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作者:秀擁五華

豐甯街道位于昆明市五華區中部,地處南部精品活力區和中部現代新城區的交彙點,是主城核心區和西北新城的連接配接點,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齊全,生活、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對标五華區建設曆史文化名城核心區、科教創新先行區、現代服務業引領區的工作思路,豐甯街道既有滇緬公路、麻園米軌、民族電影制片廠、昆明斑銅廠等曆史底蘊,又有金鼎國家廣告産業園、雲紡M60、拾翠、同景108智庫空間等文化創意園産業聚集的優勢,廣告設計、文化創意、傳統民族工藝、非遺文化傳承精彩紛呈。“豐甯小微”将化身為“豐甯推薦官”,通過“遇見豐甯”主題系列介紹,帶您深入了解豐甯轄區獨特的曆史文化、特色創意和民族風情,展現豐甯轄區的風土人情和豐甯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的新氣象、新作風和新擔當!

人文新社群 藝術新高地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

雲南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雲嶺首席技師、 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昆明鄭和研究會副會長、古船營造技藝非遺傳承人。

付昆祥1979年入行,1984年進入雲南省航模隊,1994年成立紅帆工藝品研究所,2009年注冊擁有自主進出口權的昆明奮進工藝品有限公司,到今年轉型的昆明森舍墨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1996年至2014年間,付昆祥向十多個國家出口船模,十餘年間出口數量多達二百七十多個種類、上百萬條船模。自從開始從事模型專業,付昆祥榮獲過多次專業獎項,其中世界航海模型錦标賽古帆船模型項目獲得銀牌。

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勝利号”、“奮進号”、“鄭和船隊”、中國古船“三扇頭”等,其作品多次榮獲國内外榮譽、獎項;數十件作品被多國博物館收藏。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付昆祥17歲進入雲南省委航模隊,結構學、流體力學、氣體動力學等知識的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因為船模技藝極其複雜,付昆祥掌握多種手藝、身兼數行,木工、鉗工 、車工、漆工,甚至是微雕和針線活他都有一手。僅是打磨抛光就很考驗技術和耐心,通常要經曆180、240、300、800、1000、2000目型号的砂紙打磨6次,有時甚至用到5000、10000目砂紙,再細小的零部件、隐藏在船體内的木材都不放過,打磨時間占了船模制作總時長的三分之一或一大半,這樣制作出的船模光滑精細,能最大程度還原小葉紫檀、紅酸枝木等名貴木材的木質紋理。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在組裝過程中,必須屏住呼吸、小心翼翼才能将船組裝好。組裝龍骨、制作甲闆、安裝兩側船舷和護舷木,主船體完成後,還有繩索、帆具、桅杆、滑輪、欄杆、舷梯等數以千計的零部件組裝。每個步驟細分下來,制作一條船模,需要上千道工序。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古船船模營造技藝傳承人付昆祥制作的船模,錨可抛、帆可升降、艙門可開關、救生艇可吊可卸,技藝極為精湛。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世人皆知鄭和下西洋,但鄭和的船隊長什麼樣,沒人知道,這個代表當時中國和世界最高造船工藝水準的船隊沒有人認識,這是令人特别遺憾的事情。2009年,付昆祥下定決心,一定要用船模的方式把鄭和的船隊“複活”出來,向世人展現中國人曾經在世界航海史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向國外更多人講述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付昆祥在全國各個地方收集文字資料和古船的造型技藝,從中國最早的萬船之母——獨木舟,到其後的木闆船,再到東漢時期的動力的變化與操縱革新——中國風帆、橹、舵和錨的出現,一直到600多年前,鄭和船隊的出現把中國的航海文化推到了當時世界的頂峰。中國古船的文化曆史和技藝特點都讓付昆祥深深着迷,其公司的利潤都被投入到了對古帆船的開發和設計中,在這個期間複制出了幾十種中國古帆船的模型。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樓船

付昆祥還多次造訪南京博物館、南京鄭和博物館、南京鄭和船隊造船遺址博物館、中國船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雲南晉甯鄭和博物館搜集大量和鄭和相關的圖資料。為了讓鄭和船隊的複制更貼近曆史,更還原真實,專門拜訪過雲南省鄭和研究會、晉甯鄭和博物館館長、艦船知識雜志總編、雲南大學曆史系教授,力求最真實的還原曆史。在整個過程中,最痛苦的是中國古帆船的圖紙設計,因為中國傳統的造船術講究代代相傳,并沒有統一規範的圖紙,為了完全符合真船的結構,付昆祥專門請到福建泉州走訪福船造船傳人——一位70歲左右的老藝人到雲南昆明工作室兩年,一起研制傳統造船術,開發鄭和船型。在2015年整個船隊複制完成時,已經完成6個版本船型的改造。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鄭和寶船“天元号”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激勵付昆祥前進的,是鄭和精神,“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家是從遠離大海的雲南走出去的,是以,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付昆祥前後花了5年時間,千方百計收集資料并研讀古籍,同時還向多名曆史學者和民間造船藝人登門求教,最終按照當時的船隊編制和陣型,确定鄭和船隊編制為寶船62條,糧船20條,水船15條,馬船20條,戰船86艘,坐船5條,一共208艘艦船,整個船隊呈“飛燕陣型”航行。之後,他帶領70名勞工耗費3年時間、投入數百萬元,終于按照1∶50的比例第一次成功“複活”了鄭和船隊。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鄭和船隊微縮模型

208艘艦船中,最大的一艘寶船長達3米,桅杆高達4米,要重制當年的“飛燕陣型”,起碼需要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場地。目前,位于五華區普吉路47号的M60文化創意園内僅保留着部分展品,他其餘的鄭和船隊模型都是以零散的方式在各地進行展覽。為了讓世人完整目睹“飛燕陣型”的風采,付昆祥決定按照1∶100的比例,結合最新史料,改進之前船模的不足,從内到外複原一支最系統、最完善、最直覺的文物級鄭和船隊。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一路走來,付昆祥把古船船模營造技藝傳承給年輕的80後徒弟王黎。畢業于雲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的王黎,不僅跟随付昆祥學習古船船模的制作技藝,更将年輕一代設計師對于古船的了解,融入到古船文化的挖掘和傳播中。開發出古船船模制作技藝非遺體驗,與多家中國小合作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古船船模研習館開設古船文化體驗課等,進一步将古船文化傳承給下一代。她創意設計了将古船模型與茶禮結合的“茶船”,以及與香文化密切結合的“香船”等文創産品,并不斷地探索古船文化與生活的融合與應用。

付昆祥工作室位址:昆明市五華區普吉路47号雲紡蓄電池廠文創園(原M60)23棟3樓302号。

遇見豐甯 | 匠心非遺:古船模型大師付昆祥

2017年雲南省文博會展出的部分鄭和船模

來源 │ 雲紡M6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