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強寒潮開啟“速凍模式”,西伯利亞冷空氣是怎麼“發威”的?

作者:潮新聞

潮新聞用戶端 記者 肖暖暖

一覺醒來,氣溫驟降。

中央氣象台12月16日6時釋出寒潮藍色預警,受寒潮天氣影響,16日至17日,大陸多地将出現大幅降溫。16日8時,中央氣象台釋出天氣提示,強寒潮抵達江南華南,最低氣溫0℃線将南壓至黔南和江南北部一帶。

強寒潮開啟“速凍模式”,西伯利亞冷空氣是怎麼“發威”的?

本次強寒潮全國預警信号 圖源:@中央氣象台

上午8時,浙江省多地氣溫降至5℃以下。

強寒潮開啟“速凍模式”,西伯利亞冷空氣是怎麼“發威”的?

圖源:@浙江天氣

冷、冷、冷!

強寒潮發力,急劇降溫,猶如開啟了“速凍模式”,西伯利亞冷空氣再次刷足了存在感。

冷空氣入侵,我們能看見嗎?寒冬季節的“老演員”西伯利亞冷空氣到底是怎麼影響大陸氣溫的?近兩天頻發預警的寒潮又是何方神聖?

潮新聞記者就以上問題采訪了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浙江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朱光良,以及諸暨市學勉中學地理進階教師葛永鋒。

“看得見”的冷空氣入侵?

随着全國多地大降溫,一條網友拍攝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入侵大陸喀納斯”的熱門視訊再次引起關注。視訊中,可見白色氣流頗為強勢地順着地形翻山越嶺、長驅直入,猶如一條白龍。有網友感歎,“聽了一輩子西伯利亞冷空氣,今天終于見到真的了。”

強寒潮開啟“速凍模式”,西伯利亞冷空氣是怎麼“發威”的?

網友陳無極拍攝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入侵”視訊截圖

人眼真的能看到冷空氣入侵嗎?

朱光良和葛永鋒告訴潮新聞記者,正常的大氣是無色透明的,從科學角度講,人眼一般是看不見冷空氣的。

朱光良表示,視訊中流動的白色氣流應當屬于“雲”,空氣中的水汽凝結後就會形成“雲”或者“霧”。“如果視訊拍攝當天恰好有冷空氣入境,那麼這個白色氣流其實訓示了冷空氣的運動方向,讓人們比較具體地感受、體驗到了冷空氣的流動。那麼從通俗的角度,說‘看見’了冷空氣,也是可以了解的。”

葛永鋒介紹,“視訊裡的白色氣流其實是暖濕氣流遇冷形成的。考慮到拍攝地在喀納斯,應該是當時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加上途經當地水汽充足、遇冷凝結,才能肉眼看見白色,并随氣流前進。視訊裡的效果需要有風,但風速不能太快。這種情況類似于鍋裡的熱氣遇冷後變白,或者打開冰箱門時看到白氣。”

西伯利亞冷空氣如何“發威”?

一到冬天就開始“刷存在感”的西伯利亞冷空氣是何方神聖?它又是怎麼影響大陸氣溫的?

葛永鋒介紹,秋分以後,随着太陽直射點移到南半球,北半球日照時間逐漸縮短,氣溫逐漸降低。西伯利亞位于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加上極地冷空氣的侵入和有利的地形條件,冷空氣在此不斷聚積,使這裡成為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地方。冷空氣密度大,大氣冷卻收縮下沉,就形成了北半球最強、覆寫面最廣的高壓,即蒙古—西伯利亞高壓(亞洲高壓)。

他表示,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是北半球四個主要的季節性大氣活動中心之一,冬季高壓中心位置在蒙古—西伯利亞一帶,春季東移,盛夏消失。由于該區域以北是北冰洋,冬季氣溫也非常低,兩地之間的氣壓差較小,是以往北流動的氣流不十分明顯。同時,西伯利亞地區所在的緯度主要受盛行西風帶控制,是以往西流動的氣流也不明顯,而從西伯利亞高壓往東和往南流動的氣流則十分強勁,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在東亞地區形成了西北季風。“來自西伯利亞高壓的西北季風就是影響大陸冬半年大幅降溫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們常說的‘冷空氣’。”

強寒潮開啟“速凍模式”,西伯利亞冷空氣是怎麼“發威”的?

圖源:@中國天氣

朱光良告訴記者,按照多年觀測結果,西伯利亞冷空氣入侵分為西北路、北路和西路幾條路徑。

其中,西北路的冷空氣從新地島以西的巴倫支海,經西伯利亞、蒙古中部,移至大陸河套一帶南下,直達長江中下遊和華南地區。“這條路徑的寒潮能影響大陸大部分地區,出現次數較多。此外,還有北路和西路寒潮。冷空氣入境大陸後又主要沿東移南下的方向影響江南、華南地區。”

強寒潮開啟“速凍模式”,西伯利亞冷空氣是怎麼“發威”的?

冷空氣的西北路徑 受訪者供圖

強寒潮開啟“速凍模式”,西伯利亞冷空氣是怎麼“發威”的?

北路冷空氣自新地島以東的喀拉海或新西伯利亞進入亞洲北部,自北向南進入蒙古人民共和國,然後移到大陸華北、東北地區,再循黃河下遊地區擴散南下。該路寒潮通常隻影響到大陸長江以北地區。 受訪者供圖

強寒潮開啟“速凍模式”,西伯利亞冷空氣是怎麼“發威”的?

西路冷空氣在北緯50°以南的亞歐大陸自西向東經大陸新疆,然後沿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東側南下。這條路徑的寒潮對大陸西北、西南、長江以南以及華南地區的影響最大。 受訪者供圖

強寒潮開啟“速凍模式”,西伯利亞冷空氣是怎麼“發威”的?

冷空氣進入大陸境内後,北路冷空氣從黃河下遊南下,西路冷空氣從青海東部南下。兩者常在黃河以南長江一帶彙合,然後南下,影響江南、華南地區。 受訪者供圖

每當來自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的冷空氣南下時,大陸就會經曆由北至南的降溫現象,從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甚至到華南地區都能明顯感受到西北季風的威力。

寒潮,最進階别的冷空氣

讓氣象台頻發預警的寒潮到底是什麼?

葛永鋒表示,寒潮在地理學上的定義是,自極地或寒帶的寒冷空氣,像潮水一樣大規模地向較低緯度帶侵襲活動。

“冷空氣按照強弱程度可分為,寒潮、強冷空氣、較強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弱冷空氣。是以,我們可以将寒潮通俗了解為冷空氣中的最進階别。”朱光良補充道。

他指出,由于大陸幅員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大,是以在讨論寒潮時,标準小有不同,但急劇降溫是寒潮的核心特征。

葛永鋒介紹,大陸氣象部門規定的寒潮标準為,冷空氣入侵造成24小時内降溫10℃以上(或48小時内降溫12℃以上),同時最低氣溫降至5℃以下,“本次冷空氣的暴發過程就是一次寒潮。”

強寒潮開啟“速凍模式”,西伯利亞冷空氣是怎麼“發威”的?

圖源:@中國天氣

“作為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寒潮侵襲時,劇烈降溫的同時通常還會伴随大風和雨雪天氣。根據地區和寒潮發生時間的不同,還可能出現揚沙、沙暴,或者雷暴、冰雹等現象。”朱光良表示,寒潮引起的初霜、終霜、霜凍等,對農業生産危害很大,也會對人們工作、生活帶來不便,是以一定要及時關注寒潮預警,做好保暖防護工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