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乾隆皇帝第33個年頭的某個清晨,宮殿内傳來了哄鬧聲,一個掙紮的男子正被兩個宮女按住,欲往外拖。
“陛下,這個人是魏源父子的夏同吉,他竟然跑到蘇州城一帶,為魏源祈求顯靈扶危,稱自己是魂魄附身。這樣的罪行豈容不問!”内務府的官員在乾隆面前激憤地抱怨。
乾隆皺起眉頭,敏銳地感受到了深藍玉佩閃爍的異樣。這塊玉佩,是其心愛的宮女紫娥所送,至此一直佩戴在身邊。這是最近才發現玉佩并非無限耐久品,需要特别保護,是以内務府特意起草傳佩囊,由宮中大師按道法制成,保佑有物者吉祥、無物者克兇,經典咒語千遍、朵朵上梁,成為宮中最受歡迎的配件。
“宮中流傳的召魂術和附身傳說,究竟真實還是虛構?”乾隆暫時放下了手中的政務,緩緩問道。
“陛下,您别被這些迷信想法所迷惑。如今的社會,風氣敗壞,有許多假道士冒充神仙鬼怪,收錢行騙,更有些不懷好意之人,故意編造什麼靈異事件,欺騙百姓,妄圖攪亂社會治安。這一次的叫魂案,我們已經把所有人一網打盡,不能讓這個騙子繼續在蘇州地區煽動民情。”
内務府發言人的聲音傳到乾隆的耳中,他臉色沉重,這是魏源和夏同吉的第二次叫魂,在百姓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即使乾隆也沒有料到事件會這樣輕易地被内務府扼殺。
但在乾隆被吓住,一夜不得安眠的同時,還有千千萬萬的百姓,看到了鼓舞和期盼。他們對于叫魂、附魂等超自然現象充滿了好奇和向往,這也引起了民間的極大恐慌。
百姓對于命運的扭曲和難以控制的歸宿,十分怨恨、失望。這種恐慌不僅在蘇州地區盛行,連西南的民間也多所騷動。魏源這種“天命之才”,擁有奇異的視覺和精神能力,成為了他們唯一的希望。這種現象不僅在清朝上層引起了擔憂,更是引起了乾隆的憂慮。
于是乾隆下令派遣了數百名精英官員,到蘇州拘捕魏源和夏同吉等人,并采取最嚴厲的措施處決他們。内務府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來緩解民間的恐慌。
他們利用官方媒體,對叫魂一事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報導,試圖向百姓說明這些所謂的“神仙傳奇”并不存在,甚至是騙人的伎倆。
然而,這種做法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民間的想象和信仰是無法被簡單的報導和立場所左右的,更何況他們對于這種神秘、超自然的現象是充滿了向往和追求的。
乾隆想到了更好的方法,他認為應該采取主動的措施來疏導民間的恐慌,而不是被動的抵制他們的信仰。于是他派出了太醫院中醫草醫生親赴蘇州地區,深入探究叫魂和附體的原理。
這位中醫很快發現,叫魂和附體都可以歸結于一種心理建構,即精神誘發症。這種症狀來自于個體的心理機制和文化因素,與神仙、鬼怪等超自然現象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他向百姓們介紹了如何調節心态和情緒,以及預防和治療這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