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破發!瑞浦蘭鈞連年虧損或将持續,锂電“新貴”上市即巅峰

作者:華夏時報
破發!瑞浦蘭鈞連年虧損或将持續,锂電“新貴”上市即巅峰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趙奕 胡金華 上海報道

12月18日,瑞浦蘭鈞(0666.HK)正式登陸港交所主機闆。本次IPO,瑞浦蘭鈞共發行1.16億股,每股發行價18.3港元,成功募資21.23億港元。發行首日最高漲幅達7.43%,最終首日漲幅2.62%,上市首日市值便超過400億港元,由此超過中創新航,成為目前為止港股市值最高的锂電企業,同時,也是港股今年的第四大IPO。

記者通過梳理注意到,瑞浦蘭鈞的上市雖然引發了業界的關注,但其卻面臨着業績持續虧損、産能使用率陡然下滑、市場競争環境日趨激烈等問題。針對本次IPO相關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多次緻電并緻函瑞浦蘭鈞,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任何回複。

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似乎也十分謹慎,瑞浦蘭鈞的股價在其上市的第三個交易日便出現回調,盤中一度破發,截至12月20日收盤,瑞浦蘭鈞報18.3港元/股,勉強維持發行價。12月21日,該股在開盤小幅回升後再次開啟下跌模式,截至收盤報18.26港元/股,日内跌幅0.219%。

三年虧損超10億元

在本次IPO之前,瑞浦蘭鈞曾在2022年12月14日首次在港交所遞表IPO,在随後的半年時間裡,其IPO并無實質進展,在今年6月中旬,公司上市申請失效。緊接着,在6月30日,瑞浦蘭鈞二度遞表,再次沖擊港股IPO,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瑞浦蘭鈞成立于2017年10月,主要專注于锂離子動力電池産品和儲能電池産品的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在儲能電池方面,瑞浦蘭鈞擁有全球8.8%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三,僅位于甯德時代和比亞迪身後。而在動力電池方面,該公司去年裝機量占據1.7%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10。

業績方面,近年來,瑞浦蘭鈞的營收增長迅猛。2020年至2022年,瑞浦蘭鈞營收分别為9.07億元、21.09億元和146.4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301.9%。對此,瑞浦蘭鈞在招股書中表示,這主要由于中國及全球電動汽車及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瑞浦蘭鈞努力擴充産能、擴大客戶群。

然而,即使在迅速增長的營收下,瑞浦蘭鈞卻依然深陷虧損當中。2020年至2022年,瑞浦蘭鈞淨虧損分别為5327.9萬元、8.04億元和4.51億元,在三年的時間裡,瑞浦蘭鈞合計虧損了13.08億元。而2023年,該公司的虧損持續擴大,截至2023年6月末,瑞浦蘭鈞淨利潤為-7.10億元,半年虧損金額逼近2021年全年。

針對虧損的原因,瑞浦蘭鈞表示,虧損主要與2023年電動汽車行業增速放緩、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價格下降導緻動力電池産品的平均售價下降、機關制造成本增加等多方因素有關。

瑞浦蘭鈞在招股書中稱,鑒于2023年下半年锂離子電池行業的市場競争持續,公司預期2023年錄得虧損,計劃将能夠于2025年實作盈利并産生經營現金流入。

記者了解到,自2021年以來上遊原材料價格的大幅飙升是導緻瑞浦蘭鈞持續虧損的最主要原因。根據招股書,瑞浦蘭鈞超80%的收入都來自碳酸鐵锂電池産品,其中锂電池産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及電解液,而碳酸锂正是磷酸鐵锂正極的一種主要原材料。

根據Wind資料顯示,國内電池級碳酸锂99.5%均價從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快速上漲,并在整個2022年持續高位運作,最高時的均價超過2020年末時價格的10倍。

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下,報告期内公司動力電池生産成本從0.33元/Wh上漲至0.64元/Wh,漲幅為93.94%;儲能電池生産成本從0.40元/Wh上漲至0.66元/Wh,漲幅為65%。

根據招股書,瑞浦蘭鈞絕大部分的收入來源于動力電池産品和儲能電池産品。産品定價方面,2022年甯德時代動力電池産品售價為0.98元/Wh,儲能電池産品售價為0.96元/Wh。同期,瑞浦蘭鈞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産品售價分别為0.76元/Wh、0.80元/Wh,遠低于甯德時代産品售價。

