖味蕾的美好感受开启一天美好的生活,成了一种习惯。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顾客在店内就餐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清晨5时30分,馄饨店开店营业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夫妻俩配合默契

福建馄饨最大的特点是“鲜”,嗜辣的萍乡人开始并不接受清淡口味的馄饨。刚在萍乡开店时,由于馄饨并非当地主食,馄饨店的生意并不好。夫妻俩并没有气馁,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在各种食材和调料里选取最佳配比,确定了自己门店的独特口味。为了保证馄饨皮的滑润,李太锁会坚持选购优质面粉;为了保证馄饨的嫩滑,也坚持每天购买最新鲜的猪肉制作馄饨肉馅。慢慢地,馄饨的味道赢得了很多食客的认可,小店渐渐有了很多回头客、老主顾。在开业第3年,夫妻俩聘请了两名员工,店门面也从1间拓展到2间,菜品也不断创新,拓展到30多种,涵盖了粉、面、饺子、小笼包、福州鱼丸、卤制品和生鲜制品等。

“老板来碗大份的鲜肉馄饨。”7时左右,客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面对应接不暇的顾客,老板娘有条不紊地将碗一一排开摆满料理台,碗中再一一撒入香葱、紫菜、虾米和秘制调料,再倒上精心熬制的高汤,先将汤底做好。接着,捞起一把馄饨,放入汤中,不到2分钟,一碗碗皮薄馅嫩、汤头浓郁的馄饨就送上了餐桌。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李太锁在选购猪肉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李伟华在精心调配汤料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李太锁和顾客在闲聊

店门右边是就餐区,摆放了8张四人桌,可以同时供30多位顾客就餐。用餐高峰时段,餐位供不应求,顾客们还会拿张小凳坐在门口的街边吃。

“要一碗馄饨,打包送来。”馄饨店从鲜有人问津,到小有名气,如今夫妻俩常常还会接到外卖电话。面对一小份馄饨的外卖订单,也是二话没说,李太锁骑上电动车立马送货上门。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清晨,李伟华为来店的第一个小顾客服务

一碗小馄饨 匠心十二年

李伟华每天忙忙碌碌,但乐在其中

12年来,正是凭借着热情和肯钻研的精神,在创业谋生、制作美食的过程里,李太锁和李伟华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也逐渐融入了萍乡这座城市。每年他们只有春节会回福建老家一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萍乡生活。他们的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已经就业,二女儿10岁来到萍乡,从小学读到了高中,如今也已考上大学。“我们现在是半个萍乡人咯。”李太锁笑呵呵地说道。现在他们还有一个3岁的小孩,也准备在萍乡入学。

如今,馄饨店已经站稳了脚跟。每当有人问起夫妻两人的创业故事,他们总是愉快地说:“我们只是用心做好每一碗馄饨,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家乡的味道。”而正是这种执着和匠心,让夫妻俩的馄饨店香飘四方,受到越来越多的萍乡人欢迎,也让更多的萍乡人品尝到了福建的美食文化。

来源:萍乡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