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爺今年六十七歲了,一向不服老的他這幾天卻出奇的詢問兒子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李大爺這蒙的一問讓小李有些不知所措,還以為是李大爺身體出了什麼毛病不舒服,于是連忙追問父親怎麼回事。
經連續追問李大爺終于說出了最近的苦惱,一直以來李大爺都認為自己的身體還很健壯,于是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在外面遛彎,見見老朋友散散步。
但是最近這段時間李大爺發現自己的腿顯得越來越無力了。最開始是在上樓梯時腿顯得酸軟無力,有一次走的時間久了回家上樓時甚至有想要摔倒的情況,再往後慢慢的在平地上走的時間稍長也會出現明顯的腿軟、使不上勁,李大爺聽過一句老話“人老腿先衰”,李大爺認為這是自己真的衰老了的征兆。
小李聽了父親的話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是好,老年人走路不順、經常搖搖晃晃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情況,腿腳不便似乎成為了老年的标簽,那麼老年人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人老腿先衰”,老年人為什麼總是出現腿無力?
“人老腿先衰”這是很多老年人都聽過的一句話,指的是随着人年齡的增大腿部是最先出現機能退化的器官之一。老年人腿腳不便這是生活中的常識,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
首先是肌肉萎縮,我們人體的各項運動比如走路、跑步等大多依賴于人體肌肉中的骨骼肌,肌肉中存在着大量粗肌絲與細肌絲,這兩種肌絲經過橫橋互相重疊聯系在一起,正常情況下在接受到運動信号後細肌絲就會在肌動蛋白的催動下與粗肌絲重合度增高。
大量粗細肌絲進行上述運動就能夠使整個肌肉收縮或舒張,幫助人體完成想要做的動作。但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本身由于機體衰老的進行,腿部肌肉細胞各項功能也發生了相應的退化,細胞内肌動蛋白數量減少、肌絲變短、變細,産生的力度自然也就小了。
再加上老年人血液循環相比年輕人也會有較大程度的衰弱,心髒泵血功能減弱甚至很多老年人還存在着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此時機體為了優先供應大腦、心髒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四肢的血流量就會相應減少,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加速腿部肌肉的萎縮速度。
其次是神經性退化,肌肉的運動需要相應神經的調控,一旦神經退化達到一定地步,肌肉活動就會出現不可避免的失調。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老年常見病帕金森病,這就是因為大腦黑質内多巴胺能神經元退行性病變所緻。
也正因如此帕金森病又被稱為老人病,甚至有學者稱當人衰老到一定地步都會不可避免的患上帕金森病。而帕金森病典型的特點就包括腿部肌肉失調、走路不穩搖搖晃晃甚至無法自主站立。
最後是骨骼的退化,運動除了需要肌肉之外,還需要肌肉内部的骨以及骨連接配接進行支撐,而對于老年人來說骨質疏松、軟骨骨化、關節磨損等退行性變化都會顯著影響到運動過程。
并且和肌肉一樣由于收到血流供應的影響,下肢骨骼出現退化的速度也要更快,這也是為什麼老年人衰老時往往最先出現腿部無力、使不上勁的原因。
醫生提醒老年人補充這兩種營養素,護腿又強身
當然生活中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會有腿腳不便的情況,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一些頭發花白但依舊健步如飛的老年人,那麼這些老年人為什麼能夠保持如此健康的腿腳呢?