較低的産品價格也讓瑞浦蘭鈞的産品銷量實作暴漲。以儲能電池産品為例,2020年瑞浦蘭鈞儲能電池銷售額為1.82億元,2022年則增長至84億元,增幅高達45.15倍。同期,瑞浦蘭鈞動力電池銷售額也從6.73億元增長至46.43億元,增幅為589.90%。

對此,專精特新企業高品質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企業來說,依靠低價競争在帶來銷量的同時也存在着風險,利潤空間受到壓縮,可能導緻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同時,價格戰可能引發競争對手的跟進,導緻市場競争加劇。此外,産品品質和服務水準可能受到忽視,對企業的長期發展産生負面影響。

“但另一方面,銷量增長取決于市場需求和競争态勢。如果市場對锂電池的需求持續增長,而瑞浦蘭鈞能夠保持其競争優勢并滿足市場需求,那麼銷量增長可能是可持續的。”袁帥如是說。

中國資訊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經濟學中,低價政策通常被視為一種市場滲透手段,旨在迅速占領市場佔有率。短期内,這種政策往往能奏效,吸引大量購買者。

朱克力進一步表示,但從長期看,該政策的持續性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首先,競争對手可能會作出反應,也降低價格,進而抵消瑞浦蘭鈞的價格優勢。其次,如果成本控制不當,低價銷售将侵蝕利潤。再者,消費者最終追求的是價值,而不僅僅是價格。如果瑞浦蘭鈞不能在品質、創新等方面與競品區分開,低價政策可能隻是短暫的勝利,品牌形象和投資能力也可能因持續低價而受到損害。

産能使用率不斷下滑卻依舊擴産

本次IPO,瑞浦蘭鈞募集資金的最大用途是擴大産能,公司預計将在溫州、佛山及重慶建設生産工廠。根據瑞浦蘭鈞預計,公司計劃在2023年末之前将産能提升至77GWh,并預計在2025年底達到150GWh以上。

根據招股書,根據招股書,瑞浦蘭鈞産能從2021年的4.2GWh提升至2022年24.5GWh,但産能快速提升之後,産能使用率卻下降至54.5%。

近一半的産能尚未被利用,卻依舊擴大産能,新産能将如何消化?“瑞浦蘭鈞在産能使用率下滑的背景下仍計劃擴大産能,顯然是在賭一個更大的未來。”朱克力表示,經濟學中的“預期效用理論”可以解釋這種決策背後的邏輯。企業可能基于對未來市場需求的樂觀預期,認為目前的下滑隻是暫時的。但這樣的決策也帶有相當大的風險,如果新增的産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将導緻資源浪費和财務壓力。此外,這也可能反映出市場對目前産品或服務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需要更加敏銳的市場洞察來指導決策。

對此,袁帥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在産能使用率逐漸下滑的同時,瑞浦蘭鈞仍計劃擴大産能,這可能是出于對市場前景的看好和對未來發展的預期。但這種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和挑戰。擴大産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援,如果市場需求沒有同步增長或出現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會導緻産能過剩和資源浪費。

事實上,近年來,锂電行業包括甯德時代等行業龍頭企業都在大舉進行擴産。據2022年年報顯示,甯德時代電池系統産能約為達到390GWh,同時還有152GWh的在建産能。

但盡管锂電池行業目前仍在快速擴張當中,企業的瘋狂擴産,已經讓行業進入産能過剩階段。資料顯示,2023年上半年,大陸動力電池累計産量293.6GWh。但累計裝車量僅為152.1GWh,比産量少了近二分之一。而在儲能電池方面,2023年上半年大陸儲能電池出貨量為31.5GWh,出口6.3GWh,均不及預期。根據GGII披露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锂電企業産能使用率已經跌至40%—60%之間。

在朱克力看來,當下的情況對于锂電池生産企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挑戰在于如何在市場調整中保持盈利能力和市場佔有率,機遇則在于通過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手段抓住新的增長點。從長遠看,随着全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加深,新能源汽車及锂電池行業仍有巨大增長空間。企業需密切關注市場動态與技術趨勢,靈活調整戰略和業務模式,以适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于锂電池生産企業來說,未來發展趨勢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锂電池的需求可能會繼續增長。另一方面,随着環保政策的加強和能源結構的調整,儲能領域的需求也可能會增加。是以,锂電池生産企業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提高産品品質和服務水準,以适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時,也需要關注政策走向和市場動态,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政策和發展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