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作者:秀拥五华

丰宁街道位于昆明市五华区中部,地处南部精品活力区和中部现代新城区的交汇点,是主城核心区和西北新城的连接点,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齐全,生活、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标五华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科教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的工作思路,丰宁街道既有滇缅公路、麻园米轨、民族电影制片厂、昆明斑铜厂等历史底蕴,又有金鼎国家广告产业园、云纺M60、拾翠、同景108智库空间等文化创意园产业聚集的优势,广告设计、文化创意、传统民族工艺、非遗文化传承精彩纷呈。“丰宁小微”将化身为“丰宁推荐官”,通过“遇见丰宁”主题系列介绍,带您深入了解丰宁辖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创意和民族风情,展现丰宁辖区的风土人情和丰宁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的新气象、新作风和新担当!

人文新社区 艺术新高地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

云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云岭首席技师、 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昆明郑和研究会副会长、古船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付昆祥1979年入行,1984年进入云南省航模队,1994年成立红帆工艺品研究所,2009年注册拥有自主进出口权的昆明奋进工艺品有限公司,到今年转型的昆明森舍墨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996年至2014年间,付昆祥向十多个国家出口船模,十余年间出口数量多达二百七十多个种类、上百万条船模。自从开始从事模型专业,付昆祥荣获过多次专业奖项,其中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古帆船模型项目获得银牌。

其代表作品主要有“胜利号”、“奋进号”、“郑和船队”、中国古船“三扇头”等,其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荣誉、奖项;数十件作品被多国博物馆收藏。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付昆祥17岁进入云南省委航模队,结构学、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等知识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为船模技艺极其复杂,付昆祥掌握多种手艺、身兼数行,木工、钳工 、车工、漆工,甚至是微雕和针线活他都有一手。仅是打磨抛光就很考验技术和耐心,通常要经历180、240、300、800、1000、2000目型号的砂纸打磨6次,有时甚至用到5000、10000目砂纸,再细小的零部件、隐藏在船体内的木材都不放过,打磨时间占了船模制作总时长的三分之一或一大半,这样制作出的船模光滑精细,能最大程度还原小叶紫檀、红酸枝木等名贵木材的木质纹理。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在组装过程中,必须屏住呼吸、小心翼翼才能将船组装好。组装龙骨、制作甲板、安装两侧船舷和护舷木,主船体完成后,还有绳索、帆具、桅杆、滑轮、栏杆、舷梯等数以千计的零部件组装。每个步骤细分下来,制作一条船模,需要上千道工序。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船船模营造技艺传承人付昆祥制作的船模,锚可抛、帆可升降、舱门可开关、救生艇可吊可卸,技艺极为精湛。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世人皆知郑和下西洋,但郑和的船队长什么样,没人知道,这个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造船工艺水平的船队没有人认识,这是令人特别遗憾的事情。2009年,付昆祥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船模的方式把郑和的船队“复活”出来,向世人展现中国人曾经在世界航海史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向国外更多人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付昆祥在全国各个地方收集文字资料和古船的造型技艺,从中国最早的万船之母——独木舟,到其后的木板船,再到东汉时期的动力的变化与操纵革新——中国风帆、橹、舵和锚的出现,一直到600多年前,郑和船队的出现把中国的航海文化推到了当时世界的顶峰。中国古船的文化历史和技艺特点都让付昆祥深深着迷,其公司的利润都被投入到了对古帆船的开发和设计中,在这个期间复制出了几十种中国古帆船的模型。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楼船

付昆祥还多次造访南京博物馆、南京郑和博物馆、南京郑和船队造船遗址博物馆、中国船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云南晋宁郑和博物馆搜集大量和郑和相关的图资料。为了让郑和船队的复制更贴近历史,更还原真实,专门拜访过云南省郑和研究会、晋宁郑和博物馆馆长、舰船知识杂志总编、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力求最真实的还原历史。在整个过程中,最痛苦的是中国古帆船的图纸设计,因为中国传统的造船术讲究代代相传,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图纸,为了完全符合真船的结构,付昆祥专门请到福建泉州走访福船造船传人——一位70岁左右的老艺人到云南昆明工作室两年,一起研制传统造船术,开发郑和船型。在2015年整个船队复制完成时,已经完成6个版本船型的改造。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郑和宝船“天元号”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激励付昆祥前进的,是郑和精神,“中国最伟大的航海家是从远离大海的云南走出去的,所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付昆祥前后花了5年时间,千方百计收集资料并研读古籍,同时还向多名历史学者和民间造船艺人登门求教,最终按照当时的船队编制和阵型,确定郑和船队编制为宝船62条,粮船20条,水船15条,马船20条,战船86艘,坐船5条,一共208艘舰船,整个船队呈“飞燕阵型”航行。之后,他带领70名工人耗费3年时间、投入数百万元,终于按照1∶50的比例第一次成功“复活”了郑和船队。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郑和船队微缩模型

208艘舰船中,最大的一艘宝船长达3米,桅杆高达4米,要重现当年的“飞燕阵型”,起码需要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地。目前,位于五华区普吉路47号的M60文化创意园内仅保留着部分展品,他其余的郑和船队模型都是以零散的方式在各地进行展览。为了让世人完整目睹“飞燕阵型”的风采,付昆祥决定按照1∶100的比例,结合最新史料,改进之前船模的不足,从内到外复原一支最系统、最完善、最直观的文物级郑和船队。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一路走来,付昆祥把古船船模营造技艺传承给年轻的80后徒弟王黎。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王黎,不仅跟随付昆祥学习古船船模的制作技艺,更将年轻一代设计师对于古船的理解,融入到古船文化的挖掘和传播中。开发出古船船模制作技艺非遗体验,与多家中小学合作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古船船模研习馆开设古船文化体验课等,进一步将古船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她创意设计了将古船模型与茶礼结合的“茶船”,以及与香文化密切结合的“香船”等文创产品,并不断地探索古船文化与生活的融合与应用。

付昆祥工作室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普吉路47号云纺蓄电池厂文创园(原M60)23栋3楼302号。

遇见丰宁 | 匠心非遗:古船模型大师付昆祥

2017年云南省文博会展出的部分郑和船模

来源 │ 云纺M6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