經過醫生觀察這是因為這些老年人體内這兩種營養素很充足:第一種是蛋白質。
蛋白質對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三大營養物質之一,蛋白質在身體内執行者諸多功能,上文中我們就提到過肌肉細胞要想執行功能就少不了其中肌動蛋白的功勞。
蛋白質在攝入機體後雖然不能被我們直接利用,但是卻可以經過機體内酶類作用分解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進而成為機體合成各種蛋白的原料與營養物質。其次蛋白質的含量對于人體免疫力、各器官功能活性都有着極大影響。
通常情況下我們人體一日需要攝入60克左右的蛋白質,最少也需要深入30克才能滿足正常的氮代謝平衡。但是對于老年人來說由于牙口的不好,老年人對于肉食的欲望要遠遠小于年輕人,甚至很多老年人為了保持清淡飲食幾乎從不攝入肉食,是以在老年人中由于蛋白攝入過少引起肌衰症是很常見的現象。
此時補充蛋白質對與老年人來說就非常重要,除了采取在飲食中加入優質蛋白食物外,還可以選擇通過喝蛋白粉的方法來補充。
在市面上一些正規的老年蛋白粉,為了友善吸收還加入了低聚多肽,對于補充氨基酸、避免肌肉退化有着非常大的益處。
但是,大家要注意:倘若本身存在肝髒、腎髒疾病或者是易過敏體質,一定要在補充蛋白粉之前詢問主治醫生,以防得不償失!
第二種是維生素D。
上文中補充蛋白質主要是針對肌肉的萎縮,而維生素D則是主要針對骨骼的退化。此時可能有朋友要問了老年人養護骨骼不應該是補鈣嗎?為什麼要補充維生素D呢?
确實老年人骨質疏松鈣元素流失是很重要的原因,是以面臨晚年骨質疏松時很多老年人都會選擇各種方式進行鈣元素補充,但殊不知單純補充鈣元素而不跟進維生素D的補充,其功效卻要下降很多。
維生素D是我們人體内調節骨骼和肌肉生長發育的重要内分泌激素,對于維持體内骨鈣平衡、減少骨轉化和骨流失具有重要的生理學意義,是以對于老年人來說除了保證鈣元素的補充外,維生素D也一定要跟上。
下肢無力、麻木千萬别大意,很有可能是這些疾病的征兆
下肢無力雖然是老年人常常出現的症狀,但是出現下肢麻木、無力卻絕不是隻有老齡化帶來的結果,事實上下肢無力、麻木有可能是很多疾病發病前的征兆,特别是對于年輕人來說一定要警惕。
首先是腰間盤突出,腰間盤突出患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腰部疼痛,無法進行彎腰等大幅度活動。但是當腰間盤負荷過重或者退行性變化加深時,就會出現壓迫下肢神經、血管而導緻下肢的放射性疼痛。
通常表現為下肢與臀部的無力、麻木,還會出現雙腿發涼,這就是因為下肢血液循環收到影響,如果在剛開始時沒有加以控制,血液循環的障礙還會進一步加深下肢無力的症狀。
其次是腦血管疾病,下肢無力麻木是腦血栓的典型征兆之一。
當腦部血管出現狹窄或血栓堵塞時,腦組織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現水腫和壓迫性損傷,進而影響到外周神經系統影響到運動功能。
常常表現為偏側肢體運動和感覺障礙,雙腿常常感覺運動不協調、用不上力甚至是出現痙攣的情況,是以如果在身體無明顯誘因而出現下肢麻木時,一定要引起重視。
最後是糖尿病并發症,由于血糖濃度高、血液循環阻力增大,下肢等離心髒較遠的部位血液供給就會顯得尤為困難,此時下肢對比正常人感覺和運動能力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差。
而對于糖尿病病情惡化的患者,當血糖控制不穩定時,高濃度的血糖會引起外周神經系統的滲透性病變,患者先是會感覺到雙腳發涼,慢慢轉變為雙小腿無力、麻木,走路時感覺腳踩在棉花上容易摔倒,是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觀察下肢感覺的變化來判斷病情控制是否良好。
參考文獻:
【1】許學猛.《下樓腿無力?專家為你開處方》.2020.11.04.
【2】李曉敏.《小小的維生素D,作用十分大》.2023.06.01.
【3】周文婷.《維生素D——補鈣好幫手》.2022.02.15.
#文章首發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