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强寒潮开启“速冻模式”,西伯利亚冷空气是怎么“发威”的?

作者:潮新闻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肖暖暖

一觉醒来,气温骤降。

中央气象台12月16日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寒潮天气影响,16日至17日,大陆多地将出现大幅降温。16日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天气提示,强寒潮抵达江南华南,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黔南和江南北部一带。

强寒潮开启“速冻模式”,西伯利亚冷空气是怎么“发威”的?

本次强寒潮全国预警信号 图源:@中央气象台

上午8时,浙江省多地气温降至5℃以下。

强寒潮开启“速冻模式”,西伯利亚冷空气是怎么“发威”的?

图源:@浙江天气

冷、冷、冷!

强寒潮发力,急剧降温,犹如开启了“速冻模式”,西伯利亚冷空气再次刷足了存在感。

冷空气入侵,我们能看见吗?寒冬季节的“老演员”西伯利亚冷空气到底是怎么影响大陆气温的?近两天频发预警的寒潮又是何方神圣?

潮新闻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浙江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光良,以及诸暨市学勉中学地理高级教师葛永锋。

“看得见”的冷空气入侵?

随着全国多地大降温,一条网友拍摄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大陆喀纳斯”的热门视频再次引起关注。视频中,可见白色气流颇为强势地顺着地形翻山越岭、长驱直入,犹如一条白龙。有网友感叹,“听了一辈子西伯利亚冷空气,今天终于见到真的了。”

强寒潮开启“速冻模式”,西伯利亚冷空气是怎么“发威”的?

网友陈無極拍摄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视频截图

人眼真的能看到冷空气入侵吗?

朱光良和葛永锋告诉潮新闻记者,正常的大气是无色透明的,从科学角度讲,人眼一般是看不见冷空气的。

朱光良表示,视频中流动的白色气流应当属于“云”,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后就会形成“云”或者“雾”。“如果视频拍摄当天恰好有冷空气入境,那么这个白色气流其实指示了冷空气的运动方向,让人们比较具体地感受、体验到了冷空气的流动。那么从通俗的角度,说‘看见’了冷空气,也是可以理解的。”

葛永锋介绍,“视频里的白色气流其实是暖湿气流遇冷形成的。考虑到拍摄地在喀纳斯,应该是当时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加上途经当地水汽充足、遇冷凝结,才能肉眼看见白色,并随气流前进。视频里的效果需要有风,但风速不能太快。这种情况类似于锅里的热气遇冷后变白,或者打开冰箱门时看到白气。”

西伯利亚冷空气如何“发威”?

一到冬天就开始“刷存在感”的西伯利亚冷空气是何方神圣?它又是怎么影响大陆气温的?

葛永锋介绍,秋分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渐缩短,气温逐渐降低。西伯利亚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加上极地冷空气的侵入和有利的地形条件,冷空气在此不断聚积,使这里成为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地方。冷空气密度大,大气冷却收缩下沉,就形成了北半球最强、覆盖面最广的高压,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他表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冬季高压中心位置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春季东移,盛夏消失。由于该区域以北是北冰洋,冬季气温也非常低,两地之间的气压差较小,因此往北流动的气流不十分明显。同时,西伯利亚地区所在的纬度主要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所以往西流动的气流也不明显,而从西伯利亚高压往东和往南流动的气流则十分强劲,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东亚地区形成了西北季风。“来自西伯利亚高压的西北季风就是影响大陆冬半年大幅降温的主要因素,也是我们常说的‘冷空气’。”

强寒潮开启“速冻模式”,西伯利亚冷空气是怎么“发威”的?

图源:@中国天气

朱光良告诉记者,按照多年观测结果,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分为西北路、北路和西路几条路径。

其中,西北路的冷空气从新地岛以西的巴伦支海,经西伯利亚、蒙古中部,移至大陆河套一带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这条路径的寒潮能影响大陆大部分地区,出现次数较多。此外,还有北路和西路寒潮。冷空气入境大陆后又主要沿东移南下的方向影响江南、华南地区。”

强寒潮开启“速冻模式”,西伯利亚冷空气是怎么“发威”的?

冷空气的西北路径 受访者供图

强寒潮开启“速冻模式”,西伯利亚冷空气是怎么“发威”的?

北路冷空气自新地岛以东的喀拉海或新西伯利亚进入亚洲北部,自北向南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然后移到大陆华北、东北地区,再循黄河下游地区扩散南下。该路寒潮通常只影响到大陆长江以北地区。 受访者供图

强寒潮开启“速冻模式”,西伯利亚冷空气是怎么“发威”的?

西路冷空气在北纬50°以南的亚欧大陆自西向东经大陆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侧南下。这条路径的寒潮对大陆西北、西南、长江以南以及华南地区的影响最大。 受访者供图

强寒潮开启“速冻模式”,西伯利亚冷空气是怎么“发威”的?

冷空气进入大陆境内后,北路冷空气从黄河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部南下。两者常在黄河以南长江一带汇合,然后南下,影响江南、华南地区。 受访者供图

每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冷空气南下时,大陆就会经历由北至南的降温现象,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到华南地区都能明显感受到西北季风的威力。

寒潮,最高级别的冷空气

让气象台频发预警的寒潮到底是什么?

葛永锋表示,寒潮在地理学上的定义是,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较低纬度带侵袭活动。

“冷空气按照强弱程度可分为,寒潮、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弱冷空气。因此,我们可以将寒潮通俗理解为冷空气中的最高级别。”朱光良补充道。

他指出,由于大陆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因此在讨论寒潮时,标准小有不同,但急剧降温是寒潮的核心特征。

葛永锋介绍,大陆气象部门规定的寒潮标准为,冷空气入侵造成24小时内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内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本次冷空气的暴发过程就是一次寒潮。”

强寒潮开启“速冻模式”,西伯利亚冷空气是怎么“发威”的?

图源:@中国天气

“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寒潮侵袭时,剧烈降温的同时通常还会伴随大风和雨雪天气。根据地区和寒潮发生时间的不同,还可能出现扬沙、沙暴,或者雷暴、冰雹等现象。”朱光良表示,寒潮引起的初霜、终霜、霜冻等,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也会对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因此一定要及时关注寒潮预警,做好保暖防护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